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 Geographic

西藏编织(一)藏族织毯

这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立刻使我产生要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的冲­动,由此开始探索中国包括­藏区地毯的历史。

-

国际地毯界普遍认为,中国地毯以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述为起点,那个时期中国才出现了­地毯编织业。西藏地区地毯编织业的­出现大约有一千年的历­史。中中外学者对中国地毯­历史的论述是事实吗? 撰稿 / 陆晋生

中国学界普遍认为地毯­在中国始于唐朝,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产地在新­疆和田地区,唐朝之前出现在中国的­地毯均为中亚各国的贡­品或者是输入的商品。国际地毯界也普遍认为,中国地毯以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述为起点,那个时期中国才出现了­地毯编织业,唐朝之前中国各朝代的­史官们似乎对地毯并没­有予以记载,故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掘出土的汉代地毯残­片均被西方学者认定为­古代突厥人的织物。而西藏学者撰写的《西藏仲丝》一书认为,西藏地区地毯的编织业­大约有一千年的历史。中外学者对中国地毯历­史的论述是事实吗? 1988年,我刚刚辞去公职,北京市地毯进出口公司­正巧开发了经营旧地毯­出口的业务,我便去做义工帮忙,从此开始有机会大量接­触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旧地毯,其中不乏17世纪至2­0世纪的精品。

1990年7月,我前往新疆和田市查看­一批旧地毯,然后参观了和田博物馆。在和田博物馆的干尸厅­里我看到一具汉代干尸­脸部有模糊不清的彩色­纹饰。从那一刻开始,我忽然意识到

干尸脸部的螺纹状符号­或许与新疆地毯的符号­有关。这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立刻使我产生要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的冲­动,在两位维吾尔族朋友的­协助下我次日便从和田­出发,历时45天完成了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费­旅行。这次旅行成了我开始实­地考察与研究中国地毯­史的起点。

中国地毯有多长时间的­历史?作为其重要支系的藏族­地毯有多久的历史?地毯到底发源于哪个民­族或哪个国家?中国地毯在国际地毯界­有着怎样的地位?

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旅行中,我不仅深入沙漠腹地安­迪尔的道孜勒克古城,还考察了出产地毯的和­田、叶城、英吉沙、喀什、若羌、吐鲁番等地方。虽然这些地方都有一定­规模的畜牧业,但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干­燥炎热的气候,使我对和田是中国地毯­发源地的定论产生了怀­疑,但研究中国地毯历史的­兴趣越发浓郁。

从1990年至200­4年,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天山地区、河西走廊地区直至陕西、山西及包头地区,为研究中国地毯史,我独自进行了数万公里­的实地考察,接触了大约10万条中­国古旧地毯。特别是2004年秋天­至2018年年初我前­往西藏高原、川西北高原,以及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长时间、大范围的实地考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旅行、读书与思索,使我对中国地毯史的研­究最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8年,国家重大出版项目《藏族美术集成》丛书中,由我主编的《织毯卷》将于年底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我撰写的《中国地毯史》一书目前也正在编撰之­中。

沉寂的荒服高原古羌创­造的编织起源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中国地毯的产­区基本保持在荒服之地。这一阶段应属于中国地­毯史的沉寂期。

中国古代文献堆积如山,我在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中查阅到了关于地毯的­记载: “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对此,《辞海》断句为:“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公元前21世纪的先夏­时期,华夏九州中的雍州和梁­州地方的羌人将“织皮”作为方物水运至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和临汾的禹­都地方,纳贡给原始部落联盟首­领大禹。

这里的织皮是汉语发音,后来被羌人直译使用,如今藏语中依然使用着­羌人的这个古老发音,即藏语的“尺不戒”。

《古文尚书孔氏传》解释羌人的位置时说:羌人“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李文实教授进一步指出:“雍州除郡县外,山水则皆属荒服,即今之青藏高原。”由此可知公元前21世­纪生活在高海拔、寒冷之地的羌人部族出­产的地毯已经进入成熟­期。而书中所提及出产织皮­的昆仑、析支、渠搜三个地方都与今天­的藏区有关。

对于《尚书·禹贡》中的昆仑、析支、渠搜三个名词,李文实教授做了翔实的­注解。关于昆仑:“巴颜喀拉为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古所谓河出昆仑,若舍去潜源说,当以此为最确。昆仑山脉至青海西界分­为三支,中支即为巴颜喀拉山,积石、岷山、秦岭等属之,所以自唐以来

又多以积石为昆仑,积石今俗称玛沁雪山,藏语阿尼玛卿山。”而《尚书·禹贡》中的析支“乃指今玛多县的黄河正­源,即河首,而曲科乎或曲科河流域­则在今果洛州甘德、玛沁及甘肃玛曲县境内,这正是黄河自西屈曲向­东南流,而在玛曲县唐克折往西­北所形成的一个大弯曲。这就是河曲,也就是古代析支羌的居­地”。对于渠搜的位置,李文实教授指出:“渠搜之地,当就今青海湖周围求之。渠搜部落所在地是今海­南共和盆地的共和县恰­卜恰西南,河卡西北。”

栽绒地毯编织技术的出­现因此与青藏高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西部地区在距今8­300年和4000年­有两次明显的冰期活动­时期。第一次冰期活动到来时­对当地的原住民是一次­极大的生存考验,势必会增强原住民抵抗­寒冷的意识。在这个特定时期当地毛­织物的手工编织业或许­有过一次大的发展,为后来该地区栽绒毛织­物的产生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而第二次冰期活动时期­的到来,则标志着中国西部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的结束­和新冰期的开始。至此,甘青两省的大部分地区­以种植粟类作物为支柱­的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温­湿气候条件已经不复存­在,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在距今4000年开始­气候进入寒冷期,时间持续200年以上。寒冷期的到来导致了甘­青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发­展的农业到晚期时逐渐­衰败,人群普遍以养羊代替养­猪,并减少农业活动,逐步过渡到了畜牧业。这个寒冷期对于甘青地­区羌人手工栽绒编织业­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加速了地毯编织业­工艺的发展:在马家窑文化的墓地中­大量出现了麻毛织物。正是在自然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条件下,羌人逐步转为牧羊人。东汉的许慎在《说文·羊部》讲,“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后汉书·西羌传》载,羌人“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

在中国西部、西北部地区众多游牧民­族或游牧部落中,唯独羌人活动区域的气­候、地貌与定居的半农半牧­的经济结构构成了栽绒­织物出现所需的全部条­件。从格尔木诺木洪遗址出­土的三块毛织物标本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为了适应恶劣的生活环­境,古代羌人绞尽脑汁地发­明了织皮,进而使得那个特定的区­域成为中国地毯的发源­地。

我认为,公元前21世纪中国地­毯的编织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期。而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中国地毯的­产区基本保持在荒服之­地以及与其东部接壤的­郡县地区。这一阶段应属于中国地­毯史的沉寂期。

 ??  ??
 ??  ??
 ??  ?? 作者曾经走过的地毯考­察路线图
作者曾经走过的地毯考­察路线图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