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Century

马化腾的焦虑、马云的惊讶、徐雷的愤怒正被战事串­起

马化腾的焦虑、马云的惊讶、徐雷的愤怒正被一个战­事串起…… 与战略重组几乎同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美团等一众互联网巨头­正纷纷加入“中台战事”。“中台”热度陡增的背后,是管理团队对企业未来­深层次的忧虑。何谓中台,它果真是应对大公司病­的一剂良药吗?

- 责任编辑/ 林琳

2018年年底到 2019 年年初,一场组织变革的飓风席­卷了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美团等先后拿出了几年­来最大规模的组织调整­计划。

在这些变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各大公司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未来转型 To B的计划,并在组织架构中增设“中台”,甚至将中台上升为调整­的核心方向。

同时,这次中台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升级,它与各大公司的 To B业

务战略转向密不可分,且直接负责人都是公司­的核心管理者,如腾讯的汤道生、阿里的张建锋、京东的徐雷。经过此轮人事跃迁,他们在集团内的权力边­界也将得到进一步延展。

在管理学中,中台概念已存在多年,并不算是新生事物。中台广泛为人熟知和关­注,是在阿里 2015年年底提出集­团转型为“大中台、小前台”之后。在这一轮组织调整变革­风潮前,中台对各大公司来说,一直处于“观察期”。

在当下中台热度陡增的­背后,不难发现介入其间的互­联网巨头们的深层次焦­虑。但中台果真是一剂万能­良药吗?

中台之变

2018年9 月中旬,在香港一家高级俱乐部­里,腾讯总裁办的十几位高­管围坐在一张圆桌前,开了整整3天的闭门会­议。

会议上,马化腾向高管们抛出了­两个他认为最关键的问­题:云是不是腾讯一定要做­的?腾讯的组织架构是否要­调整? 3天的讨论后,总办成员达成共识:互联网已经进入了 To B的下半场,云是最重要的战略工具。

2018 年 9 月 30 日,腾讯宣布了7年来最大­规模的组织变革,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由汤道生担任总裁;同时,腾讯新成立了技

术委员会,宣布未来将打造技术中­台。

腾讯内部将这次重大调­整称为“930变革”。

2019 年 1 月初,经过了 3 个多月的酝酿,腾讯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的牵头人除了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总裁­卢山之外,汤道生也位列其中。腾讯方面表示,技术委员会将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内部开源协同,减少代码的重复开发,并将与云深度整合,加速配置一体化。

据腾讯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技术委员会直接位列总­办之下,地位高于其他六大事业­群。腾讯对建设技术中台的­重视与决心显而易见。

2019年京东商城年­会上,新任CEO徐雷面对台­下员工,措辞严厉。“我们的组织能力和行为­方式出现了问题,客户为先的价值观被稀­释,唯KPI 论和‘交数’文化盛行,部门墙越来越高,自说自话,没有统一的经营逻辑,对外界变化反应越来越­慢,对客户傲慢了。我们由一个行业的颠覆­者变成了被挑战者。”

徐雷讲话的1 个月前,2018 年 12月 21 日,京东刚刚宣布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决定将在系统中增设中­台。商城年会上,徐雷进一步将中台提升­到“永不停歇的超级引擎”高度,并宣布中台建设将由他­本人牵头改造。

2018 年 11 月 26 日,阿里宣布进行组织升级,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将中台智能化与阿里云­全面结合,向全社会开放。同时,集团CTO 张建锋(花名行癫)将兼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

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张建锋带领技术团队构­建起了马云所期望的“大中台、小前台”模式,也因此屡获升迁。2019 年 3 月,在阿里云峰会上,张建锋透露,目前阿里大概有 60%~70%的流量跑在公共云上,未来阿里云将成为阿里­所有 To B的技术、产品的输出平台,中台则将与阿里云一起,串联起阿里的全部产品。

除此之外,2018 年 11 月 26 日,据 36 氪报道,美团正在尝试打通美团­APP 全平台、大众点评、摩拜各个业务之间的数­据,构建数据中台。

组织痼疾

如此多的大公司频繁将­目光转向中台,许多人的第一个问题或­许是:到底什么是中台?首先,中台是一种大公司的产­物。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王欣表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会开始思考两个问­题:第一,组织是否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第二,如何沉淀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以更好地支撑新业务的­发展。

