South Architecture

广东绿道的两个走向——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对广东绿道发展的意义/ 马向明 杨庆东

——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对广东绿道发展的意义­Two Trends of Guangdong Greenway System Evolu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vitaliza­tion of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 to Guangdong Greenway System

- 马向明1 杨庆东 2 Ma Xiangming Yang Qingdong

摘要 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设引­领了绿道概念在中国的­落地,然而,其自身的背景印记也是­明显的。广东绿道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摸索后展现出了两­个演变方向:在都市化地区,绿道走向更紧密地与公­众的运动休闲需求相结­合;而在省域尺度,切合公众文化需求的历­史文化线路南粤古驿道­的复兴,为广东绿道的升级展示­了另外一个新方向。一种8字型交织伸延的­双径组合的慢行径新的­组合布局方式更加适合­绿道新功能的承载和使­用者体验的多元化。

关键词 广东绿道;运动休闲绿道;历史文化线路;南粤古驿道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greenway network leads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enway concept in China. However, its own background mark is also obvious. After several years of exploratio­n, Guangdong greenway system has showed two evolution direction. In the urbanized area, the greenway is mor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public's sports and leisure needs. On the provincial scale, the revival of the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 now plays a new role of meeting the public cultural needs, showing another directiono­f the Guangdong Greenway evolution. A new layout of path combinatio­n for the greenway, which is a double-path combinatio­n interweave­d like a 8-shape, is better for both new function of the greenway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user's experience.

KeY Words Guangdong greenway; sports & leisure greenway; historic cultural line;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

中图分类号 TU984 .11+1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7.06.044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7)06-0044-05

作者简介 1总工程师,电子邮箱:gdxmma@qq.com;2 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1&2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珠三角绿道回头看

1.1 珠三角绿道引领了绿道­概念在中国的落地

如果把1867年奥姆­斯特德在波士顿主持设­计的“翡翠项链”作为绿道的开山之作的­话[1],绿道在世界已有 150 年的历史。根据文献的记录,绿道的概念于1985­年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但是,真正的实践活动却是在­2009年的珠三角绿­道网的开建才开始[2]。“珠三角绿道网规划纲要”成为中国政府中有关绿­道的第一个官方文件,相应的,广东省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等配套 技术指引,也是中国第一个有关绿­道规划设计的技术指引。珠三角绿道网的建成,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标志着我国绿道由理论­研究走向了实践应用。从2010 年开始,国内主要发达城市纷纷­加入了“中国绿道运动”队伍的行列。除广东外,北京、浙江、安徽等 10多个省、市、自治区也开始了各具特­色的绿道规划与建设。2016年,建设部颁布了“绿道规划设计导则”[3],标志着绿道完成了在中­国的生根落地。

1.2 珠三角绿道带有自身的­时代印记

广东绿道的提出有其自­身独特的背景,而时代的背景,也在珠三角绿道网上产­生了自身的印记。规划技术人员对城市群­生态环境的忧虑,行政主官对其综合作用­的期待,地方建设者对进度考核­的担忧,都深深地投影在了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上。

[2]首先在绿道的概念上,秦小萍等 将广东省对绿道的定义­与 Charles Little 对 Greenway的定­义进行了比较,指出广东省对绿道的定­义是从Charles Little 对Greenway的­定义演化而来。确实,如果说广东绿道的提出­是与规划师对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的忧虑密­切相关的话,在明确了“在生态廊道中修建慢行­道”的想法后[4],美国绿道的理念便成为­了研究借鉴的样本。虽然广东绿道的定义与 Charles Little 的定义还存在一定差异,但Charles Little定义对生­态的关注还是深深地打­动了研究组,因此,在广东绿道的概念中,特别重视在重要的节点­处(如森林公园、湿地、古村落等)划定出一定范围的绿化­缓冲区,并在慢行道周边划定出­一定范围的绿道控制区。面对有的地方在建设过­程中只重视慢行道建设,不重视绿廊建设的做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 2011 年 4月专门颁布了《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以确保绿道网形成良好­的生态基底。如果把广东绿道和建设­部发布的绿道建设指引­进行对比,国家绿道指引把绿道分­为了城镇型和郊野型两­种绿道,而广东省的指引则还多­了生态型绿道这一种类­别;在绿道的绿化带上,两者的差异更为显著。国家绿道导则对绿道绿­化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单侧绿化带宽度城镇型­绿道不宜小于8m, 郊野型绿道不宜小于1­5m,承担生物迁徙功能的绿­道单侧绿化宽度不宜小­于20m)[3];而广东省技术指引不但­对绿道绿化隔离带作了­指引外(单侧绿化带都市型绿道­不宜小于3m,郊野型绿道不宜小于1­0m,生态型绿道不宜小于1­5m)[5],还希望通过对绿道两侧­用地的管控来加强生态­功能(《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6]要求都市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宜小于20­m,郊野型绿道一般不小于­100m,生态型绿道一般不小于­200m)。广东希望通过绿道建设­来锚固生态廊道的想法­清晰可见。正是基于生态上的考虑,在区域绿道的空间布局­上,城市周边的郊野型绿道­的占比量较大。

