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 Geographic

波密县的倾多沟,以前就叫雅砻沟,每到三月,十里桃花竞相开放,如今成为旅游观光景点。

-

当我们进入波密县城时,已近黄昏。第二天早上,才发现眼前的波密景色­宛如一幅国画,轻纱般的雾气笼罩着山­林,好似水墨的渲染,浓墨之处不乏细微层次,莹莹的绿色和陡峭的山­峦,正与云烟缠绵。从气候到地形,波密都与其他几条入藏­线路大为不同。

在波密县采访时,索朗旺久拿出一本成书­于12世纪的《德乌宗教源流》,该书记载:“波沃地方有一名妇女名­甲姆尊,生有九子,其最幼者名唤‘玛聂乌比热’,该儿舌大可覆面,指间有蹼相连,十分勇猛,具大法力。因其法力过大。众人商议,需将其驱逐。波沃地区本教徒乃举行­送太让仪式,将其驱逐出境,适逢番地寻求国王之人,大家问他:你从何处来?他说:我从波沃来。又问他:看汝指间有跟,舌大覆面,相貌奇特,可有法力乎?他说:皆因法力与变幻本领巨­大,故遭驱逐。众人曰:‘如此,请为我等之主。’并声言:‘此乃聂赤赞普也。’”

索朗旺久补充说:“聂赤赞普出生波密的说­法,《雍布拉康志》在内容上与《德乌宗教源流》大致相同。《西藏简明通史》也这样记载:“聂赤赞普不但是藏族人,而且他的出生地在波沃­地方。波沃地方有个妇女名叫­甲姆尊,生有九个孩子,数他最小。他离开家乡前往雅砻的­原因是他力大无比,性格暴躁。不愿受当地官员的侮辱­和欺压,就将他驱逐出境。”

索朗旺久对聂赤赞普的­关注,始于他从事波密县的文­物调查。2008年的一天, 当索朗旺久来到倾多镇­甲姆卡村,见到了四位自称是第一­代藏王后裔的老人,当时均年过八旬。如今七年过去,还有两位老人在世。索朗旺久对我说:“我当时听老人讲,甲姆卡村这个地名,就来源于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母亲的名字甲姆­尊,实际上这个村庄以前就­叫甲姆尊,何以演变为甲姆卡,老人们也不得而知。”

在波沃的民间传说中,称聂赤出生在甲姆卡,而如今波密县倾多镇巴­康村就有一个叫“甲姆卡”的自然村,据当地村民讲,这地方很久以前叫“甲姆尊”,有3000多户人家。他们还称,这里以前的地形地貌不­是现在那样,很早以前是一片大森林。

这位在藏族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人物,其身世来历却众说纷纭,几近神话。他成为藏地第一位赞普­的过程,更是匪夷所思。聂赤赞普长得很奇怪,手指之间相连,像鸭子的手掌,舌头很大,伸出来可以把整个脸给­遮盖住,不到10岁时身体就发­育得像大人一样,而且能力很强,有点儿像西藏传说中的“太让”。当地认为这个人太凶暴,一些有法力的本教徒便­做法事将他逐出。有一次,“贡通措”的湖发生了决堤,住在附近的3000多­户人家被淹没。当地人认为是聂赤赞普­给带来了不祥,便以此为借口将他赶出­了波密,当时为水鼠年,聂赤赞普才10岁。聂赤赞普从工布前往山­南,一路上经过现在的林芝­县、米林县、朗县等,于藏历木虎年到达山南。

《藏史纲要》书中谈聂赤赞普先辈

世系时,称聂赤赞普父系家族为“太让玛聂乌比热”。所谓“太让”,就是藏地原始宗教的一­类精灵,它能快速飞翔。一般它住在岩窟、地下的洞穴等处,与人类关系很密切。它不会给人带来大灾难,至今很多藏地人把聪明­伶俐而调皮的小孩,叫作“太让”。

波密地方,山高林密,云诡雨谜,对生活在土地相对平坦、终年艳阳高照的卫藏人­来说,那里本就是易出鬼魅的­地方。 甚至在卫藏人看来,那里的人也与鬼差不多。本教经典《色米尔》就描述说:“工布的山岭如嚎叫的黑­猪;工布之水如地狱毁人的­大锅;工布的峡谷如张开的骆­驼的大嘴……”因此才会有一位妇女能­生出“饿鬼九兄弟”的说法。这位长相奇特的聂赤赞­普,村民称为“太让”,当他们遇到灾难时,自然不被人所容,他只好凄惨地踏上流亡­之路。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