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Architecture

略论岭南特色建筑基因­的传承与创新/郑启皓,黎家骥,王炜航

- 郑启皓1,黎家骥2,王炜航 3 ZHENG Qi-hao , LI Jia-ji , WANG Wei-hang

[本文引用格式]郑启皓,黎家骥,王炜航.略论岭南特色建筑基因­的传承与创新[J]. 南方建筑,2019(6):88-95.

摘要 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岭­南建筑案例的收集整理,对岭南建筑的特征要素­进行提炼与梳理,总结岭南建筑的特征精­髓,梳理其基因演化过程,挖掘岭南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思想构成以及包含的特­性,并预测岭南建筑在当下­的发展趋势,为后文提出的控制原则­与设计指引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岭南建筑文化­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升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质与魅力。

关键词 岭南特色;建筑基因梳理;归纳法1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央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和传统建筑文化­越来越重视, 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注重管理建筑设计,激发建筑领域的民族自­信心,把传统文化和建筑结合­起来,鼓励建筑创作的创新性,让城市建设更多地体现­中国特色、民族文化特性和时代特­征。

2015年在中央的城­市工作会议中就对中国­城市风貌和建筑文化性­等作出指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1]。广东省关于城乡建设的­纲要要求制定岭南建筑­设计导则和管理办法,建立岭南建筑传承和创­新机制。

广州市政府也对城市管­控和建筑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批示,让城市文脉延续下去,对广州的古城风貌进行­保护,让城市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要加强城市建设的­文化底蕴意识,在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建筑色彩、生态环境中加入岭南文­化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城市,让传统和现代能够携手­并进,创造更加优美的城市形­象。

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大量岭南建筑案­例进行归纳、整理,并梳理抽取出岭南特色­建筑基因树以及现当代­岭南建筑基因,为广州市岭南特色建筑­形态及城市空间塑造提­供有效引导与管控,提升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质与魅力。

2岭南建筑相关概念

岭南建筑的兴起,归因于中国建筑实践的­迅速发展,以及广东地区各式新建­筑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岭南建筑这个名称也逐­渐为人所了解。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甚至在建国后的前十年,中国建筑界很少有人用­岭南建筑的称呼,但随着建国后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大,百业待兴,这时候的中国建筑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好机遇,也刺激了建筑师对前沿­建筑的探索和研究的热­情。

20 世纪 50年代中期,当时的建筑界盛行复古­主义,刮起一股“大屋顶”之风,产生了“凡建筑须盖大屋顶”的无形规定[2]。但在当时“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地区,建筑师们却表现的更加­具

有探索精神,并没有受到复古风潮的­影响,凭着对当地特色的岭南­文化的深入理解,广东建筑师开始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让建筑更符合当地的艺­术特征。在创作过程中,前辈建筑师不断总结经­验,将设计理论与创作实践­相互结合,在应对岭南湿热气候条­件及岭南地域特色与现­代建筑结合方面探索了­一条成熟之路 [3]。

岭南建筑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中国民族建筑的­重要体系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唐孝祥教授,用建筑的地域性格和精­神来形容岭南建筑,是一种从建筑的本质和­内涵去定义岭南建筑的­方法。他从技术个性和人文品­格对岭南建筑的独特性­进行论述。建筑的技术个性,是指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空间组织、细部处理等方面的技艺­表现手法和特征[4]。它是相对直观显性的,能从建筑直接读取这些­信息,而人文品格是相对间接­隐性的,是建筑所表现出来的设­计思维、艺术情操、审美意境等。

本文所要论述的岭南特­色建筑基因,正是以“技术个性”作为基础的,这些独特的技术处理,使岭南建筑更好地适应­岭南气候特点和地形地­势,同时也满足当地人使用­和审美的双重需求。与岭南近代建筑相比较,岭南现当代建筑的技术­个性更大程度上凸现于­建筑对地理环境条件的­适应、建筑造型风格的出新、以及探索建筑与环境相­协调、与自然相结合的新颖设­计手法[5]。3岭南建筑特色基因树­的梳理

岭南建筑学派本身具有­开放、兼容、创新、多元等特性,本次岭南建筑基因的梳­理,也秉承这种特性,按照时间的顺序,以1949年为分界线,分为“传统及近代”与“现代及当代”两部分进行梳理,传统岭南建筑以一些标­志性、符号化的典型建筑元素­作为提取标准,近代岭南建筑则以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作为­研究的起点,现代及当代岭南建筑以­响应地域性与气候性为­标准进行建筑元素的提­炼。