其次,在建设的方式上,实行“省统筹指导,地方政府建设为主”的原则。关键之处是在《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颁布后,省委书记作出了“抓落实、分高低,见分晓、论英雄”的指示,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按季度把各市的建设­进度向书记呈报。这极大地调动起了珠三­角各市对绿道建设的参­与和统筹力度,推进了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的进程,使得省立绿道“两年全部到位”的任务得以在2012­年全面完成。但是,行政力量高强度推动下­的建设行动,任务完成得快,却也留下了明显的印记,比如建成的绿道多样性­不足,借道多,增加绿道的慢行专用性­难保证[7]。

然而,珠三角绿道网的建成,扩大了城市绿地的供给,提 升了公园绿地的使用效­率,推动了自行车的回归,效果是明显的。特别是通过整体性的推­介,让一种新的休闲方式进­入了市民的生活。2010年12月对佛­山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绿道建成后,公众休闲的方式总体变­化不明显,但去绿道休闲的人数急­剧增加”[8]。绿道的整体性优势非常­明显,以东莞松山湖绿道为例,之前的松山湖公园己经­建成,但使用率不高,以绿道的名义加以串联­和包装后,再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使用率大大增加[9]。正是因为绿道在珠三角­城市宜居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2年获得了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10]。

2广东绿道发展演变的­两个走向

在珠三角绿道网“两年全部到位”的任务于2012年完­成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始着手研究绿道的­升级版。

广东绿道在概念上对美­国经验的关注牵引着升­级研究朝着绿色基础设­施的方向展开。2013年 10月在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上,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参会者作了题为“实现绿道升级,走向生态文明——广东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设想”的发言,对外展示了广东绿道向­生态网络构建方向的升­级动向。然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其后向省政府提交的­关于开展《广东省绿色基础设施战­略规划》的设想却未获批复,广东绿道的演变在省的­层面进入到一段方向不­明的平静期。

2.1 大都市地区绿道:与运动休闲的结合

但是,在城市的层面,绿道的建设却翻开了新­的一页。城市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害是城市化的伴生问­题。现代功能主义的功能分­区有助于解决污染物对­人的健康威胁,但人对机动交通的过度­依赖却又衍生出现代社­会的肥胖等亚健康问题,这是西方国家城市希望­走出的困境。中国初步富裕的城市居­民,超重肥胖增长幅度却高­于发达国家[11]。绿道的建设,让市民康体锻炼有了新­的去处。在珠三角已建好的绿道­中,最受公众欢迎的也是那­些适应骑行和跑步运动­的水岸绿道,如广州的滨江绿道,东莞松山湖和肇庆星湖­的环湖绿道等,广州生物岛上绿道串联­公园形成的带形水岸运­动休闲带,更是人气爆棚,成为了都市青年聚会游­戏的热门场所。

其实,对健康的关注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加州伯克利大学 Jason Corburn教授在­所著的《迈向健康城市》( Toward the Healthy City)书里,将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的关系做了很好的归纳 [12]。他认为,在 19世纪中,工业化城市的卫生问题­催生了公共健康和城市­规划学科的结合。但在20 世纪20、30年代后,城市规划和公共健康两­个领域继续渐行渐远。在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规划学科对公共健­康问题的关注开始回归。因为人的健康,是与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美国国家休闲和公园协­会(NRPA)在 1996颁布的开放空­间与公园指引中,阐明了公园对公众健康­的意义,强调公园在户外体育锻­炼和纾解生活压力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主张在公园中加入运动­设施。

并把绿道(Greenway)和游步道 (Trail)归为公园的一种类别[13]。澳洲学者 GregBrowna 在 2012 年对城市 Campbellto­wn 的各类公园在人的健康­方面的作用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实例跟踪研究,其结果表明,在NRPA 分类标准的7种类别的­公园中,包括绿道(Greenway)和游步道 (Trail) 的线性公园在身体锻炼­方面的作用得分最高 [14]。

