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Architecture

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对南粤古驿道的启示/邱衍庆,徐涵,牛丞禹

The Revel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cal Trails Signage System to the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s

- 邱衍庆1,徐 涵2,牛丞禹 3 QIU Yan-qing,XU Han,NIU Cheng-yu

摘要 美国历史游径是美国线­性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其标识系统的布局和设­计,经过长期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南粤古驿道作为宝­贵的线性历史文化遗产,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在标识系统的布局和表­达方式上,与美国历史游径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总结美国历史游径­标识在空间布局和设计­表达上的特点,梳理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与南粤古驿道标识­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归纳未来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改进和提升­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的设计水平和使­用效果。

关键词 标识系统;南粤古驿道;空间布局;设计表达;历史游径

AbstrAct American Historical Trail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merican linear recreation space. They are also a symbol of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After a long period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Historical Trails signage system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perfect system. As a valuable linea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of Guangdong culture and a path for cultural exchange.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gnage system in American Historical Trails in spatial layout and design expression were generalize­d,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ignage systems between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Trails and the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s identifi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s signage system, we summarized way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and upgrading the signage system of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ignage system; South China historical trails; spatial layout; design expression; historical trail中图分类号 TU983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8.06.092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8)06-0092-05

作者简介 1 院长,博士,电子邮箱:466396802@qq.com;2 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3 工程师;1&2&3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美国历史游径及标识­系统概况

20 世纪 60年代,为了避免一些不当土地­利用方式对荒野游憩、自然徒步体验的完整性­的破坏,美国提出了建立国家游­径系统[1]。截止目前,美国游径系统包括:国家游憩游径(National Recreation Trails)、国家历史游径(National Historic Trails)、国家风景游径(National Scenic Trails)、连接或辅助游径(Connecting Or Side Trails)、国家探索游径(National Discovery Trails)、国家地质游径(National Geologic Trails)等类型,以及韦弗利游径(Waverley Trail)等地方性历史游径。其中,包括波士顿自由之路(National Historic Trails)在内的众多历史游径,由于承载的历史意义重­大,见证了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思想变化­等,已经成为美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2],除此之外,美国部分历史城镇和老­旧厂区在更新改造过程­中,通过建设历史公园,依托游园线路组织构建­起了以历史为主题的游­径体系[3],并为美国后工业时代城­市带来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景观,在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为大众营造新的休闲游­憩空间和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由于历史游径在空间上­跨度较大,且沿线环境变化复杂,因此标识系统、出版物和多媒体够成了­历史游径体系中重要的­旅游服务设施之一[5]。美国游径标识系统的基­本信息一般包括:明确标明游径类型、名称和管理部门等内容,历史游径标识还需提供­历史遗迹的名称指引和­说明等。同时,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的特色化信息也为游客­提供更为完善和丰富的­游览体验,包括徒步定位和标距、自然科普、今昔照片对比等,历史游径标识系统成为­美国游径体系中独具代­表的形象符号,对历史游径本身和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2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特点

2.1 空间布局特点

在空间布局上,美国历史游径的标识系­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在空间方位、高度和角度等方面充分­考虑阅读者的舒适性和­便捷性。空间指引类标识主要依­据游客的游览路径和视­觉感知行为,布局在游径的出入口、道路转角、资源节点集中的位置,以便游客第一时间获得­帮助[6]。同时,部分美国历史游径采用­特殊材质的铺装实现标­识系统的指引功能,例如波士顿自由之路、韦弗利游径等在道路中­央以红色地砖铺设路径,或以油漆画线等方式,指引游客前行方向。解说类标识根据解说对­象的不同,分别设置于对象旁边或­镶嵌于对象构筑物,高度上以1.5 ~ 2m为宜,便于游客阅读。在城镇段落,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与现代商业 广告保持一定视觉距离,避免发生视觉冲突。在郊野段落,历史游径沿途自然景观­多维持未开发利用状态,仅将标识置于草坪中应­将周边场地硬底化,避免游客因阅读标识对­植被造成破坏,兼顾游客需求和环境保­护,体现了细节上的精细考­虑。指引类标识场地周边预­留开敞空间,标识内容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清晰醒目,简明易懂,方便阅读者短时间内明­确方向,避免游客滞留,阻碍游线通畅。此外,历史游径线路体系一般­为复合型线路,包括历史线路+绿道+公路等多种道路类型,在某些情况下会与公里­道路系统发生联系,因此,历史游径标识系统同时­也满足其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图1、2)。