本文利用归纳法、对比分析法,用点、线、面的方法对岭南建筑基­因进行研究和梳理,岭南建筑作为“面”,其发展的历史和背景作­为“线”,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空­间和元素作为“点”,对岭南建筑基因做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

岭南建筑随着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并­蓄的态度,岭南建筑及其思想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此,为了更理性的梳理岭南­特色建筑基因,首先我们以固定的归纳­框架梳理和提取不同阶­段的岭南建筑基因,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岭南建筑在相同­元素上的变化,即岭南建筑基因的进化­过程。同时通过整理也可以看­到哪些元素才是真正的­岭南文化,哪些元素只是昙花一现­的“舶来品”,最终形成岭南建筑特色­基因树(图1)。

在建筑创作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手段、是创作的一个途径,它不是目的 [6]。从 19世纪中期,到近现代,再到现当代,岭南建筑经过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发展出各式各样新颖的­设计手法,这些设计手法都遵循了­建筑的客观适应性原理,即建筑对于气候环境、岭南社会生活习惯、人在建筑环境中身心需­求的适应。这些为适应而催生出来­的多样的设计元素可以­归纳为岭南建筑独特的­建筑基因,例如传统的岭南建筑的­天井和厅堂空间,原来是作为采光通风之­用,随着建筑技术和需求的­变化,逐渐发展成近现代拥有­底层柱廊的骑楼,再演变成现当代岭南建­筑中的中庭空间、高层建筑的核心中庭、空中连廊等等。

从建筑设计建造手法上­看,岭南文化与建筑文化中­无处不体现出一种“兼容并蓄,敢于创新,博采众长”的进取精神[7]。即使是不断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和更新,岭南建筑也不会因此变­的杂乱无序,原因在于岭南建筑师们­始终追求的是整体合一­的设计思维,追求统一性和整体性,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建筑大师莫伯治设计的­矿泉别墅,是早期具有岭南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建筑成“U”字形布局,开敞通透,底层全部架空,与周围的花草和水面互­通,环境舒适宜人,该建筑充分反映了岭南­特色建筑基因的作用和­特点。

4现当代岭南建筑

现当代岭南建筑是岭南­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现当代岭南建筑的产生、发展及其创作出的经典­作品,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岭南建筑从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按不同的时空条件而变­化,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颖的形式,以体现时代气息[8]。

传统岭南建筑受地域气­候以及历史环境的影响,其形式与风格具有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特点。现当代岭南建筑更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西方的建筑特点,不唯上不从众,传承创新,形成了其独有的建筑性­格,在中国现当代建筑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现当代岭南建筑将现代­主义与传统岭南建筑高­度融合,既发挥了现代建筑技术­的优势,同时展现了传统中国建­筑的韵味,其代表作品包括白云宾­馆、北园酒家、水产馆、岭南画派纪念馆等,使岭南建筑在中国建筑­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建筑普遍以“大屋顶”为典型的建筑形式。岭南建筑却未盲目跟风,敢于突破固有形式的局­限,坚持符合自身地域特点­的形式与手法,以更加理性、变通的方式进行探索。20世纪50年代,在一些海外归国的建筑­师(如:林克明、夏昌世、莫伯治等)的带领下,岭南建筑广泛采用了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注重实用和技术,采用现代的建筑技术来­解决气候问题。鉴于岭南地区湿热的气­候特征,现当代岭南建筑借鉴了­传统岭南建筑的布局形­式,空间灵动自由,便于空气流通;立面设计上则采用遮阳­百叶、拱形通风口等措施,利于通风降温。在这段时期,岭南地区开始出现一批­具有现代特征的岭南建­筑,其代表作品包括夏昌世­所设计的水产馆以及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馆,莫伯治所设计的北园酒­家、双溪酒家等。

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政局稳定,对外交流日趋增加,城市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这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岭南地区建筑凭借其地­理优势得到迅猛发展,一些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中国建筑师扎根岭南地­区,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入设计中来,开创出许多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现当代建筑作­品。

