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Century

郝玉青:每一本译作都是不同文­化对话的一小步

瑞典姑娘安娜·霍姆伍德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郝玉青。2018 年春节对她而言是一个­充满期待又略感紧张的­节日,因为由她翻译的中国经­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英文版第一卷定在春节­期间面向全球正式出版­发行。这也是该书首次被译成­英文出版。

- 责任编辑/星霓

六年成一书

郝玉青翻译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第一卷 22日由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发行。“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郝玉青对新华社记者说。从产生翻译的念头到最­终出书,她用了将近 6 年时间。2012 年,在中国从事过图书代理­工作的郝玉青向一位西­方图书代理商推 荐了《射雕英雄传》。她认为,翻译金庸的这本书可以­成为一个良好开端,是向英国出版界介绍中­国武侠作品的绝佳方式。代理商随后让她摘译了­一段《射雕英雄传》作为样本,开始寻找对此感兴趣的­西方出版商。第二年,麦克莱霍斯出版社看中­了郝玉青的翻译,买下版权,计划把这本书分为四卷­陆续翻译出版。郝玉青负责翻译第一卷­和第三卷。 去年年底,记者刚联系上郝玉青时,她正在为该书第一卷做­最后的润色和校对工作,同时每天还要照顾年幼­的儿子,忙得天昏地暗。不过,郝玉清把这本译作看成­自己的另一个孩子,为了“孕育”它,不得不牺牲一些陪伴儿­子的时间。“养育孩子的父母都是真­英雄,”她笑言,“但我希望以自己的工作­给儿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他知道努力工作和

家庭生活都重要,应该可以兼顾。如今,这本书出版,就像孩子独立了,我没法再做任何修改,只能学会放手,让孩子独自出去闯荡,同时心里为他祈祷。”以“谦卑的心”译金庸郝玉青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瑞典人。她在英国长大,后在牛津大学读历史专­业。十多年前,20 岁出头的她独自到中国­游学。“那是一次奇妙的旅行,我很遗憾自己听不懂中­国话,但我又很好奇,因此回到欧洲后我决心­要学中文。”这一学,就是整整三年。郝玉清先到英国牛津大­学中文专业学了一年,之后去台湾师范大学语­言中心深造,最后又返回英国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读中国­文学和历史。郝玉青偏爱中国古典文­学,唐诗、宋词、文言文,都令她痴迷。她为女词人李清照所倾­倒,亦钟情屈原的《楚辞》。“相比正统文学,我更喜欢在不落窠臼、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里徜徉。”郝玉清说。这也是她后来迷上金庸­武侠小说的重要原因。在台湾留学期间,好友推荐她读金 庸。面对书店里满满一书架­的武侠小说,她买下了自己的第一本­金庸作品《鹿鼎记》。她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承“,有点像《西游记》和《水浒传》”。此外,金庸善于在虚构的武侠­世界里表达自己的价值­观,这也让郝玉青感到有趣。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期间,郝玉青开始接触中国文­学翻译。毕业后,她选择翻译为职业,“每天做的事都是阅读、翻译,以及向西方市场推介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她翻译的第一本当代长­篇小说是《山楂树之恋》,此外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翻译《射雕英雄传》是她迄今为止觉得最难­的一次挑战。她告诉记者,金庸小说涉及大量历史­背景、文化习俗、人物、食品、中药……单单是理解这些事物名­称并准确翻译出来,就相当不容易。此外,如何翻译原著中虚构出­来的那些盖世神功、无敌招式,也令她“头疼”。不过,在她看来,最大的困难还不 是这些。她深知金庸原著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她必须“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来翻译。“肯定会有读者在看我的­翻译时忍不住对比原著,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她坦言,“但我真的尽力而为了。”

期待激发更多文化对话

郝玉青说,她的翻译不追求“字字对应”的准确,而是更注重通顺易懂,希望达到“就像金庸在和读者用英­文讲话”的效果。“最糟糕的是你把每个字­都翻译准确了,但译作读起来却毫无生­趣,这完全丧失了文学翻译­的意义,”她说,“小说是一种充满娱乐性、创造性的文学形式,用另一种语言,尤其是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再现和保留这些特性,需要一定的灵活性。”郝玉青认为,金庸作品里有侠肝义胆、江湖情仇,是全世界读者都喜欢的­内容,“现在有许多西方人在练­武术,也喜欢看功夫电影,这说明武侠小说在西方­一定会有一群‘核心’读者”。她非常看好中国武侠小­说在英文图书市场的前­景。对于文学翻译,郝玉青认为,译者的责任是“创造新的对话,激发新的兴趣和讨论”,因为一本译作的面世可­能会促使更多相关作品­被翻译介绍给其他国家­的读者。“翻译永远不是终点,每一本译作都是(不同文化)对话的一小步。我知道没有翻译是完美­无缺的,总有地方让人不同意或­者不喜欢,但我一直坚信:不翻译才是最大的缺失。”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