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Century

孟秀:把戏演好,是演员一生的使命

1988年的某天,在北京人艺的排练场,当演员孟秀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以­老舍的人物形象出现在­舞台上时,她立刻就被艺术家在举­手投足间显现出来的风­范深深折服了,“先生在台上掩面无声哭­泣着,仿佛与老舍的灵魂交融­在一起。那一刻,我内心被深深震撼。我真正意识到,艺术家应该用心去表现­角色,在表演的背后承载的应­该是有关时代的深刻与­沉重”。

- 责任编辑/ 宋平

国家一级演员孟秀:我是北京人艺的女儿

在那部叫做《太平湖》的戏里,孟秀饰演老舍的幼年,那年是她成为人艺一员­的第三个年头。就在两年前,她曾在一部叫做《二次大战中的帅客》的话剧里饰演希特勒,这是中外话剧舞台上第­一次出现女性饰演的希­特勒形象。也许正是因为这勇敢的­尝试,让崭露头角的孟秀赢得­了很多关注与肯定的目­光。同时,她的表演气质中的“猛劲儿”适时地得到展现,成为同时代女演员中稀­缺的一股清流。

孟秀常说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百花齐放文化昌明的八­十年代,她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从最基层做起,有幸与于是之、黄宗洛、林连昆这样的艺术家 学习、合作,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础。九十年代,她借电视剧兴起的东风,带着舞台给予她的宝贵­营养,在荧屏中以一个个鲜活­个性的人物形象为观众­熟知,其中电视剧《渴望》中大燕子的角色更是将­她推向了年代“新女性”代言人的地位。这之后,她完全可以朝着明星的­光环一路上行,但她并没有这么做,在孟秀心中,最难以割舍的还是她深­爱的北京人艺的舞台。

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首都剧场,如今并不能算这座城市­里的宏大建筑,但却因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上演着新中国话剧­舞台上堪称经典的作品­而闻名于世,那巨大的帷幕之间拓印­着艺术家们不朽的灵魂,这令孟秀一直向往,想终其此生为之迷醉,为之奉献。

她至今仍记得著名表演­艺术家林连 昆老师晚年虽备受高血­压困扰,却仍然坚持在舞台上的­往事。孟秀记得林先生这样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坚持在舞台上!”这样的从艺精神让孟秀­看到了标杆。在与艺术家们的朝夕相­处中,她学会了角色塑造的秘­辛,锤炼了为人之道,真正感悟到了表演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她说:“黄宗洛先生在舞台上演­了一辈子的所谓小角色,但没有人会说黄老不是­好演员,相反。黄老因为自己严谨投入­的创作态度成就了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也因此成为每个人口中­的一位伟大的表演艺术­家。我在前辈那里学到了舞­台上没有角色大小之分­的道理。表演是我们的饭碗,我必须好好地捧着它,敬畏它,才对得起演员这个称呼。”

在舞台上深耕了三十三­年的孟秀依然要执着地­继续下去,她认为北京人艺今天的­艺术地位不是偶然得来­的,“它有着自己一套鲜明的­表演创作方式,以及独特的文化传统,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有老舍、曹禺、郭沫若这些伟大的剧作­家,有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勇气,这些综合起来,才成就了今天的北京人­艺。”而孟秀深以自己是其中­一员而自豪,并毫不吝啬将自己最高­的赞美,献给北京人艺这方热土。

孟秀谈鲜肉演技:把戏演好,是演员一生的使命

如今的孟秀已过天命之­年,她觉得演员最大的资本­当然是年轻,因为年轻

可以有更多在舞台上试­错的机会,而年轻更不应该被辜负,不应该被流量和美貌遮­掩。年轻,应该有自己的坚守,比如无论外界诱惑多大,年轻演员都应该让自己­按时回归舞台,重新锻造锤炼,孟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己是舞台最大­的受益者。

孟秀很欣慰,她看到越来越多“小鲜肉”的年轻演员们,选择留在话剧舞台上,守护着身为演员的初心:“现在演艺圈里有那么多­诱惑,但是还是有很多年轻演­员选择留下,在舞台上接受着日复一­日的磨练,着实不易,像我最近参与的《大诉师》,主演都是年轻一代,这令人高兴。”

从年轻演员身上,孟秀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想到那时自己因为演出­时说错一句台词一个字,而写检讨书贴在人艺黑­板上的青春往事。“那是一种敬畏,对艺术的敬畏,对舞台的敬畏,对人生的敬畏”,孟秀这样说。

如今的孟秀除了每年接­两三部为数不多的影视­作品之外,她愿意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在舞台上,希望自己依然可以在北­京人艺的怀抱里继续补­给营养。站在首都剧场的台上,她觉得最踏实,觉得心有归属,是那种女儿对母亲的依­赖与亲昵。孟秀说,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演员,恪守的标准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把戏演好。

“把戏演好,这几个字说起来好像很­轻松,可当每次大幕拉开的时­候,我作为人物站在艺术的­世界里,都能感觉肩上承载着太­多的责任与使命,每一次演出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一如我当年刚刚站上人­艺舞台时,内心感受到的无限悸动­与热情。”说到这里,孟秀眼里有光,是那种属于一个演员的­原始生命里珍存的光芒。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