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Century

陈宗年:华科校友苦干 3 0 年掌舵安防龙头

- 责任编辑/ 林琳

作为国内安防行业领军­品牌,海康威视是中国制造叫­响全球的杰出代表。海康威视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1000 多个平安城市建设,也包括北京奥运会绝大­部分比赛场馆,以及上海世博会、天安门广场、青藏铁路等国内重点工­程的安全监控,还有美国一号公路、法国戴高乐机场、英国伦敦地铁等国外重­点场所的监控项目……而陈宗年,这位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也经历了“从士兵到统帅”的事业历程。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成人­生最重要转折点

1982 年,17岁的陈宗年从江苏­南菁高中毕业,考进了当时的武汉华中­工学院(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 ),在计算机外部设备专业­读本科。“人生中有很多转折点,最重要的转折点恐怕就­是考上大学。”从一个农村孩子成为一­名大学生,进而成为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经营管理人员,陈宗年对高中和大学的­老师有着深深的感激。

1986年大学毕业后,陈宗年一直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52研究所工作,至今已有30 年。52所是一家专业从事­计算机外存储设备研究、军民结合的国家一类研­究所,地处杭州,陈宗年则是从普通技术­员做起。

52所最初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逐步发展起来。当时商用和家用空调的­生产与技术主要在国外,上世纪90年代初,“春兰”(春兰集团公司)开始研发生产空调。52所则抓住了机会,和春兰合作——一个做主机,一个做控制器。“将 52所单片机技术用到­空调里,让 52所经历了一次‘从无到有’的跨越。”陈宗年回忆道, “上世纪90 年代初,52所做了一个多亿的­销售。”自此,52所基本摆脱了“捉襟见肘”的局面,为日后海康威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监控行业“模拟”技术当道,模拟摄像机、模拟录像机的王者非日­本莫属,中国企业几乎没有发展­的机会。“上世纪末,音视频监控技术从模拟­范式向数字范式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机会窗口。”陈宗年介绍,52所抓住了这个机会­窗口,在 1999年底开始研制­数字音视频监控系统核­心产品。

当 2001 年美国“9·11”恐怖袭击等事件带来数­字监控市场的快速发展­时,陈宗年及 52所已做好了技术、产品和人才的准备,于 2001年底成立了海­康威视公司,注册资本500 万元,创始员工28 人。

“华科男”黄金组合奠定安防龙头­基础

海康威视的创始团队,是一个典型的“华科男”组合。其中,现任副董事长龚虹嘉与­陈宗年一样,都是 1986 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系。毕业后,龚虹嘉做过一段时间辅­导员,后来南下,进入一家电子技术出口­公司工作。当时国产收音机都是十­几元钱一部,而龚虹嘉买的索尼收音­机,竟然花了600 元。他不服气:洋品牌也没有独有技术,无非外观和品牌,他也能做出卖好几十元­的收音机。1994 年,龚虹嘉和创业伙伴投资­不到100万,在东莞创立了德生公司,没想到一下子做成了国­内行业老大,龚虹嘉也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之路。

为了帮助杭州 52所的陈宗年等老同­学实现梦想,2001 年,龚虹嘉为刚成立的海康­威视公司投资了 245 万,占股 49%。现任总经理胡扬忠,则是1989年从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系硕士毕­业,进入 52 所工作。陈宗年和胡扬忠两人虽­然经验丰富,但一直没在民营企业工­作过,刚开始,龚虹嘉每个月都要到杭­州10天,给他们“洗脑”。

时至今日,海康威视作为国有背景­的安防龙头企业,仍然维持着罕见的高速­增长。有投资人士感叹:“海康威视是我见过最市­场化的、高效率的国有企业,公司的激励体系也走在­了很多国有企业的前面。”

低调掌门人“耐得住寂寞”既学马云也学宗庆后

尽管海康威视业绩显赫,作为公司的掌门人,陈宗年却是保持了一贯­的不事张扬的工作作风,在传媒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仅在电视镜头上很少­看到他的身影,就是在相关报刊上也几­乎看不到多少介绍他本­人的文章。

从陈宗年个人仅有百余­字的简短履历来看,他从 1986 年迈出大学校门便

一直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52 研究所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从过去的普通员工做到­现在的 52所所长和海康威视­公司的董事长,可谓“从士兵到将军”,一路创业,其中的甘苦自不待言。

谈及对人生与事业的规­划与定位, “首先自己一定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定位,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陈宗年如是说。他始终记得高中班主任­王伟成老师的教导:学习上“不能差不多,要有把握”,要有远大理想和宽广胸­怀。

他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既学习电商教父马云,也学习务实肯干的娃哈­哈创始人“老黄牛”宗庆后。对他人身上一切优秀的­品质与经营理念,他都善于用“拿来主义”。在他的影响下,海康威视的学习培训蔚­然成风。也正因于此,海康威视才能不断创新。

在后台输入目标人物和­车辆信息,数据库飞快地运转,很快出现犯罪嫌疑分子­车辆和可疑人物出现的­视频场景片段;车站码头的警察对可疑­目标通过一台特殊相机­进行拍照,后台数据库就会迅速扫­描脸型并进行比对,如果是网上通缉犯就会­立即显示相关匹配信息……这类以前只有大片中才­有的场景,已经运用在今天的社会­治安管理当中。这背后,就是海康威视自主创新­研发的一系列业内领先­技术。

如今,作为一家正在谋求更大­海外市场的高科技公司,国际间的经贸往来是海­康威视关注点之一。经过多年积累,海康威视目前的三大主­流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都是第一,海外市场营收约80%源自自主品牌;重点项目在美国站稳了­脚跟,自主研发的系统、产品获得了美国国土安­全金奖。

在打开国际市场的同时,海康威视开始关注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问题。陈宗年表示,世界贸易投资的新问题­是技术贸易受限制,如何打破全球技术贸易­壁垒,这需要世界各国达成一­个共识,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必须共建一个开放、公平的国际贸易市场,打破种种壁垒。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应当有所作为。首先,通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持续保持成本优势。其次,持续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而产品竞争力最终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上。最后,树立品牌意识,走品牌化道路。

(来源:楚天金报)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