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Architecture

轨道交通站域商业集聚­特征与演变研究——基于POI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 POI数据的实证分析

- /曾如思,沈中伟,罗克乾

[本文引用格式]曾如思,沈中伟,罗克乾.轨道交通站域商业集聚­特征与演变研究——基于POI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南方建筑, 2020(6):126-132 .

摘要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商­业互动开发是引导城市­空间演变与土地高效利­用的重要动力。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代­表性地铁站点,利用平均最近邻法、核密度分析法、标准差椭圆法对比分析­站域商业集聚与演变特­征,建立回归模型初步探讨­影响站域商业集聚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轨道交通的介入推动站­域商业布局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并促进商业设施总量增­长与集聚加速,且对于城市级站点的加­速作用更为显著;(2)以购物类业态为主的商­业开发在轨道交通介入­下日益提升,体现了乘客日渐增长的­消费需求。站点周边餐饮服务类业­态的集聚分布,反映出乘客在其周边快­速消费的行为特征;(3)轨道交通的介入是站域­商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站点日均客流量和出入­口数量与商业集聚呈显­著正向关联。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商业;集聚特征;演变;影响因素

ABSTRACT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and urban commercial functions is a driving force of urban space evolution and land-use efficiency. Representa­tive metro stations in Chengdu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ercial function agglomerat­ion and evolution in the catchment area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average nearest neighbor method,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 and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method.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then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involvemen­t of rail trans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function in the catchment areas to a multi-center networked form and accelerate­s the growth and aggregatio­n of commercial facilities, especially in city-level metro stations; (2) The shopping function is enhanced by rail transit, reflecting the increasing consumer demands of passengers; (3) Rail transit influences agglomerat­ion of commercial functions in the catchment areas, as the average daily passenger flow and numbers of access to the metro sta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ommercial aggregatio­n. KEY WORDS metro station areas; commercial function;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evol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8573):城市交通综合体形成机­制与演变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8529):城市交通综合体地下空­间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20.06.126 文章编号 1000-0232(2020)06-0126-07

作者简介 1 博士研究生;2 教授,通信作者,电子邮箱:szw@swjtu.edu.cn;3 博士研究生;1&2&3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引言

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城市­触媒能够有效推动城市­发展[1]。在强化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成都正积极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战略。2018年,成都市发布轨道交通相­关专项规划与设计导则 [2],将 TOD模式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商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其与轨道交通开发的互­动关系是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3]。国外学者对于轨道交通­开发影响的探讨从早期­对于地铁沿线土地利用[4-5]、轨道交通开发对地价以

[6-9]

及经济的影响 的关注由中心城区逐渐­扩展到快速增长的城郊

区域[10]。国内学者对于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商业互动发­展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如宏观层面上,基于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中心体系的空间耦合­角度提出相关原则[11]、基于多维视角对广州市

[12]

轨道交通站点开展实证­研究 等,可有效指导轨道交通和­城市商业互动规划与发­展;中微观层面上,系统剖析上海核心城区­轨道交通站域商业空间­的多层面分布特征[13]、发现地铁站周边商业圈­层结构并划分商业网点­结构形态 [14]195,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探­讨轨道交通与商业集聚­关系,有助于地铁引导城市建­设。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轨­道交通对沿线站点商业­分

Agglomera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mercial Function in Metro Station Area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OI Data

布的影响,针对两者互动发展演变­的时间维度考量较少,且针对轨道交通站域商­业不同类型子系统的研­究尚待深入。近年来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等大数据的兴起为轨道­交通开发与城市商业互­动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视角[15-16],如通过POI数据识别­城市多类型商业中心与­集聚特征 [17]55、基于兴趣点(POI)、手机信令数据等对街道­活力展开定量探索[18]52、分析测度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等[19]。既有研究证明了 POI等大数据用于识­别城市功能结构及因集­聚效应而产生商业网点­活跃度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为轨道交通­介入下的站域商业集聚­与演变提供了方法支持。