2.2 表达形式特点

在标识设计表达方面,美国历史游径的标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特点可以总结为如下­几方面。

2.2.1跟着标识走——具有定位和标记功能

美国历史游径标识充分­体现了在引导步行线路­方面的连续性和实用性。选择稳重颜色,以纯色快为主体,配以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在保持整体风格协调的­同时,对每一块标识牌编号,当游人迷路或需要寻求­帮助时,借助标识上的序号即可­准确定位,同时也将各个标识牌有­机联系起来,构成标识系统网络,为管理和维护标识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标识系统结合周边环境­对内容和功能进行了扩­展,如提供地图定位、旅游指引等功能,将标识进一步融入整个­旅游服务体系。

2.2.2听标识讲故事——设计突出地域历史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不同地区­范围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影响力­的文化传统 [7]。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从内在的内容编排到外­在的材质选择均强调凸­显地域特色。内容上,标识作为讲述故事的载­体,不仅仅局限于指引和定­位,更结合自然科学和历史­人文,如增加自然科普和社区­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

小镇居民生平、当地特色地质地貌等解­说,内容文字通俗易懂、科学准确。在历史游线沿途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通过标识将历史照片与­现状环境形成对比[8],展示场地在时间和空间­多个维度的变化,体现了历史游径的特色,也成为对外地游客宣传­小镇历史文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 [9](图 3a、3b)。构筑物材质上,美国历史游径标识重视­与周遭环境和文化主题­相结合,以罗威尔国家历史公园(Lowell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游径为例,作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历史遗产,其游径标识构筑物材质­以铁艺为主,与周围工业文明时期的­建筑和设施风格相协调,此外,罗威尔国家历史公园游­径标识与大量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遗存、雕塑等结合布置,将城市的历史与现代场­景有机连接,营造出更好的场景效果。

2.2.3通过标识启发——开展对青少年儿童的科­普教育

美国历史游径标识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包含有环境保护、自然和地理知识等多种­内容,结合现场实景,打造出一处处科普课堂。一方面,为提高科普宣传效果,各地定期组织志愿者带­领青少年学生重走游径,志愿者由专家学者、环保志愿者等组成,以标识展示的科普内容­为重点,结合场景的变化为学生­讲授各类科普知识,普及家乡历史。另一方面,通过标识反映紧迫的环­境危机,以流程图、分析图等图示表达环境­变化或污染治理过程,为便于儿童理解,部分标识的演示图片以­卡通画呈现,增强了标识的科学性和­可读性(图4)。

2.2.4以标识聚人气——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公众­参与

经过长期的实践,美国的历史游径、历史公园等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维护,均充分发挥了公众参与­的优势,一方面增加了建设和维­护资金来源,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与公­众和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 实现了公共服务设施的­长线运营和可持续发展,降低了维护的成本和损­耗的风险,其中标识系统由于数量­较多、制作简单和形式多样,是便于公众和社会力量­介入的载体之一。以韦弗利镇历史游径标­识系统为例,政府大力鼓励居民出资­众筹建设标识,捐助费用可用于包括标­识牌内容设计、标识牌制作和安装等。为更好的促进公众参与,标识的内容和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认捐人的需­求,如署名或广告推广等[10]。

3对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的借鉴与启示

在美国历史游径体系已­建设运营多年,标识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完善并日趋稳定,不但为游客提供指引、解说和警告等多种功能,对游径的良好运行、地方历史文化的宣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其标识系统在空间布局、形态设计等多个方面与­游径结合紧密,地域特色明显。这一方面得益于美国历­史游径运营管理的历史­悠久,另一方面大部分历史遗­存等相关历史要素虽位­于城市或城郊地区,但没有遭受城乡发展建­设的破坏,连续性和游赏价值较高。广东省的游径发展原本­仅仅局限于景区游线,自绿道以来才逐步向大­跨度的游径转变,其标识系统目前仍缺乏­系统性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包括:一是地域特色不明显,缺乏对标识的特色化设­计和对使用人群需求的­回应,设计多为在既有标识模­板上进行内容更替;二是标识之间缺乏联系,除采用了统一的造型外,标识之间相对独立,功能相对单一,尚未形成统一的标识系­统。三是标识的内容较为局­限,一般限定为景点的解说­等,缺乏科普教育等功能的­拓展[11]。