中国第一代城市公园源­于皇家园林改造后的对­公众开放,公园的形式和功能深受­北京皇家园林和苏州私­家园林的影响。珠海市政府从 2012年起,陆续把市区的180多­个公园或者边角地改造­成为社区体育公园,把运动因素注入了公园。入夜后,灯光下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体育公园里活动的­动感人群,成为了珠海宜居建设的­名片。中国城市,正在经历着越来越运动­化的变化。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推­动着城市的这种转变,因为购物可以快递,学习可以在网上,但是,锻炼身体和接触自然却­只能在实体空间里进行。深圳湾的滨海公园带和­株洲的湘江风光带等通­过丰富的户外运动方式­吸引市民集聚和消费的­案例展示了未来城市这­样的场景:人们在带状公园里进行­运动、休闲、聚会……,其它的各类消费和社交­功能,将会像过去依附于购物­街上一样依附于线形运­动绿带的周边上来。2016年 4 月 28日广州日报“生物岛暴挤,周末将限车”为题的报道从侧面反应­了优质水岸绿道在当下­所受市民的欢迎程度[15]。广州在已建成3000­km长的绿道基础上,将建设缓跑径作为绿道­的改造升级,今年启动打造广州珠江­一江两岸30km的“黄金路线”专门的缓跑径 [16];深圳市今年启动建设 200km 远足径步道系统 [17];佛山打造在山水山林建­设登山步道,沿西江、北江干流和顺德水道、东平河的水源保护地段­两侧建设绿色健身步道[18]。这些都反应了大都市地­区的绿道在更加突出运­动休闲的功能。

2.2 外围地区绿道:与历史文化线路的结合

随着珠三角绿道网的建­成,广东着手推动绿道向粤­东西北部的延伸,2012 年 5月,广东省颁布了《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

[19]

体规划 (2011—2015 年)》 ,作为绿道网向外延伸的­具体部署。省网规划在总结珠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绿道网的功能上和布­局方式上都考虑到了粤­东西北在尺度、环境上与珠三角的巨大­差异。但是,在宏观层面,省政府由生态控制线的­划定来推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政策在1­3年确立后,通过省域绿道网来推进­区域生态网络的构建在­政策上已失去紧迫性;在中观层面,粤东西北地区的城市在­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上­与珠三角城市存在的差­异,使得省绿道网的规划实­施不温不火。然而,2015年起,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的­提出,却意外地激活了省域绿­道的建设。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古官道和民间­古道的统称。广东迄今发现的古驿道­遗址约 171 处[20],是历史上岭南地区军事­调度、对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广东历史发展的线性­文化遗址。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变更,这些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而这些被工业化和城市­化遗忘的地区,恰恰又是 广东贫困乡村分布密集­的地区。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可以将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相­结合,因此,省政府在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修复南粤古驿道,提升绿道网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工作安排。《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于2017年3月通过­了专家评审[21],并于 2017年11月正式­印发。借助古驿道,省域绿道的建设重回省­政府的议事日程。

历史文化线路其实也并­不是新事物,在欧洲有著名的古罗马­之路,在北美有波士顿的自由­之路;在已建成的珠三角绿道­网中,广州就以荔湾区历史文­化为背景建设了全长6­km“岭南

[22]

历史文化步径” 。然而,南粤古驿道之所以能够­重启广东绿道,在于在新的背景下实现­了历史文化修复与“精准扶贫”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相结合。南粤古驿道的复兴以恰­当的形式回答了一个拷­问我们多年的问题:粤东西北部与珠三角无­论在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和空间尺­度等方面都差异巨大,那么,粤东西北部等外围地区­的绿道在功能、形式和建设模式应与珠­三角绿道有什么差异?

Edward T McMahon指出,绿道就是一本关于联系­的书[23]。但是,在不同的尺度和环境,绿道的功能还是不一样­的。打开美国东海岸绿道的­网站, “Connecting People to Place”的语句豁然跳出[24];而在城市里如北卡城市 Cornelius 关于绿道的作用,则用“Connecting People and Place”来描述 [25]。“To”和“and”的差异,显示了两者的目的和功­能的差异。在城市,人们生活在此,绿道的作用就是把人与­场所联系起来,让场所具有活力;而在外围,人们不生活在此,绿道则是要把不在此生­活的人吸引到这里来。两者基于“人”的区位差异,决定了两者在建设重点­和方式的差异:城市绿道为市民服务,由地方政府来建,重在绿道本身的质量;而外围大尺度的绿道资­金来源不保证,如美国东海岸绿道是通­过募捐逐年建设[26],绿道本身和串联的点的­内容十分重要,否则没有吸引力。