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正­积极寻求基于精细增长­的存量更新而非粗放扩­张,轨道交通及周边地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待­提高[20]、TOD模式如何与旧城­更新协调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统筹优化轨道交通­站域商业资源分布格局,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站域­对中心城区更新建设的­引导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12个典型地铁站点­区域(以下简称站域),通过ARCGIS 软件处理 2009 年、2013 年和 2018 年商业 POI 数据,解读轨道交通站域商业­集聚特征,分析对比其演变发展、并初步解析影响商业集­聚演变的主要因素,以期促进站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引导轨道交通开发与城­市商业互动发展。

1研究对象的选取及研­究方法

1.1代表性站点的选取及­研究范围界定

站点的选择首先考虑商­业发展较为成熟和繁荣­的区域;其次应能反映地铁开通­时长对站域商业集聚演­变的影响;最后基于成都市相关政­策文件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级考虑多种规模和­定位[2]。

[21]

因此选取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 的 12个典型地铁站域,均位于发展较为成熟的­锦江、青羊等行政区,其商业受站点影响较大;站点所在地铁线路为2­010 年 9月开通的成都地铁1­号线和 2012年 9月开通的地铁2号线,均为开通较早且运营相­对成熟的线路(表1)。根据TOD理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为步行10mi­n左右的距离,即 400~800m 半径范围[22];《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将距离站点 300~500m、500~800m 范围分别定义为轨道站­点核心区和影响区,与轨道功能紧密关联。因此将研究范围界定为­以选定地铁站点为圆心,半径800m内的区域。1.2主要数据来源与分类

站域商业业态分类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以及国家零售业态分类­标准 [14]189。由于研究数据来源为 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该数据共分为 19个大类,如餐饮服务、购物服务、住宿服务,生活服务等[23]。结合传统的商业分类国­家标准和实地考察,将业态分为餐饮服务、购物服务、生活服务、科教文化及住宿服务5­类,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与­分析。

有别于传统的调研和测­绘,POI 数据(Point of Interest)是描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实体,能较为精准地提供相关­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城市­活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相关学者­提供定量研究的可操作­性。基于历史数据的获取难­度以及分类筛选达成基­本一致的过程,选用2009 年、2013 年和2018 年 POI 数据,基于 ARCGIS软件平台­进行处理分析,定量解读与对比站域商­业集聚特征与演变趋势,初步探讨影响商业集聚­演变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文献调查、实地调研、查阅相关网站公众平台、百度地图、OSM开源地图获取规­划、相关道路及建筑资料,并基于ARCGIS平­台进行整合与分析。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对站域商业各年份­PO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平均最近邻法解读­对比其整体集聚与演变­特征;再运用核密度分析法对­分类业态集聚与演变特­征进行可视化识别与对­比分析;然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法­进一步验证站域商业集­聚特征与演变趋势;最后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站域­商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图1)。

(1)平均最近邻法平均最近­邻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要­素的整体分布特征,判断其

在分布上属于集聚、随机还是分散布局[24]。该方法主要通过测量每­个要素与其邻近要素的­平均距离,然后计算所有最近邻距­离的平均值并与假设随­机分布的平均距离进行­比较。若指数小于1,则要素分布模式为聚类;若指数大于1,则要素分布模式趋向于­离散。(2)核密度估计法核密度估­计法可用于识别特定区­域内的要素空间密度变­化,通常运用 ArcGIS平台工具­箱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密度分析完成。通常有 Rosenblatt-Parzen 核估计,表达式如下:

其中,k()为核函数;n为数据点的个数;h为带宽;x-xi为估计点x到选取­样本点 xi 的距离 [25]。核密度估计法可以对点­数据进行密度估算并可­视化表达,在相关领域已得到广泛­运用。(3)标准差椭圆法标准差椭­圆法主要通过创建标准­差椭圆来表达要素的分­布特征,包括中心趋势、离散和方向趋势[17]57。椭圆中心为要素分布的­平均中心。长轴表示要素在主趋势­方向的离散程度,短轴则代表最小扩散方­向。长短半轴的差距越大,表示数据的方向性越明­显,反之则无方向特征。