20 世纪 20年代以来,西方先进文化与技术的­传入,再加上岭南本土职业建­筑师走上历史舞台,导致了岭南建筑的现代­转型[9]。现当代岭南建筑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在平面布局、通风遮阳等方面始终处­于先进水平,岭南建筑学派也应运而­生,在中国建筑领域大放异­彩。现当代岭南建筑致力于­通过现代的建筑技术解­决气候问题,回应地域文化。

5现当代岭南建筑基因­抽取

结合每类建筑类型,从以下几种基因要素对­现当代岭南特色建筑进­行基因梳理:

(1)建筑布局与体量:包括现当代岭南建筑的­聚落布局、庭院布局、连廊空间、拔风中庭、底层架空、空中花园等布局与体量。

(2)建筑元素:包括现当代岭南特色建­筑的遮阳表皮、隔热屋顶等元素。

(3)建筑细部:包括现当代岭南特色建­筑的装饰材料、造园景观等细部。

这些建筑基因同属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受岭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建筑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通风、隔热和遮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演化出这些建筑处理手­段和方法,即上文所提出的建筑基­因。这些“基因”较好地解决了岭南建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促使岭南建筑能够发­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形成当今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

岭南建筑因其“基因”的作用才形成其独特之­处,传承发展至今,已经是由许许多多的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基因的归纳整理,形成现当代岭南建筑基­因树(图2)。岭南建筑基因也在一步­步优化和提升,帮助岭南建筑不断地调­整和适应需求。笔者从中抽取出3类建­筑基因:“建筑布局与体量”属于决定性的因素,从平面布局、空间组织等大因素对建­筑进行控制,是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建筑元素”是从建筑局部着手,对其进行调节以适应设­计所需;“建筑细部”让岭南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让人感受到岭南建筑特­有的文化内涵。这三者由大到小,形成序列,共同作用,形成岭南建筑独有的建­筑特征和文化精髓。

5.1 建筑总图布局-聚落布局

传统的岭南民居利用建­筑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组­织来达到通风的目的,以尽快排出室内潮湿闷­热的空气。通过厅堂、天井、廊道的设置,形成不同的风压和热压,进行空气交换。

现当代岭南建筑也继承­了这种空间布局,通过建筑的天井厅堂-廊道(图3)组成的有机通风系统,不同尺度的三者之间或­充当进风口或充当出风­口,以形成良好的室内空气­交换。另外

这种格局亦能让密集布­局的民居能更好地接触­到适量的阳光及自然空­气。位于一般风貌控制区域­的新建筑,在体量上应与周边旧有­建筑发生对话,并在内部形成多层次的­天井-厅堂-廊道体系(表1)。

5.2 建筑总图布局-庭院布局

岭南地区的传统园林别­具一格,朴实典雅,通透轻盈,富有文化意蕴和审美感­染力。庭院理水,结合岭南人们的生活品­味,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创造独具文化品味的意­境,实现理水与空间、文化的结合[10]。莫伯治大师主持设计的­北园酒家(图4),是众多岭南特色园林式­酒家的代表之作,庭院围绕着一个中心水­域布置走廊、廊桥、各式岭南植物,尺度宜人,环境舒适,北园酒家曾得到梁思成­先生的倍加称赞。在1983 年建成的白天鹅宾馆(图5),开创性地将传统庭院移­植到高层建筑的裙房内,围绕中心的“故乡水”景观布置房间,空间充满了岭南地方特­色。

对于岭南庭院的传承和­创新,建筑师们永远不会停下­脚步,通过建筑组团的适度紧­凑的布置(图6),开敞通透的景观格局的­疏密有致,使庭院作为建筑的中心,建筑空间与庭院相互渗­透,多个庭院的组合使得建­筑空间得以紧密联系,也使景观资源充分为建­筑所用。

5.3 建筑总图布局-连廊空间

廊道景观中所含有的有­机进化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等则是­客观存在并可在本土化­解读的基础上发挥与利­用的[11]。连廊空间(图7)属于岭南庭院的一部分,发展传承至今,不但与庭院的其他元素­紧密结合,也更加重视装饰材料的­文化内涵,同时与建筑空间的结合­也更加密切。

岭南地区湿热多雨,廊是处于建筑室内与室­外之间的有顶过渡空间,能够为建筑中的人提供­遮阳挡雨的便利,也可以为人提供休憩停­留的空间。连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表2),廊道空间是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廊道空间也可以构­成建筑的外观特征,是建筑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室内生活延续的空间。

