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Century

遏制天价片酬 光设个 "上限 " 有用吗

- 责任编辑/李雪曼

这两日,天价片酬问题重回舆论­焦点。8月 11 日,三家视频网站联合六大­影视制作公司联手发布《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称其即日起严格执行有­关部门每部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 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 70%的最高片酬限额制度;并对不合理的演员片酬­进行控制。8月12日,汇集 400余家影视企业的­横店影视产业协会也发­表了 《关于“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影视精品创作”的倡议》,倡议号召全行业一同遏­制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影视创作精品化。类似的倡议,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早在 2013 年9月,中国广播电视制片、导演、编剧、演员四大委员会联手发­出倡议,倡议全体会员自觉抵制­一味攀比片酬的不良风­气。之后几年,有关部门 也陆续下发过多个文件,对天价片酬、明星制提出意见,但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显然,设置片酬上限还不够,得破除天价片酬的“命门”。明星的天价片酬为何有­人买单?根本上是因为明星在市­场上有“卖相”。只要是流量明星参演的­影视剧,就能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卖出好价钱,就能引爆话题、带来流量。而市场里的好作品太少,只能寄希望于明星带流­量。这一现象背后,触及到了影视圈的两个­顽疾。一个是产能过剩,电视剧作品数量多而质­优者少,供大于求,滞销严重。粗略估计,我国每年电视剧产量超­15000 集,仅有 9000集有机会播出。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为了­保险起见,竞逐热剧是首选,大 IP、大明星、大噱头、大制作的影视剧是极少­数,自然遭到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哄抢,价格水涨船高。不过,大IP、大明星、大噱头、大制作的影视剧未必一­定是收视保证。有 多少 IP剧口碑惨淡,也没有形成全民讨论的­热度,但收视率却“节节升高”,网络点击率也轻松破百­亿次大关。这些网络点击量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另一个顽疾:水军泛滥、收视造假,评价体系坍塌。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曾在一份报告中称:“目前我国排名前 22 名的卫视频道,在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普遍存在收视率作假现­象,已形成‘地下黑产业’。”数据造假的直接后果是­影视圈的评价体系坍塌,优胜劣汰机制失效。很多流量明星所谓的“流量”,就是通过虚假数据堆砌­出来的,但他 /她却是凭借这些“好看”的数据,赢得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青睐,赢得一线资源和天价片­酬。假流量——天价片酬——假流量——天价片酬,由此陷入一个怪圈。很显然,遏制天价片酬,影视行业需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只做精品,通过优秀口碑赢得观众。而电影的票房造假、电视剧的买收视率、视频网站刷流量……种种造假手段严重扰乱­市场,亟需有关部门介入,细化法律条文、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执法力度,从根本上铲除造假产业­链。当“流量”脱水,看流量明星还如何挟流­量以自重。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