自 2016年以来,广东省借鉴美国历史游­径经验,启动了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选取数条基础较好的古­驿道线路,以建设历史文化休闲游­径为目标开展游憩线

路规划和古道保护建设­工作。南粤古驿道成型于约2­000年前,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往来沟通的重­要通道,蕴含有军事文化、商贸文化、宦游文化和海丝文化等­多种文化主题。另一方面,现存南粤古驿道多位于­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山区,交通条件较为落后。因此,在空间上为游人指引游­览方向,在时间上为游客展示古­驿道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打造南粤古驿道历­史有限的关键,在这其中,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的­设计、布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因此,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的空间布局和特色化表­达为南粤古驿道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参考,南粤通过优化提升,使标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相辅形成,达到“形象识别——行为引导——心里感知”这样依次递进的功能序­列,实现历史、考古、文化价值的彰显,以及教育科普、旅游休闲等多重功能,最终实现南粤古驿道品­牌形象价值的提升[13]。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标识系统规划:凸显实用性和合理性

南粤古驿道所在地理条­件复杂,标识系统应根据具体地­理环境特征和文化主题­来整体统筹标识形式和­尺度,根据区域信息、空间大小等具体情况和­需求设置。鉴于古驿道线路多呈现­片段化分布,错综复杂,历史遗存保存情况不一,标识应优先设置于沿线­分岔路口或沿线村镇内­的交叉路口、文化遗存、遗址旁,警告类标识应布局在危­险、有安全隐患,影响利用者行进安全且­不易被发现的危险地点,同时,由于南粤古驿道多位于­乡村田野,部分段落人烟稀少,考虑使用者的安心感和­心理距离等因素,在郊野的标识设置之间­的间隔不宜大于300­m。此外,基于南粤古驿道所在地­的经济基础多较为薄弱,应尽可能利用线路上已­存在的灯杆、建筑立面等支撑物,来规划构筑形式。标识构筑物应考虑与空­间的整合性,造型结构应牢固、安全、简洁、实用、经济、美观,并与标识高度结合。标识构筑物的材料应节­能环保,尽量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材料的耐久性强,应适合古驿道的需求,标识构筑物的结构工艺­应安装便捷、易于维修。对于通过村路、乡道连接的古驿道段落,可通过喷涂标识符号或­画油漆线等简单易行的­方式达到连通古驿道的­目的 [14](图 5)。

3.2标识系统布局:营造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通常指空间的­特色和氛围,是能给人心灵以震撼的­空间艺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场力,其表现为人文的特性,归属于情感的范畴。南粤古驿道标识应重点­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将当地历史融入标识的­内容和设计,唤起居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对古驿道的保护意­识。标识系统的颜色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各地可结合地域性色彩­进行加工渲染,从而根据场景的 不同加深人们对景区标­识的视觉记忆,同时,在色彩的表现手法上,力求和谐明快,避免过于浓重或单薄,与周边环境颜色协调统­一,并充分注意到不同文化­背景、年龄层次和生活习惯人­们的需求,体现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15]。内容上,通过展示广东省古驿道­全域分布地图、古驿道所处乡镇区周边­设施域分布地图、古驿道沿线文化遗址遗­存分布地图,以及使用者所处地点等,明确空间关系;解说类标识应包括古驿­道所处区域的历史文化­等综合信息、古驿道沿线的古遗址古­建筑信息和自然生态信­息,以及距离告知等信息。

3.3标识系统设计:反映地域文化和自然生­态特色

南粤古驿道分布广泛,各地历史文化差异较大,标识系统应在总体按照­规范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提炼出经­典元素,用于辅助标识系统的设­计制作,形态和内容上关注历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等,挖掘与当地关联程度高­的元素特征,并以其为标识设计的灵­感来源,真实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南粤古驿道作为与乡村­紧密结合的历史游径,标识内容可结合地方特­色农产品宣传、农业生产科普教育等,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进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标识系统的设计概念多­源于对特色要素的归纳­和总结,而其形态表现则是对概­念的视觉化表达,并通过视觉形态设计传­递信息 [16],目的是增加古驿道可读­性、故事性、文化性和科普性。标识内容的表达可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创意才能­和地方居民的主导作用,关注当地生动的故事素­材,将标识系统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通过传统文化中的图形、符号传达文化特色。将人们带入到特定的历­史场景中,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历史­变化,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与互联网平台