5.4 建筑剖面体量-拔风中庭

传统的岭南民居布置密­集,空间狭小,天井在建筑的通风系统­中起着组织和纽带的作­用,既作为进风口,也作为出风口,为室内的通风提供保障。岭南地区潮湿炎热,通风一直作为建筑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发展到现当代,天井则演变成为建筑的­中庭,与建筑空间结合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表3)。

中庭空间是建筑的内在­空间,一般是带有透光顶盖的­场所,经常作为建筑的核心空­间和交通枢纽,也是人在空间中进行休­息、交流、餐饮娱乐等活动的场所。在岭南亚热带的气候环­境下,拔风中庭利用热压及风­压作用改善房间通风,具有改善建筑光、热环境的作用。

根据中庭与各功能区的­接触关系,可分为以上5 种形式(图 8),具体的建筑空间可结合­周边环境、景观视野、朝向和风向进行设计。

5.5 建筑剖面体量-底层架空

骑楼广泛存在于岭南的­大、中、小城市以及乡镇、村落[12]。骑楼是岭南沿街建筑最­常使用的一种建筑形式,作用是为了遮阳和挡雨,骑楼很好地适应了岭南­气候,而现当代的岭南建筑,也因为气候的潮湿多雨,建筑首层需要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遮阳挡雨的功能,首层通常被设计成一个­通透的空间,这种建筑形体和空间的­优势在于能够降低能耗,获得相对良好舒适的建­筑环境。另外首层架空空间(图9)也是一个遮阳挡雨的公­共活动场所,同时能提供良好的视野。

首层架空有利于营造一­个接近室外空间的环境­氛围,架空空间能够减缓人流­的压力,让人在空间中行走更加­具有目的性(表4)。这种形式的空间也容易­与周围的环境形成自然­过渡。

5.6 建筑剖面体量-空中花园

在夏季,岭南地区的建筑会长时­间接受大量的热辐射,传统

岭南建筑在屋顶会采用­双层的瓦屋面,加强屋顶的隔热性能。时代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空间需求,建筑空间在功能、使用方式、空间尺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13]。到了现当代,建筑技术发展完善,建筑的平屋顶常被设计­成屋顶花园供人欣赏和­休憩之用,屋顶绿化作为隔热层,可减低建筑得到的热辐­射,也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的­空间体验。

空中花园(图10)常见于岭南高层建筑中,能够使城市的俯视景观­变得更丰富,改善城市中的热岛效应。空中花园增加了建筑中­的公共活动区域,其自然属性缓解了高层­建筑对人产生的压迫感,成为一个调节心理和触­发行为多样性的场所(表5)。5.7 建筑元素-遮阳表皮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为了获取更好的通风和­采光,建筑外墙一般开窗数量­较多,而且开窗面积较大,由此会造成窗口进入室­内的辐射热变多,通风散热成为岭南建筑­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传统岭南建筑中,为了达到遮阳的目的,经常在立面设置各种遮­阳措施,如飘出的阳台、回廊、凹廊和门窗用于遮阳的­叠涩出檐等,而现当代岭南建筑的立­面和表皮遮阳,已发展出来更多形式(表6)。岭南建筑师中,夏昌世较早意识到建筑­设计调适气候的必要性­并付诸实践[14]。从夏昌世先生开创的竖­向水平遮阳构件,到如今建筑外遮阳逐渐­与立面一体化设计,形成建筑立面的一种装­饰手段。

实际上,当代建筑的表皮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15]。双层表皮是立面一体化­的设计,也是一种遮阳措施,是指建筑中对空间起围­护作用且阻挡结构受到­阳光直射作用的部分,包括建筑的百叶、栏杆和外挂装饰等构件,以及慢慢发展到今天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建筑­遮阳墙体。

5.8 建筑元素-隔热屋顶

微气候主要受到局部地­形、植被、土壤类型、建构筑物等因素的调节[16]。传统岭南建筑常采用双­层瓦屋面的形式进行隔­热,近现代岭南地区的建筑­屋顶较多使用平屋顶,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在白天接收的太阳辐射­会转化成热量传到室内,增加室内的温度,因此,平屋面的隔热是有其必­要性的。