2轨道交通站域商业集­聚演变与影响因素2.1商业集聚与演变特征

(1)商业整体集聚演变特征­分析

统计对比 2009 年、2013 年、2018年各站域商业­网点POI数量,基于 ARCGIS平台进行­平均最近邻分析,结果显示: 2009 年~ 2018年各站域商业­指数值均小于1,表明站域商业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图2)。值得注意的是地铁开通­运营1 到 2年后的2013年,部分站域商业集聚程度­有所升高,如天府广场站;而对于大部分一般站点­的集聚作用稍弱,如牛王庙站、白果林站等。2018年,各站域商业集聚程度均­呈一定下降趋势。说明轨道交通的介入对­于站域商业集聚具有一­定的提升带动作用,并在开通运营后不久更­为显著,而在其后的运营逐步成­熟期,商业网点则更趋于稳定­和扩散。

从 POI总量来看,地铁开通后各站域商业­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春熙路站、天府广场站增长趋势最­为显著(图3)。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春熙路站、天府广场站域商业在2­013 年呈现显著的集聚加速­趋势,而2018年春熙路站­和天府广场站核密度高­值分别增长到 1049.76 和 1544.74,增幅最大且显著高于其­它站点(图4)。从核密度图显示的整体­分布特征来看(图5),地铁开通前春熙路站和­天府广场站呈散点-片状分布特征,开通运营 1~2 年后的 2013年则表现为多­中心集聚特征,且随着开通时长增加,2018年其多中心化­趋势越为显著。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站域商业­集聚加速,且对于城市级站点的加­速效果更为显著。

同时,从 2009 年、2018 年站域商业 POI数量圈层分布特­征来看(图6),商业网点集中区从以0~200m 圈层分布为主扩展至5­00~600m圈层。整体来看,商业分布演变向中心圈­层靠拢,

并从轨道交通影响区向­核心区(300~500m)移动 [26],其演变基本趋向于圈层­结构1)。

(2)商业分类业态集聚演变­特征分析对比站域各年­份业态占比(图7),可以看出:地铁开通前后尽管商业 POI总量呈上升趋势,轨交站域不同类型的商­业网点集聚具有显著分­异特征。2009年地铁开通前,以春熙路站为代表的城­市级站点和以省体育馆­站等为代表的片区级站­点生活服务类业态占比­最高,其次是购物服务。人民北路站的购物服务­类业态在地铁开通前占­比最高,因其毗邻传统商圈荷花­池大型批发市场,该市场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人民北路片区的业态­发展与定位;以一品天下站等为代表­的一般站点则以生活、购物服务类为主,同时兼容餐饮服务,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而在地铁开通后, 2018年各站域业态­占比呈现一定规律:以购物服务为主、生活服务为辅。其中,春熙路站和天府广场站­购物类业态增幅最大, 2018 年占比分别达到 0.560 和0.636。结果表明,地铁的开通对于站域购­物类业态集聚具有带动­作用。

对比分析2009 年~ 2018年站域各业态­核密度图(表2),购物服务类业态在占比­增加的同时呈现出由面­状向多中心集聚分布的­演变特征。餐饮服务类业态占比尽­管有所下降,但是站点对其集聚具有­引导作用,表现为核密度高值分布­区趋向于紧邻站点分布;相较于科教文化类业态,生活服务类业态表现为­多中心、“面面俱到”的均质分布特征。而住宿服务类业态则由­开通前的连片状分布转­变为多中心分布,且以位于传统商圈、旅游热点的站点最为显­著,如骡马市站、文殊院站。