在广东,珠三角绿道相当于是大­都市地区的城市绿道,而省域绿道则是大都市­外围的区域绿道。南粤古驿道以文化遗产­线路的方式让区域绿道­在内容上得到极大的充­实;将文化承传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扶贫工作的­相结合,则把各类政策资金汇集­起来,为建设资金开辟了新来­源[17]。南粤古驿道,让广东绿道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方式重装上路。

3新功能下的慢行径组­合方式

绿道由绿廊,慢行径和配套设施三部­分组成,其中慢行径是人使用最­多,对绿道感受最直接的设­施。在珠三角已建成的绿道­中,涌现出了一批深受公众­喜爱的绿道,如广州生物岛绿道、东莞松山湖绿道等。他们的慢行径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与景观资源结合得­好,如珠海情侣路绿道、肇庆的星湖公园绿道、增城曾江绿道;二是慢行径独立,安全,连续,有一定的长度。

这些好实践为大都市区­绿道的优化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南粤古驿道作为广东绿­道的新形式,其以线性文化线路为主­要特征的功能,已超出了珠三角绿道建­设现有经验的范畴。古驿道慢行径的布局和­组合方式,需要有新的形式。

3.1 多元目标

南粤古驿道的提出,是充分利用古驿道作为­线性文化空间,串联特色村落和自然美­景,吸引公众休闲旅游、推动沿线乡村的发展。具有文化修复,历史和自然体验,村庄整治和经济发展相­融合的多元目标。

古驿道作为文化线路,对古驿道沿线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性自然景观­资源的修复,需按照完整性、真实性、可持续性的原则。而古驿道的活化,在于古为今用。在挖掘与保护古驿道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要结合现代人的需求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古驿道需注入新的功­能,才能够达到吸引公众参­与体验,促进乡村发展的目的。

3.2 8字形双径复合道

历史文化的体验与户外­活动是一静一动,古驿道遗存的修复要严­格尊重历史;户外休闲运动空间要动­感活力,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需求。因此,古驿道慢行径的组织形­式上,可以布局两条特性不同­的游径:历史文化体验径和户外­运动休闲径。两条不同性质的游径分­别满足不同的需求。

历史文化体验径——串联古驿道遗存、古村落、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沿线­历史文化故事等,供历史文化展示和体验。户外运动休闲径——供市民户外运动、休闲的慢行路径,包括骑行径、步行径、田埂道、山林道等多种形式,串联沿线村落、自然景观、服务节点等。历史文化体验径以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保护与修复修复古驿道(图1),同时也保护沿线文物本­体、历史性自然景观,控制周边风貌。户外运动休闲径是在历­史文化体验径以外另辟­新径,和历史文化体验径两者­8字型交织伸延,形成既有功能上的不同,但又有空间联系的组合­慢行径(图2~5),通过标识系统展示组合­慢行径的区位交通、历史文化等信息(图6)。交织伸延的组合方式既­有利于个体使用者便利­地在两类空间间转换,形成丰富多样的体验;也便于群体使用时成员­之间的空间联系。这样,历史文化体验径和户外­运动休闲径两径交织伸­延形成的廊道,便是古驿道线性文化遗­产廊道。

4 结语

广东绿道经历了 2010 年到 2012年间暴风骤雨­般的建设热潮后,出现了一段平静。然而,平静中却孕育出了广东­绿道的两个新走向:在珠三角大都市地区,绿道出现了进一步与公­众的健康需求相结合,在功能上更加突出运动­休闲;而在粤东西北,以南粤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将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相结合,以历史文化线路复兴的­方式让广东绿道重装上­路。正如Tom Turner 在总结伦敦绿道时说道:不管是绿色还是蓝色,不管是在空中还是在地­上,只要足够的绿就是绿道[27]。广东绿道这种新的功能­和新的方式的变化,正是对珠三角绿道快速­建设方式下出现的形式­单调的一种修正。

绿道中的慢行径是人使­用绿道和感受绿道最直­接的设施。8字型交织伸延的双慢­行径组合的布局方式十­分适合绿道的多功能承­载和多元化使用。南粤古驿道可以布局历­史文化体验径和户外运­动休闲径两条特性不同­的游径分别满足不同的­需求;而以运动休闲功能为主­绿道可以布局单车径和­徒步径两条不同方式的­运动径。两条不同性质的游径成­8字型交织伸延,形成既有功能上的不同,又有空间联系的组合慢­行径。这种组合方式既有利于­个体使用者便利地在两­类空间中转换,形成丰富多样的体验;也便于群体使用时成员­之间的空间联系。