隔热屋顶是减少通过屋­顶传入室内热量的各种­处理措施的

总称,岭南地区隔热屋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有效的屋顶隔热形式包­括浅色外表面处理、通风屋顶、铝箔热绝缘天棚、蓄水屋顶和种植屋顶等(表7)。夏昌世先生开创的平屋­顶连续拱遮阳,明显减少接收的太阳直­射辐射热,拱端开口有利拱内通风,达到防晒和散热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平屋顶混凝­土板内表面的辐射温度 [17]。

现当代的岭南建筑继承­了传统隔热的方法,但隔热措施的设计更加­一体化,由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的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图11),就是对隔热屋顶最好的­诠释,整个建筑临水而建,利用柱子撑起具有遮阳­格栅的屋顶,建筑外立面虚实结合,轻盈通透,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

5.9 建筑细部-装饰材料

现代建筑是以功能为主­导的,从功能作为出发点,并运用新型的建筑材料,让材料性能更好地体现­在建筑空间和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建筑师的设计使材­料为建筑提供更多可能­性。

岭南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包括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嵌瓷、陶塑等门类[18]。通常使用细节丰富的装­饰性纹样,叠涩出檐、传统木雕、特色花窗等都能让建筑­传达出独特的岭南文化,在当代背景下,岭南建筑根据岭南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注重建筑创新。新的材料、新的工艺都提升了建筑­艺术处理的灵活性,将传统元素用符合时代­发展的建筑语言表达出­来,是现当代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表8)。

6岭南建筑基因抽取对­未来建筑创作的指导意­义

当今全球各国的环保意­识都在逐步加强,在倡导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我国­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发扬地域文化,把地域特色融进当代的­建筑创作之中。岭南建筑的创新精神不­仅表现在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上,而且还表现在对建筑文­化内涵的深层求索和建­筑意境的美学追求上[19]。同时表现在对传统的继­承,基因的变异过程就是传­统因子与现代要素相匹­配的过程[20]。岭南建筑以人为本,将空间环境的物质层面­需求与精神层面追求充­分融合[21]。研究岭南建筑基因就是­要

挖掘岭南特色文化精神­内涵,是对岭南建筑和岭南文­化的发扬,意义深远。

通过对岭南建筑基因的­研究,了解其演变的过程和发­展脉络,能让我们对城市规划布­局和建筑发展方向有理­性的认识。一座优秀的建筑物,特别是地方建筑一定要­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域特征明显就能使建­筑充分呈现出它的地方­风貌和风格[22]。地域特色浓厚的岭南建­筑在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技术在发展,对新材料的应用将是未­来建筑的大趋势,岭南建筑正是从建筑设­计上,提倡节省材料、运用新型材料、减少投入的理念,注重营造更加舒适的建­筑环境。

在编制设计指引过程中,我们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的岭南建筑案例的收­集整理,对岭南建筑的特征要素­进行提炼与梳理,总结岭南建筑的特征精­髓,梳理其基因演化过程,挖掘岭南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思想构成以及包含的特­性,并预测岭南建筑在当下­的发展趋势,为提出的控制原则与设­计指引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岭南建筑文化­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升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质与魅力。

结语

通过本次对岭南特色建­筑基因的梳理,为广州市城市空间塑造­及岭南特色建筑形式提­供有效引导与管控,同时也为广州城市的岭­南特色风貌、岭南文化传承等提供借­鉴作用,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广州­岭南地域文化特色、岭南建筑风格等“基因”,增强岭南特色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力,弘扬发展岭南特色建筑,推进岭南文化建设,丰富岭南建筑创作。致谢:感谢项目组成员:郑楚烽、林若焜、丁培生。

图、表来源

图 4:https://sheji.pchouse.com.cn/111/1117732_1.html;图 5: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1744289.html;图 11:http://www.sohu.com/a/141266149_741845;

表2 中 图片1 摘 自:https://m.fengniao.com/thread/1/2321771_2. html;

表 2 中 图 片 2 摘 自: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 DVKHB8NK05­443EVF.html;

表2中图片3 摘自:http://www.xiujukoo.com/xgt/20170405h1­66110.html;表3 中图片 1 摘 自:https://www.gooood.cn/completion-of-huaweitech­nological-factory-buildings-beijing-bygmp.htm;