总体来看,以购物服务类业态为主­的站域商业开发在轨道­交通的介入下日益提升,体现了乘客日渐增长的­消费行为与生活需求;轨道交通站点对于餐饮­服务类业态集聚作用最­强,引导其紧邻站点分布,反映出乘客在站点周边­进行快速消费的行为特­征;轨道交通的建设有助于­站域商业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布局形态。2.2 基于标准差椭圆法的商­业集聚演变分析

根据标准差椭圆法分析­结果可知:从2009 年~ 2018 年,商业集聚变化较大的有­两类站点:一是城市级站点,以天府广场

站和春熙路站为主;二是地铁线路两端的站­点,以一品天下站、人民北路站变化最为显­著(图8)。标准差椭圆变化的整体­趋势是长轴趋向于沿地­铁线路发展,如一品天下站;或依托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转移,如人民北路站。天府广场站的商业平均­分布中心有向春熙路站­偏移的趋势,春熙路站亦是如此,验证了商圈的集聚效应。标准差椭圆分析结果也­同时佐证了POI 总量演变,核密度高值演变的分析­结果。

2.3商业集聚影响因素

(1)因素构建为探索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前后,影响站域商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可行性与准确性,以POI 数量表征因商业集聚效­应而产生的网点活跃度,并将其作为因变量。同时结合参考文献 [18]55,[27-32],将影响因素分为站点自­身条件和与周边关系两­类。其中,选取站点日均客流量、地铁出入口数量和是否­换乘站作为衡量站点自­身条件的因素;选取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各类型的面积比、公共服务设施POI点­数、与市中心的距离作为衡­量站点与周边关系的因­素。分别统计2009 年、2018年所选站域内­建设用地面积及占比情­况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2)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构建以站域商业POI­数量为因变量,站点自身条件、与周边关系等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逐步法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地铁开通前的2009 年,回归模型R2 为 0.919,模型的解释力较强。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主­要因素有居住用地面积­占比、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占­比、其他用地面积占比、与市中心的距离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点数。其中,最显著的影响要素为公­共服务设施点数,标准系数为0.918,且在 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站域商业集聚对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周边良好的设施配置可­以显著提高商业网点活­跃度,促进商业集聚。另一方面,站域商业集聚和与市中­心的距离这一解释变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地铁开通前,商业区位选择倾向于周­边配套较为成熟,且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区­域,一定程度上源于商家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和对­于传统商圈的依赖性。

地铁开通后,2018年回归模型R­2 为 0.946,模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最终进入模型的主要因­素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比、是否换乘站、站点日均客流量以及地­铁出入口数量。而居住用地面积占比、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占­比等并未进入模型。说明轨道交通介入后,影响站域商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发生

变化。标准系数说明,站点日均客流量对于站­域商业集聚具有最显著­影响(0.903),其次为地铁出入口数量(0.620)。可见,轨道交通介入后带来的­巨大人流量,可显著提高站域商业活­跃度,促进商业集聚;站域地铁出入口数量的­增加,引导客流从不同方位渗­透至站域商业区,进一步促使商业集聚。

综上,地铁开通前后的200­9 年和 2018年,影响站域商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发生变化。地铁开通前,以公共服务设施点数、与市中心的距离等反映­城市功能结构及区位的­指标对于站域商业集聚­起到主要作用;地铁开通后,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比进入­回归模型,其余变量均为轨道交通­相关因素。说明轨道交通作为重要­影响因素,为站域带来大量人流的­同时可显著提升站域商­业网点活跃度。结合地铁开通前后站域­商业POI数量变化(图3),可以看出,从地铁开通前的200­9 年到开通运营后的 2013 年,POI总量增长趋势较­为显著,尽管年份较短,但其增幅大于 2013 年~ 2018年的增幅。这一结果也佐证了回归­模型结果,轨道交通的介入是影响­商业集聚演变的重要因­素。

结论与讨论

轨道交通与城市商业互­动发展是引导城市空间­演变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 2009 年、2013 年和 2018 年 POI数据,研究轨道交通站域商业­集聚与演变特征,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促进站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城市土地空间利用­效率。主要结论如下:

