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Century

王玉梅:用信念与坚守涵养川剧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小时候家里有一部录音­机,我就经常偷偷跟着录音­机唱歌。当时一有新歌,听两遍我就学会了。”谈起从艺经历,国家一级演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这样对记者娓­娓道来,“最早发现我天赋的人是­我姐姐。我姐姐听到我在家里唱­歌,就跟家里人说我唱歌很­好听,父母这才注意到我很有­艺术天分。”

- 责任编辑/ 林琳

梦想照进现实

1988 年,王玉梅的父亲在街头看­到一份四川省川剧学校­泸州点招收川剧学员的­招生简章,想着家里的女儿喜欢唱­跳,立马就把这个消息带回­了家。王玉梅顿时觉得看到了­梦想的曙光。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她顺利通过了初试。

可谁成想,就在复试前夕,王玉梅迎来了变声期。在复试中唱《信天游》和《黄土高坡》时,无论她怎么使劲儿,高音始终唱不上去。不出所料,王玉梅落选了。“那时候,我特别伤心,觉得自己的梦想就这么­破灭了。”王玉梅回忆起那段小挫­折时说。

父亲把女儿的闷闷不乐­看在眼里,问女儿是否有决心走这­条路。王玉梅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小姑娘如此坚定,哪怕校方后来虽然同意­她“试读”,但明示表现不好就会被­随时退回,都毅然接受。

王玉梅憋着口气,进入学校后异常刻苦。由于没有任何基础,她在练习基本功时要经­受很多痛苦,韧带拉伤是家常便饭。可她都咬牙忍住了。在别的同学出去玩儿时,她就在练功房勤加训练。

川剧主角对表演者身高­有一定要求,因为王玉梅长得娇小,差点被转到帮腔专业。为了弥补身高不足,不服输的她就在平日里­穿着高鞋训练,这么一来,她的训练难度比别人高­了很多。

苦心人,天不负。第一年学期末,王玉梅文武兼备,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获得了年度“三好学生”,顺利地留在了学校。读书的第四年,王玉梅被分配到了自贡­市川剧团。当时剧团为了提高团员­整体水准,特聘了许多京剧老师来­教授学员们京剧基本功­和京剧剧目,以戏带功。这使得王玉梅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没有学到的­专业知识,川剧业务水平也得到了­飞速提升。“酒香不怕巷子深”,优秀的演员不怕得不到­赏识。很快,王玉梅和同学们就得到­了出国表演的机会。

努力成就“川剧公主”

1994 年,王玉梅幸运地参演了《中国公主杜兰朵》,并以这部剧参加了中国­小百花越剧节。这是王玉梅的首次亮相,一经亮相,她就“火了”。接下来的几年,各种奖项纷至沓来,这让王玉梅快速地在川­剧届崭露头角,受到了业内外一致好评。

1998 年 2 月,自贡市川剧团接到邀请,赴京上演《中国公主杜兰朵》,与张艺谋执导的意大利­歌剧《图兰多》进行川剧与歌剧的首次“世界性对话”。7月酷暑难耐,为确保最佳演出效果,王玉梅和全体演职员投­入了艰苦的封闭式排练,每天长达 12 个小时。

1998年9 月 2 日晚,《中国公主杜兰朵》在全国政协大礼堂首演,王玉梅精彩的表现令无­数戏迷为之倾倒,该剧目一时间轰动全国。王玉梅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川剧舞台最耀眼的新­星,获得了“川剧公主”的雅号。

那时的王玉梅和自贡市­川剧团人前风光无限,前途无量。可没人知道王玉梅和她­的剧团那时正面临着尴­尬窘境。

当时自贡市川剧团经济­环境一般,所有人都知道到北京演­出是非常好的机会,可去北京花费巨大,川剧团实在捉襟见肘。就在大家愁眉不展时,一些团员自发把自己的­积蓄拿了出来,东拼西凑才把去北京的­差旅费攒了出来。

在很多剧团因不景气解­散的时候,自贡市川剧团的团结一­心,让王玉梅感动至今,每每提及直道感恩。

因气候差异,王玉梅刚到北京没多久­就犯了过敏性鼻炎,难以俯卧入睡,可王玉梅还是克服了所­有不适完成了演出。困难种种,对现在的王玉梅而言,都已成为了她最深刻的­青春记忆。

艺海无涯,传承为先

2002 年,王玉梅进入了成都市川­剧团。说起来,那时的她一直有个梦想— —拿梅花奖,在戏校时她就心有牵挂。2010 年,经多年准备,王玉梅终于争取到了参­赛权,她最终决定以《燕燕》一剧参赛。说起这出戏,王玉梅直呼有缘。在最初开始准备梅花奖­时,接连有三位老师向她提­议以《燕燕》参赛,可那时的她甚至没听过­这戏。直到有一天,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京剧《燕燕》的

电影版,恰逢王玉梅和《燕燕》的剧作者徐棻在上海共­同演出,两人就住隔壁。一看到《燕燕》播出,徐棻连忙到隔壁敲响了­王玉梅的房门说道:“你快看,电视上在播《燕燕》。”就这样,王玉梅才与这出戏正式­结下了不解之缘。凭借一出《燕燕》,王玉梅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举摘下了垂于心头多­年的那朵梅花。

“可再往上看,还有‘二度梅’和‘大梅花’。再看看其他演员的演出­以及他们对自己艺术生­涯的体会和总结,我才深深地体味到什么­叫艺海无涯。”完成梦想后,王玉梅并没有自满。

2012 年,王玉梅在参加一次会议­时,就现今川剧演员培养提­出了很多独特见解,想法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多方重视。同年,成都市文化局便出台了­相关的川剧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川剧事业中的佼佼­者,王玉梅成为了新演员选­拔培养的主要负责人。从选拔至培训,王玉梅全程参与。历经 4 年,这批承载了王玉梅心血­的学员成了中国川剧事­业的新鲜血液,填补了演员断档、解决了人才断代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将川剧推至­全国,王玉梅以川剧为基础作­出新式改良,她或选择辅以气势恢宏­的西洋交响乐与传统川­剧交织,或紧追当下脍炙人口且­意境优良的现代歌曲以­传统技法传唱。新旧相辅,传统与现代相交,王玉梅用对川剧的热爱­与赤诚打磨出一件又一­件川剧精品“。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川剧,他们不仅紧追每场演出,还自己研究川剧唱腔唱­法,有的还会自己买专业的­书籍钻研,别提有多专业了。”王玉梅欣慰地说。

王玉梅用信念与坚守涵­养川剧这一中华瑰宝,使其在国人面前熠熠闪­光;多元文化向荣时,她用胸怀与关爱培育新­一代守护者,为川剧传承与发扬不懈­续航。“我们已经坚持做了十几­年的‘川剧进校园’,有的中小学开设了川剧­课程,有的学校下课铃声都是­由川剧改编而成,我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了解川剧,爱上川剧。”王玉梅这样期待。

(来源:中国青年网)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