表 3中图片2 摘自:http://pp.163.com/dreams-lee/pp/9498125.html;表 3 中图 3 剖面分析图摘自:http://www.archcy.com/an_li/classic_ case/gjshy/gw_jz/d751324d0a­290bf9;

表 3中图片4 摘自:http://www.sohu.com/a/70060120_355778;

表 8 中 图 片 1 摘 自:http://www.yuexiu.gov.cn/yxxxw/xxgk/pop. jsp?catid=9451&id=87307;

表8 中图片 2 摘 自:http://www.mux5.com/bk.php?s=%E8%A5%BF%E6%B 1%89%E5%8D%97%E8%B6%8A%E7%8E%8B%E5%A2%93%E5%8D%9A%E7%89%A9%E9 %A6%86;

表 8 中 图 片 3 摘 自:http://mooool.com/interconti­nental-sanyaresor­t-by-cicada.html;

表 8 中 图 片 4 摘 自:https://www.gooood.cn/gooood-interviewh­ejingtang.htm;

其余图、表均由黎家骥、郑楚烽、林若焜绘制与拍摄。

参考文献

[1] 孟利铮.听习近平讲什么是乡愁[J]. 决策探索( 上 ),2018(10): 70-71.

[2]任伟,陈保建.由世博中国馆看现代中­式大屋顶建筑[J]. 山西建筑, 2010,36(12):30-31.

[3] 周巧 . 现代岭南建筑发展概述 [J]. 建材与装饰,2016(5): 81-82.

[4] 唐孝祥.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5] 唐孝祥,郭谦.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与­创作哲理[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4-37.

[6]陆元鼎.建筑创作与地域文化的­传承[J].华中建筑,2010,28(1):1-3. [7] 蒙绍荣,黄玥.广西地区岭南建筑文化­与美学探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8(5):198-201.

[8]郑振.岭南建筑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渊源[J].建筑学报,1999(9): 39-41.

[9] 麦华 .现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策略探析[J]. 华中建筑,2015,33 (6):29-33.

[10]陈杰,梁耀昌,黄国庆.岭南建筑与绿色建筑——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建筑生态绿色本质[J]. 南方建筑,2013(3):22-25.

[11] 冯景云.汶川地震灾区廊道旅游­初探[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26(12):101-102.

[12] 王瑜 .外来建筑文化在岭南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 向科 .基于气候与功能双重适­应的岭南建筑空间模式­研究[J]. 南方建筑,2015(1):89-96.

[14] 彭长歆.地域主义与现实主义:夏昌世的现代建筑构想[J]. 南方建筑,2010(2):36-41.

[15]王丽方,王舸,刘德麟.从建筑表皮到建筑表皮­系统——概念和实践的演进 [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2): 47-51.

[16]赵彩君.风景园林与城市微气候[J].风景园林,2018,25(10):4-5. [17] 汤国华.“夏氏遮阳”与岭南建筑防热[J]. 新建筑,2005(6): 17-20.

[18] 薛颖.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9] 唐孝祥.试论岭南建筑及其人文­品格[J]. 新建筑,2001(6): 63-65.

[20]赵先超,袁超,向婉怡.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湘­南地区现代乡村规划建­设研究 [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5):84-91.

[21]郑少鹏,何镜堂,丁洁.基于“环境育人”理念的校园景观设计思­考 [J]. 风景园林,2018,25(3):59-64.

[22] 陆元鼎.岭南新建筑的特征及其­地域风格的创造[C]//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吉林省建设厅.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 .2005:9.

 ??  ??
 ??  ?? 图 1 岭南特色建筑基因树(1840至今)
图 1 岭南特色建筑基因树(1840至今)
 ??  ??
 ??  ??
 ??  ??
 ??  ??
 ??  ?? 图 2现当代岭南建筑基因­树图 3天井- 厅堂- 廊道体系图 4北园酒家
图 5白天鹅宾馆的裙房庭­院图 6庭院式总图布局
图 2现当代岭南建筑基因­树图 3天井- 厅堂- 廊道体系图 4北园酒家 图 5白天鹅宾馆的裙房庭­院图 6庭院式总图布局
 ??  ??
 ??  ??
 ??  ??
 ??  ??
 ??  ??
 ??  ??
 ??  ?? 图 11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图 11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