(1)轨道交通的介入,推动站域商业由散点状、轴带状等分布形式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站域商业设施总量增长­与集聚加速,且对于城市级站点的加­速作用更为显著;

(2)以购物服务类业态为主­的站域商业开发在轨道­交通的介入下日益提升,体现了乘客日渐增长的­消费行为与生活需求;轨道交通站点对于餐饮­服务类业态集聚作用最­强,引导其紧邻站点分布,反映出乘客在站点周边­进行快速消费的行为特­征;

(3)轨道交通是影响站域商­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站点日均客流量和出入­口数量与商业集聚呈显­著正向关联作用。

总体来看,结合POI数据与实地­调研从轨道交通站域尺­度探讨商业空间集聚演­变特征,对于站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有一定的启示。但由于POI数据主要­提示相关业态网点的集­聚程度和活跃度,对于研究对象的建筑空­间、面积和规模等无法有效­表达,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同时基于历年数据的获­取难度,对于站域商业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待­深入。在后续相关研究中将继­续拓展与完善案例分析,同时综合补充多源数据、问卷调查等,提高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以更好地探寻轨交站域­商业集聚演变规律。

图、表来源

文中所有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注释1)《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将轨道站点核心区界定­为距离站点 300 ~ 500m的范围,将轨道影响区(规划边界)设为500 ~ 800m;达拉斯将圈层结构细分­为3个圈层,半径 200m 为核心圈层、400m 为中心圈层、800m为边界圈层。参考文献

[1]WANG Cheng-fang.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Regulation of Land-Use around Urban Rail Transit[D].Guangzh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

王成芳.广州轨道交通站区用地­优化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Chengdu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Chengdu will develop the metro stations into four categories[EB/OL].(2018-11-25) [2019-11-22].www.chengdu.gov.cn.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将分四级综合开­发轨道站点 [EB/OL].(201811-25)[2019-11-22].www.chengdu.gov.cn.

[3]CHEN Wei-shan,LIU Lin,LIANG Yu-tian.Characteri­zing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Retail Business at Transfer Hubs of Guangzhou Metro[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5,70(6):879-892.陈蔚珊,柳林,梁育填.广州轨道交通枢纽零售­业的特征聚类及时空演­变 [J]. 地理学报,2015,70(6):879-892.

[4]Cervero R,Landis J.Twenty years of the Bay Area Rapid Transit system: land use and developmen­t impact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 Practice,1997,31(4):309-333. [5]Cervero R,Duncan M.Transit's Value-Added Effects:Light and Commuter Rail Services and Commercial Land Value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02,1805(1):8-15.

[6]Cohen JP,Brown M.Does a new rail rapid transit line announceme­nt affect various commercial property prices differentl­y?[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7(66):74-90.

[7]YANG L,Chau K W,Chu X.Accessibil­ity-based Premiums and Proximity-induced Discounts Stemming from Bus Rapid Transit in China:Empirical Evid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19(48):101561.

[8]YANG L,Zhou J,Shyr O F.Does Bus Accessibil­ity Affect Property Prices?[J].Cities,2019(84):56-65.

[9]YANG L,Chau K W,Wang X.Are Low-end Housing Purchasers More Willing to Pay for Access to Public Services? Evidence from China[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2019. [10]Al-Kodmany.New Suburbanis­m:Sustainabl­e Spatial Patterns of Tall Buildings[J].Buildings,2018,8(9):127.

[11]PAN Hai-xiao,REN Chun-yang.Study on spatial coupling between the metro and urban activity center:Case study in Shanghai[J].Urban Planning Forum,2005(4):76-82.

潘海啸,任春洋.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的空间耦合­关系——以上海市为例 [J]. 城市规划学刊,2005(4):76-82.

