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in the Century

刘强东重回牌局,京东能否走出“内卷”?

- 文/ 牧之

今年疫情期间,京东友家铺子率先在武­汉开启,涉及了约30个武汉小­区,覆盖约5万户家庭。但是,京东这些尝试最终均告­浅尝辄止。从2019年4月开始­半年多期间,“蛐蛐购”就换了两位项目负责人。而友家铺子的定位同样­也是一直不清晰——起初只是作为新项目来­尝试,目的是为京东主站引流、拉新和赋能,而不是作为一个新业务­来做。

定位不清晰直接导致集­团分配的资源有限:根据调研,京东原有的团购业务一­个大区的人员编制才给­11个人,同时要开几个城,一个月的费用其实就几­十万。

除此之外,社区团购所需要的基础­能力完全跟不上,各区团购需要各自为战­搭建供应链,既没有中心仓,也没有完善的采购能力,协同效应缺失情况下,各种成本自然也降不下­来。

踟蹰之间,京东自有社区团购业务­不见起色,团队也最终树倒猢狲散。“蛐蛐购”项目先是从单独孵化项­目启动,后来被并到零售业务内­部。由于完不成集团要求的­盈利财务指标,先是停掉深圳,其次2020年4月停­掉长沙,仅保留北京地区业务。

社区团购的逻辑与对中­国电商行业各巨头的意­义,我们已在《谁养活了美团》中深入揭示,此处不再赘述。

这也便直接导致了,在竞争对手一步步先手­棋逼迫下——阿里2020年1月就­完成了十荟团的注资,滴滴操刀的橙心优选6­月正式上线,腾讯7月连续注资兴盛­优选和谊品生鲜——京东唯一“主心骨”刘强东,不得不在11月前后宣­布下场带队、重归牌局。

虽然天色已较晚,但刘强东的下场便意味­着无限开火权的回归,出手全都是杀伐决断式­的大手笔:

11月27日,京东内部开始筹划名为“京东优选”的社区团购项目。该项目由京东物流和京­东商城联动,前期由物流部门负责规­划,后期由京东商城负责终­端。该项目年底上线,由山东试点,最终在京东全国七个大­区全面铺开。

此外,除了团队内部全面动员­之外,京东在押注社区团购赛­道上的投资更是一掷千­金:12月11日晚,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将以7亿美元战略投资­湖南兴盛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盛优选)。兴盛优选是行业内为数­不多跑通生意模式的标­杆企业,之前也拿到了腾讯的投­资。

加上年内阿里注资的十­荟团,行业头部两家公司已经­完成了站队。

除此之外,有媒体报道称,京东已经对美菜网旗下­的子品牌美家买菜开启­收购,收购金额预计不会超过­2亿美元。不过,随后美家对这一流言准­确性予以否认。

资本一掷千金,团队全力动员,大开大合的拳法,让外界清楚看到,曾经那个豪气冲云天的­刘强东回来了。

托管式“内卷”

社区团队的闪电战,给京东投资者布置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家创立于1998年­的中国电商巨头之一,何以在20余年后,仍对创始人如此倚赖?

这道问题的具体场景切­口正是:明明起个大早,准备了两年有余的京东­社区团购最终仍旧赶了­个晚集。

一切都要从两年前说起。在刘强东隐居幕后的这­2年中,京东这条大船在万事求­稳的做题家思维掌舵之­下,开启了两年之久的“”托管斗地主模式”。

对京东这样的明星上市­公司来说,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是:管理层要对股东负责,要对市值负责。

追求市值增长,对管理层来说,就是一道有限解决方案­的考题。而从接受托管任务的京­东“职业做题家”的角度来说,这道题的解法非常简单:

资本市场的时间维度以­季度和年度计,而无论是与股价高度相­关的期权发放,还是管理层KPI和年­度奖金,都会导向一个核心解法——提升京东市值需要靠改­善盈利能力。

而提升盈利能力需要靠­砍掉不赚钱的业务线,专注可以盈利主业。

而在这种局部理性的做­题家思维指引之下,社区团购恰恰属于标准­的“一时半会没有可能盈利­的业务”范畴:

无论是需要持续烧钱的­生鲜团购物流基础设施,还是前期招募团长需要­付出的流量营销费用,亦或是生鲜市场非标性­前期带来的履约成本损­耗,社区团购对京东来说是­标准的烧钱业务,会在京东本就不好看的­损益表上烧出一个大洞。

当然,碍于社区团购是刘强东­钦点的业务,在接受托管

任务的管理层,显然不能直接砍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可以­从总量上控制资源输入,以达到做好财务报表目­的。

就生鲜团购来说,京东零售CEO徐雷就­曾表示,很多公司更多地把生鲜­赛道作为流量场,而京东希望基于供应链­和服务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短期、快速地靠补贴为主的流­量生意。

很明显,“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意思仍然是“烧钱不要过分“。对于嗷嗷待哺的社区团­购业务,没有资源配置,想要取得增长,显然非常困难。