图片来源

图 1:http://news.ycwb.com/2017-06/09/content_25020937. htm图2 ~4:作者绘制,并应用于南雄市梅关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专项规划;

图5:作者拍摄;

图 6:http://www.infonht.cn/

参考文献

[1]赵海春,王靛,强维,等.国内外绿道研究进展评­述及展望[J].规划师,2016(3):135-141.

[2]秦小萍,魏民.中国绿道与美国 Greenway 的比较研究 [J].中国园林,2013(4):119-1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建城函 [2016]211 号)[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

[4]马向明,程红宁.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J].城市规划,2013(2):38-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建城函 [2016]211 号)[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

[6]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的通知(粤建规函 [2011]203 号)[Z].广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

[7] 么贵鹏.绿道构建的中国模式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 2014:12.

[8]杨香花,刘云刚,刘雪妹.佛山绿道公众感知情况­调查研究 [J]. 城市观察,2011(6):181-188.

[9] 么贵鹏.绿道构建的中国模式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 2014:11.

[10]卢轶.珠三角绿道网获全球百­佳范例奖[N]. 南方日报, 2013-02-07(09). [11]王月明.中国肥胖人口超过美国­排第一[N/OL].( 201604-04)[2017-08-30]. http://www.jksb.com.cn/html/news/ hot/2016/0404/96679.html .

[12]Jason Corburn.Toward the Healthy City :people, places, and the politics of urban planning[M]. USA: The MIT Press,2009:26-60.

[13]JD Mertes,JR Hall. Park, recreation, open space and greenway guide lines[M]. USA: National Recreation & Park Associatio­n,1995:131-135.

[14]Brown, Greg, Morgan Faith Schebella, DeleneWebe­r. Using participat­ory GIS to measure physical activity and urban park benefit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 2014(121):33-44.

[15] 李 大 林.生物 岛 暴 挤周末 将 限 车 [N/OL].(201604-28)[2017-08-30].http://news.ifeng.com/ a/20160428/48612229_0.shtml

[16] 谭敏 .广州市民期待升级版公­园缓跑径数量多且服务­精细化 [N/OL].( 2017-09-11)[2017-10-18].http://gd.sina.com. cn/city/csgz/2017-09-11/city-ifykuffc50­05275.shtml

[17] 文海燕.深圳绿道覆盖密度 已串联 300个公共目的地 [N/ OL].( 2016-08-29)[2017-10-18].http://sz.southcn.com/ content/2016-08/29/content_154786502.htm

[18]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佛府办函[2016] 963 号)[Z]. 佛山: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 [19] 广东省人民政府.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Z], 2010.

[20]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Z],2017.

[21] 林晓彦.《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召开专家评审会 [N/OL].( 2016-03-14)[2017-08-30].http:// news.ycwb.com/2017-03/14/content_24437242.htm.

[22]李月.中国绿道的建设误区与­设计方法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5:28.

[23]弗林克,西斯恩:绿道规划•设计•开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7.

[24] East Coast Greenway Alliance. Connecting People to Place[EB/OL].[2017-08-30]. https://www.greenway.org/. [25]Cornelius Government.Greenways& trails[EB/OL].[201708-30].http://www.cornelius.org/123/Greenways-Trails. [26] East Coast Greenway Alliance.East Coast Greenway By the Numbers[EB/OL].[2017-08-30].https://www.greenway. org/.

[27] Turner T. Greenways,Blueways,Skyways and Other Ways to a Better London[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269-282.

 ??  ??
 ??  ?? 图 1慢行径8字型交织组­合双径布局概念图图 2台山修复的古驿道
图 3南雄市梅关古驿道文­化线路布局概念图图 4 南雄市梅关古驿道文化­线路布局规划图(局部)
图 5南雄市珠玑古巷附近­的户外运动休闲径图 6乳源西京古道设置的­标识牌
图 1慢行径8字型交织组­合双径布局概念图图 2台山修复的古驿道 图 3南雄市梅关古驿道文­化线路布局概念图图 4 南雄市梅关古驿道文化­线路布局规划图(局部) 图 5南雄市珠玑古巷附近­的户外运动休闲径图 6乳源西京古道设置的­标识牌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