与中台相比,更多人熟悉的大概是平­台化管理。

多数大公司开展新项目­时,都由业务部门先提出需­求,信息中心部门进行招标。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新系统的上线都意­味着一座新的烟囱立起,项目完成后经常遗留下­无法计算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高昂的交互和协作成本。

这种烟囱式的系统管理­困境,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典型问题。对此,公司往往会先采取平台­化的组织模式。不过当巨头们长成庞然­大物,业务极为多元、沟通逻辑十分复杂时,平台就无法跟上公司的­脚步了。

蚂蚁金服成都研发中心­技术团队创建者右军以­电商平台举例说,虽然平台内支付、会员、营销、产品陆续形成了对应的­共享服务,但当一个新的前端业务­出现,成员要理解各平台共享­服务的职责并与大家协­同,并非易事。

“一个线下支付的需求,对应研

发团队排期 1 周、研发 2 周,目标期望 1个月完成上线,涉及到支付、金融交换、产品、风控等团队。其间假使涉及到 20 个 system,按最小单位一个sys­tem需要 1 个开发、1个测试人员计算,就涉及到 40个人员的沟通复杂­度,其效率可想而知。”

2008 年 10 月,阿里下决心彻底打通淘­宝与天猫的数据和业务。技术团队首次尝试了在­架构中加入“中间件”,这个解法相当于将每个­交易、支付、会员等业务的共性逻辑­抽取出来,沉淀到“中间件”之中。这次尝试在阿里内部被­命名为“五彩石”计划,“中间件”架构也成为了阿里“中台”的前身。

数据咨询公司 Thoughtwor­ks 首席咨询师王健将多数­公司的前台和后台形容­为两个转速不相协调的­齿轮,前台需要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后台却追求稳定至上。他谈到,中台的功能是将企业的­核心能力、数据、用户信息以共享服务的­形式加以沉淀,从而解决各业务部门重­复造轮子的问题,降低创新成本。

落实到具体形态上,中台与平台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右军认为,平台的特征是高内聚、低耦合,职责边界清晰、易于集成;而中台在高内聚、低耦合的基础上,更追求数据完整性、业务可运营。

从架构方法来讲,目前中台采用的多是渐­进式架构的演进原则。例如,平台化的架构只要把架­构师、开发、测试、产品凑在一起协同、排期、研发、上线即可;而中台化架构则是进一­步把平台按能力、服务、实体进行管理,最终实现 80%以上的业务需求可以由­业务团队自行接入。

比如,在阿里内部,会员、交易、商品、营销、店铺等,都能自行形成一套中台­服务体系,业务团队输入一个请求,就可以自动生成服务。

To B的需求

“中台”第一次成为热词,是拜马云所赐。

2015 年年中,马云带领阿里众高管拜­访了位于芬兰的移动游­戏公司Superce­ll,这家公司以开发了《部落战争》《海岛奇兵》《卡通农场》等游戏知名。

令马云惊讶的是,这家创造了年税前利润 15亿美元的公司,只有不到200 名员工。他们分散作战,每个团队只需要不超过­7名员工。团队可以自行决定开发­什么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推出公测­版。如果用户不欢迎,则迅速放弃,寻找新的方向。

支撑这种高效散兵作战­模式的基础,是 Supercell经­过 6 年时间沉淀下来的游戏­中台。中台将游戏开发过程中­公共、通用的游戏素材和算法­整理起来,可以同时支持几个小团­队在几周时间内研发出­一款新游戏,并能鼓励员工充分试错。

对 Supercell 的 拜 访 让 阿 里 高管们十分震撼。半年后,阿里效仿Superc­ell,启动了中台战略。

早在阿里之前,类似中台的组织模式在­传统大公司中已有不少­应用。如海尔在 10年前就开始推进的“平台自营体支撑一线自­营体”的战略转型,以及“人单合一”、“用户付薪”等,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初­级的组织中台。华为近年来提出的“大平台炮火支撑精兵作­战”的企业战略,也可以被看作一种中台­支撑小前台的策略。近年来,波司登利用中台策略,对全国 3000多家门店的库­存和销售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降低了库存和物流­成本,利润猛增。

那么,为什么中台在 2018年年底突然密­集地进入了大公司的调­整计划呢?记者向业内人士求证的­过程中,得到的反馈多是与商业­大环境的变化有关。

“在业务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没人在乎组织怎么建设,因为抓市场机会都忙不­过来;但当环境没那么乐观的­时候,企业的内部管理就会转­向精益化。”王欣表示。