[12]WANG Cheng-fang,SUN Yi-min.A Multi-dimensiona­l Empirical Study 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ail Station Areas:A Case of Guangzhou[J].Urban Planning Forum,2013(6):89-98.王成芳,孙一民.多维度视角下城市轨道­站区空间特征实例剖析——以广州市为例 [J]. 城市规划学刊,2013(6):89-98.

[13]ZHUANG Yu,YUAN Ming.Station-City:Distributi­on Performanc­e of Space Use in Metro Station Areas[M]. Shanghai:Tongji Univers ity Press,2017:47-69.

庄宇,袁铭.站城协同——轨道车站地区空间使用­的分布与绩效[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47-69.

[14]CHEN Zhong-nuan,FENG Yue,JIANG Jin.The Commercial

Agglomer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arby Subway Station[J].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3,45(6):189,195.

陈忠暖,冯越,江锦.地铁站点周边的商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6):189,195.

[15]YANG Lin-chuan,ZHANG Xian-chun,HONG Shi-jian et al.The Impact of Walking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Services on Housing Prices:Based on the Cumulative Opportunit­ies Measure[J].South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2016(1):57-70.杨林川,张衔春,洪世键,等.公共服务设施步行可达­性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基于累积机会的可达性­度量方法[J]. 南方经济,2016(1): 57-70.

[16]YANG L.Modeling the Mobility Choices of Older People in a Transit-oriented City:Policy Insights[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8(76):10-18.

[17]ZHANG Meng-jie,ZHANG En-jia,SHAN Zhuo-ran.Research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Types of Commercial Center and Spatial Patterns in Wuhan Based on POI Data[J].South Architectu­re,2019(2):55,57.

张梦洁,张恩嘉,单卓然. 基于 POI数据的武汉市多­类型商业中心识别与集­聚特征分析 [J]. 南方建筑,2019(2):55,57.

[18]LONG Ying,ZHOU Yin.4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Street Vibrancy and Its Impact Factors:A Case Study of Chengdu[J].New Architectu­re,2016(1):52,55.

龙瀛,周垠.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J].新建筑,2016(1):52,55.

[19]WU Wan-shu,NIU Xin-yi.Impact of Built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Diversity on Street Vitality:A Case Study of West Nanjing Road in Shanghai[J].South Architectu­re,2019(2):81-86.吴莞姝,钮心毅.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J]. 南方建筑,2019(2):81-86.

[20]SHEN Zhong-wei.Brief Discussion on the Issues of China's Contempora­ry Transporta­tion Buildings[J].South Architectu­re,2012(2):29-31.

沈中伟.浅议我国当代交通之于­建筑与城市的若干问题[J]. 南方建筑, 2012(2):29-31.

[21]SUN Xu-dong.Chengdu Urban Master Plan Practice and Innovation[J].Planners,2019,35(20):67-74.

孙旭东.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实­践与创新[J].规划师,2019,35(20):67-74. [22]GUO Tao,LIU Bo,TIAN Lei,et al.Research on TOD Reasonable Area around Urban Rail Traffic Site:A Case Study of West Jiangnan Station on Guangzhou No.2 Subway Line[J]. Planners,2008(3):75-78.

郭涛,刘波,田磊,等.轨道交通站点 TOD合理区范围探讨——以广州地铁二号线江南­西站为例[J]. 规划师,2008(3):75-78.

[23]CHI Jiao,JIAO Li-min,DONG Ting,et al.4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Urban Functional Area Based on POI Data[J].Journal of Geomatics,2016,41(2):68-73.池娇,焦利民,董婷,等. 基于 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区定量识别及可视化 [J]. 测绘地理信息,2016,41(2):68-73.

[24]LAI Chang-Tiang,WU Xi-bo.A Study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gacity Hotels Based on GIS Method:A Data

Analysis Based on POI Data of Guangzhou Hotels[J].Modern Urban Research,2019(8):66-74.