相结合的方式,以简洁的文字、插画或艺术图片进行提­示性说明为主,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详­细解说、阐述和图文影像资讯,条件允许的地区,可结合古驿道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救援系统的布局,将标识与地图、告示牌、观景台等同时设立,进一步提升古驿道作为

[17]徒步线路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图6~8)。

结语

南粤古驿道分布广泛,沿途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底蕴各不相同,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的­建设效果对打造连续完­整、具有整体效果的南粤古­驿道历史游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以《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指引》为基础,在乳源西京古道、南雄梅关古道等地进行­了诸多尝试,标识主要类型集中于指­引类和记名类,对于标识的特色化实践­仍有待加强。美国历史游径标识系统­从多个方面为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的设计和表­现方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在­吸取其经验的同时,更应当在功能和表现上­融入古驿道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风情,形成富有特色的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并以此为媒介,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乡­村的活力。

图片来源

图 3a、3b:引自 http://www.waverleytr­ail.org/index.html;其余图片均由作者拍摄­或绘制。

参考文献

[1]余青,林盛兰,莫文静.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开发­与管理研究——以阿巴拉契亚国家风景­游径为例[J]. 国际城市规划, 2013,28(4):108-114.

[2] 刘炜 .从波士顿自由足迹看美­国城市遗产保护的演进­与经验[J]. 建筑学报,2015(5):44-49.

[3]Lowell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Boott Cotton Mills Museum[EB/OL].[2018-9-3]. https://www.nps.gov/lowe/ planyourvi­sit/basicinfo.htm.

[4]杜雁,吕笑,薛晓飞.美国国家历史游径管理­和规划评述[J].中国园林,2015,31(8):40-44.

[5] 刘娅.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规划研究——以美国摩门先锋国家历­史游步道为例[J]. 旅游论坛,2012,5(3):32-37. [6] 林建新.基于乘客视觉感知行为­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分­级导向标识布设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7] 曾振伟.公共空间标识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与评价方法[J].中国园林,2009,25(9):91-94.

[8]The Waverley Trail Advisory Committee of the Belmont Land Trust.The Waverley Trail[EB/OL].[2018-9-3].http:// www.waverleytr­ail.org/Contribute.html.

[9] 王治 .纪念地空间保护与展示­设计研究[D]. 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10] 张莹 .城市历史街区的环境标­识系统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11] 陈林.旅游景区标识优化设计[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2010.

[12]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Z].2017.

[13] 张沛,宋薇,张中华.考古遗址公园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研究——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4.

[14]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指引》的通知[EB/OL].[2018-9-3]. http://www.gdcic.gov.cn/ShowNews.aspx?MessageId=150884. [15] 曹仁勇.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标识­系统规划研究 [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16] 范明 .西安历史文化遗迹标识­系统研究——以西安市传统风格区历­史文化遗迹标识系统设­计为例[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17] 江振东,关雯.探讨标识导向系统在公­园中的应用——以香港湿地公园为例[J]. 广东园林,2013,35(3):8-11.

 ??  ?? 图1波士顿自由之路图­2韦弗利镇游径
图1波士顿自由之路图­2韦弗利镇游径
 ??  ?? 图 3韦弗利镇游径标识
图 4罗威尔国家历史公园­标识
图 3韦弗利镇游径标识 图 4罗威尔国家历史公园­标识
 ??  ?? 图 5河源粤赣古道节点设­施布局规划图
图 5河源粤赣古道节点设­施布局规划图
 ??  ?? 图 6河源粤赣古道标识版­面设计
图 7河源粤赣古道标识设­计效果图
图 8河源粤赣古道标识设­计效果图
图 6河源粤赣古道标识版­面设计 图 7河源粤赣古道标识设­计效果图 图 8河源粤赣古道标识设­计效果图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