与此同时,从 2018 年开始,互联网企业普遍开始面­对从“互联网+”转型为“产业互联网”的挑战。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将­转向B端服务,转换引擎的计划。

王健认为,消费互联网时代,大家比拼的是用户场景,比如O2O、搜索、社交、零售等;产业互联网时代,大家比拼的是中台能力,其中包括云、大数据、人工智能、支付能力等。但在这样的转型需求之­下,许多公司发现,在实行了多年的平台化­和财务增长KPI 的驱

动下,组织内部的部门墙已经­根深蒂固。

一位腾讯内部员工向媒­体透露,基于公司目前的组织构­架,部门间谈不能立即产生­收益的合作,多数情况会因为无法帮­助到对方的KPI而被­拒绝。“这种条件下,普通员工想自下而上地­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许多有想法和想做事的­人,会直接离开公司出去创­业。”

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企业若想对B端客户开­放服务,需要将数据能力、算法能力、调度能力沉淀下来,能够拆解成一个个“积木”一样的产品,让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挑拣和使用。

京东集团副总裁、商城技术与数据中台负­责人黎科峰表示,京东做了积木化的中台­改造后,将 APP上的大平台拆解­为上百个子系统,配置到不同的场景中。例如,不久前京东与曲美合作­打造了无界零售“样板间”,可以帮助曲美把低频的­家居店演化为次高频的­生活方式体验中心。

因此,以识别、沉淀、打磨、输出、服务为核心的中台战略,对于企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转型之难

既然中台如此重要,那么巨头们是否一转就­灵呢?事实上并不尽然。

首先,寻求构建中台的公司需­要认清自己的业务瓶颈­究竟何在。一般来说,中台的转型大体分为两­个体系: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对大公司来说,数据已经成为竞争的基­础,数据中台是各家公司都­需要首先整理和打通的­维度。

2017 年 12 月,滴滴出行执行总监赖春­波透露了滴滴如何搭建­出行业务中台的过程:滴滴从专业深度、人力资源、用户体验、全局打通四个维度,将快车、出租车、专车、顺风车、代驾等多个业务的垂直­化架构整合到了同一套­架构体系中。

由于滴滴的业务和用户­命令输送相对具备一致­性,滴滴的中台建设也主要­基于数据的维度。进一步地,在业务更为复杂、服务更为多元的企业中,需要建构的中台模式也­将更为复杂。

王欣将业务中台内的主­要组织模块分为客户管­理、营销、供应链、研发。她强调,不同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在中台建设中应切准­功能建设重点。

目前以客户管理和营销­见长的阿里,它的中台建设更着重发­挥客户资源的整合功能,建立客户分析和维护工­具;同时沉淀消费者行为洞­察、营销规划与效果反馈工­具。

而京东作为电商自营型­平台,供应链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京东的中台更侧重提供­提效降本工具,并建立统一的质量管控­标准。

如果说电商企业的中台­改造是水到渠成的必行­之事,那么以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改造的过程就需要更多­的思考过程,路径也要曲折一些。

All in AI的百度便是一例。

虽然同样宣布将建立技­术中台,但包括搜索和 AI团队在内的技术部­门,与商业落地部门之间的­关系迟迟无法理顺,加之高层人事变动频繁­等问题,进展不如预想。

中台的优势在于基于沉­淀下的数据与逻辑,对前端业务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和支持。公司前端业务模式的相­通之处越多、数据和用户关联越丰富,内在逻辑越相似,企业建构的中台也越容­易打通。

腾讯虽然在 To B的云业务之间构建中­台的决心坚定,但对于打通 To C的产品端,因涉及用户个人隐私,则表现克制。

2018 年 11 月初,对于外界有关腾讯建立­数据中台的热议,马化腾在朋友圈做出回­应称:“我们平台的数据远比其­他平台更加具有用户个­人隐私性,因此我们反而要强调的­是如何加强数据保护,而不是打通数据和唯算­法论。”

除此之外,在构架中台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大量的人­员调整,以及部门利益的重新分­配。如何激励部门协作,发挥中台的作用,也将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新命题。

过往的互联网公司多是­基于项目制对团队整体­给予奖惩。在中台模式下,人员的贡献要如何衡量­和调配?对此,王欣认为,这需要公司组织既考核­员工在实体部门的成绩,同时关注员工在虚拟项­目组内的贡献。

由此观之,中台建设是一个细致、复杂、漫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来源:中国企业家)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