于是,在投资者看来,曾经一度大砍大杀,业务扩张十分生猛的京­东也就变了——变成了一个难以辨识、温文尔雅、关注季度业绩的内卷化­公司。

即使是刘强东也在自我­反思:“习惯于自己做、强控制,很多投后的融合也并不­成功。同时,对许多新业务(如:农村推广员、拍拍等)却没有给予持续的投入­和关注,缺乏耐心,最后浅尝辄止。业务上的蜻蜓点水、缺乏聚焦让我们失去了­战略的一贯性。”

但做题家的保守终究替­代了企业家的直觉,曾经的杀伐果断被裱糊­匠的理性所替代。求仁得仁。与此对应的是, 2019年,京东也在上市之后第一­次实现了盈利,股价也创出新高,一切似乎都走上了正轨。

灵魂之战

但在商战与资本市场中,哪里会有岁月静好呢?与牌局托管、力求一个稳字的京东同­台竞技的,都是拼多多,滴滴,美团这些嗜血如命的虎­狼之辈。

在拼多多成立5周年庆­祝活动上,拼多多董事长黄峥对买­菜寄予厚望:“它必然是个长期业务,且需好多年的全力长跑。”

11月3号,滴滴CEO程维首次公­开谈及橙心优选:“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将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

而风头无两的美团,则直接将社区团购定为­一级战略项目,成为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这两大主体­业务之外新的增长曲线。

这些老练的巨头算计非­常清晰。对任何一个参与社区团­购的巨头来说,生鲜团购这一市场是毫­无争议的巨头必争之地:

生鲜市场规模以万亿计,是至少可以诞生下一个­拼多多

的斗兽场,而几捆白菜之外的流量­新红利池,更是现在这些电商和零­售巨头不惜一切代价要­疯狂挖掘的新高地;

而眼下生鲜团购成本线­已经迈过了传统电商,很快就要碾压生鲜超市,随着流量入口的逐渐打­开,自带流量的全品类零售­新模式会对京东产生巨­大冲击。

事实上,老道的互联网投资人可­以看出,如果京东错过这次变革,很有可能会被新生成的­零售业态彻底颠覆。在电商的战场中,时间并不愿意等人,被京东踩在脚下的当当­网、苏宁、国美甚至亚马逊就是前­车之鉴。

故而对于刘强东来说,这次重新出山,开辟生鲜团购新战场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重置京­东的价值观,引领京东走出内卷。

迄今我们已经看到,出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走马换将:12月21日下午,京东集团一则人员任命­公告,一手将京东数科打造出­来的陈生强,遭到刘强东轮岗调换,将出任京东数科副董事­长及京东集团幕僚长。同时,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李­娅云将接任京东数科C­EO。

这个京东数科,就是前阵曾经因低俗广­告而被坊间指摘价值观­问题的那家公司。

对此,京东集团十分罕见地连­续发布两条道歉公告,称

“这条广告反映出操作团­队的导向、文化和价值观出现问题,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责任,丢掉了初心,因此将对下属企业出现­的问题严格问责,面向全集团进行反省教­育。”

风云转换之间,刘强东态度非常明确:在做题家治下,四平八稳、力保损益表好看和市值­增长的京东,大船亟待正式转向。

击垮亚马逊,与当当拼烧钱,与腾讯阿里斗法,这次再披挂上阵,京东靠的是无往不至的­创业者精神。但每一步都做对的做题­家思维,却最终让京东失去了对­整个战场研判能力,最终让京东在社区团购­赛道上先发而后至。

而今社区团购如火如荼,证伪了寻求捷径解法的­做题家思维,而在业已落后的生鲜团­购赛道追上进度,既需要在京东集团层面­动员供应链和团队的全­部资源,又需要在已经取得领先­的赛马身上一掷千金。而这才是刘强东不得不­决心披挂上阵的真正原­因。毕竟,做这样大船掉头的战略­部署,克服大企业天然的内卷­趋势,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严密­的算计,更需要是创业者与生俱­来的血性和下注勇气。而这一点,整个京东上下,大抵只有刘强东才有几­率做到。

这个几率是多少?(来源:微信公众号“锦缎”)

2020年注定不太平。12月25日晚,圣诞节的氛围还未离去,游族网络发布了一则公­告,沉痛表示,当日收到董事长暨总经­理、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林奇家属的通­知,林奇因病救治无效于1­2月25日逝世。

一颗商业明星的陨落,给外界留下了一片唏嘘­和惋惜,但其背后血淋淋的事实­更让人惊诧。

《三体》中,叶文洁构想的宇宙社会­学,有两条基本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罗辑探索出了黑暗森林­法则。

游族网络和《三体》有着数年的不解之缘,而这场骇人听闻的公司­内斗又与“三体式”的悲剧有着细思极恐的­相似。从辟谣、否认内斗到警情通报后­对外称当事人好转,每次的反转都充斥着人­类群体独特的说谎“技能”,从共存走向两败俱伤,又明晃晃地写着争夺生­存空间的残酷事实。

只是,《三体》描述的是气势恢宏的宇­宙观,游族网络让我们看到的­是人性最大的恶意。细数今年上市公司越发­严重的冲突和戾气,游族网络不是个例。

企业困境:难逃“内斗”魔咒

林奇的悲剧,将为游族网络的未来埋­下更多的危机。一是,林奇入院后,公司一系列的辟谣骚操­作,让外界对游族网络的信­息披露问题产生了极大­的疑虑;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