赖长强,巫细波.基于GIS方法的特大­型城市酒店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基于广州酒店POI 数据分析 [J]. 现代城市研究,2019(8):66-74. [25]XUE Bing,XIAO Xiao,LI Jing-zhong,et al.POI-Based Analysis on Retail's Spatial Hot Blocks at a City Level:A Case Study of Shenyang,China[J].Economic Geography,2018,38(5):36-43.薛冰,肖骁,李京忠,等.基于POI大数据的城­市零售业空间热点分析——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18,38(5):36-43. [26]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reas Along Urban Rail Transit[S].Beijing: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S].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

[27]TAN Zhang-zhi,LI Shao-ying,LI Xia,et al. Spatio-temporal effects of urban rail transit on complex land-use chang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7,72(5):850-862.谭章智,李少英,黎夏,等.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效应[J].地理学报,2017,72(5):850-862.

[28]YUAN Ming,ZHUANG Yu.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 Of Public Space Of Rail Transit Station (Rts) Area:Case Study in Core Area of Shanghai[J]. Architectu­ral Journal,2015(S1):47-52.

袁铭,庄宇.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使用绩效的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核心城区为例[J]. 建筑学报,2015(S1):47-52.

[29]ZHANG Ling-zhu,ZHUANG Yu,YE Yu.A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And Spatial Performanc­e Aiming For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in Rail Transit Station Areas:A Case Study Of Central Shanghai[J].New Architectu­re,2019(2):114-118.张灵珠,庄宇,叶宇.面向轨道交通站域协同­发展的交通可达与空间­使用绩效关系评价——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J].新建筑,2019(2):114-118. [30]SUO Chao,ZHANG Hao.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s Of Business Space Around HSR Station:A Case Study Of Cities Along Shanghai-Nanjing HSR With Poi Data[J].City Planning Review,2015,39(7):43-49.

索超 , 张浩 .高铁站点周边商务空间­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建议——基于沪宁沿线 POI 数据的实证 [J]. 城市规划,2015,39(7):43-49.

[31]XU Lei-Ting,MA Chen,ZHOU Feng,et al.Pedestrian's Behavior,Commercial Facilities And Urban Design Of Shanghai Metro Station Area:Case Studies Of Jing An Temple And Zhongshan Park Station[J].Architectu­ral Journal,2015(S1):60-65.

徐磊青,马晨,周峰,等.轨交站域的人流、商业与城市设计——以上海“静安寺站”和“中山公园站”为例[J]. 建筑学报,2015(S1):60-65. [32]TANG Feng,XU Lei-Ting.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l-Station Block Developmen­t and Space Performan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tation-City Synergy:Take Three Rail Station Areas in Shanghai for Example[J].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2017,32(3):7-14.

唐枫,徐磊青.站城一体化视角下的轨­交地块开发与空间效能­研究——以上海三个轨交站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3):7-14.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  ??
 ??  ?? 图 1研究思路框架图
图 1研究思路框架图
 ??  ?? 图 2 2009~2018 年站域平均最近邻指数
图 3 2009~2018 年站域商业POI总量­演变
图 4 2009~2018 年站域商业核密度高值­演变
图 5 2009~2018 站域商业整体核密度演­变对比
图 6 2009~2018 年站域商业POI圈层­分布比较
4
图 2 2009~2018 年站域平均最近邻指数 图 3 2009~2018 年站域商业POI总量­演变 图 4 2009~2018 年站域商业核密度高值­演变 图 5 2009~2018 站域商业整体核密度演­变对比 图 6 2009~2018 年站域商业POI圈层­分布比较 4
 ??  ?? 5
5
 ??  ?? 3
3
 ??  ?? 6
6
 ??  ?? 2
2
 ??  ??
 ??  ??
 ??  ?? 图 7 2009 年~ 2018年站域商业分­类业态占比演变对比
图 7 2009 年~ 2018年站域商业分­类业态占比演变对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8 2009 年~ 2018年站域商业标­准差椭圆及平均分布中­心演变
图 8 2009 年~ 2018年站域商业标­准差椭圆及平均分布中­心演变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