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原平辛章遗址人牙结石­的淀粉粒分析

摘 要: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的食物结构,尤其是对植物性食物的­利用情况,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所关­心的话题。原平辛章遗址位于黄土­高原东北部,属于龙山时代晚期遗址。本文通过对原平辛章遗­址人牙结石中淀粉粒的­分析,发现了先民以粟黍为主­的多样性食物结构特征;以种植为主、野外采集为辅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熟食为主、以生食为辅的食物加工­方式。对于探索山西北部新时­代时期先民的食物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辛章遗址 龙山文化 牙结石 淀粉粒分析

-

20 60

从 世纪 年代开始,淀粉粒分析成为探

[1]。淀粉粒分索古人类植物­性食物结构的重要手段­析的基本手段,就是将包括古代器物、古土壤层、古动植物等的古代遗址­中,所提取的古代淀粉粒,与现代淀粉粒进行对比,确定其种属。从而进行包括古代人类­食物结构分析、古代人类对食物的利用­情况、古器物的使用、古代环境重建等一系列­研究[2]。其前提是现代植物种属­的淀粉粒形态标准的确­定,其发展的推动力是古代­淀粉粒埋藏学研究的深­入、提取技术的完善、污染控制水平的提高[3]。

现代植物淀粉粒形态样­品的搜集与统计工作,为古代淀粉粒的鉴定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样本对照­资料(图一)。其中,杨晓燕对粟、黍、狗尾巴草等的淀粉粒形­态分析比较,陶大卫对小麦族、豆科植物淀粉粒形态的­总结,葛威对禾本科植物淀粉

[4]。粒形态的统计,都是典型代表

淀粉粒分析法探索古人­类植物性物结构,所 使用的淀粉粒可以有以­下来源:使用浮选法,从遗址中获取植物遗存;从考古所获取的古代器­物表面提取古代淀粉粒。前一种方法所获取的淀­粉粒可能包含人类不食­用的植物淀粉粒。后一种方法所获取的淀­粉粒可能遗漏一部分不­需要和器皿接触的食物。例如体量小的盛放类器­皿中,不会放一些超过其容量­的食物;研磨类器皿表面,会有果实类和根茎类食­物的淀粉粒残留。而人牙结石中获取的淀­粉粒,则可以避免以上缺陷[5]。

牙结石是无机盐、磷、钙盐等成分沉积形成,附着于牙齿表面的钙化­或者部分钙化的物质。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捕获人体摄取的食­物颗粒,能有效存储人类的食物­信息。研究表明,牙结石具有易于保存的­特性,而包裹于古代牙结石中­的淀粉粒,就成为了考古工作者研­究古人类食物结构的重­要实物证据。

辛章遗址地处山西省原­平市辛章村,滹沱河东岸之台地。该遗址分布面积广,遗存比较丰富,保存状况良好,延续时间久远,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时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其中,又以新石器时代

[6]。该遗址地处农业文明和­草的龙山时期遗存为主­原文明交汇的地区,对该遗址的考古研究,有利于对中国多样性文­明的形成进行探索。

9为此,我们选取了原平辛章遗­址出土的 具人骨,提取了其人牙结石内的­淀粉粒,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和­观察,以了解当地先民的植物­性食物构成。

一、材料和方法

9实验样品选自原平辛­章遗址,共计 具人骨,

9在进行牙结石的提取­前,我们对这 具人骨进行

1)。了性别和年龄的鉴定(见表

M1

由于 人骨年龄偏小,未发现牙结石,因此,

M1在不破坏牙齿样品­的前提下,我们对除 以外的

8 32有明显牙结石的其­中 具人骨,共计 颗人牙样

4

品(每具 颗人牙),进行了淀粉粒的提取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全程佩戴一次性手­套鞋套,严格遵守实验注意事项,防止样品间的交叉污染­和外界接触污染。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选取人骨上有明显牙结­石特征的牙齿,并对其进行编号。(2)刮取牙结石,并将其置于离心管中。(3)超声波震荡,清洗牙结石。

(4

)使用离心机离心,待牙结石沉淀后,吸走上层清液。

(5)制片观察。(6)对淀粉粒进行拍照,记录,分析。在进行制片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对所观察到的淀粉­粒进行了多角度拍照。分别拍摄非偏光和偏光­下的淀粉粒形态照片。

在拍照的同时,我们对各个淀粉粒的特­征进行了对应的观察记­录。包括淀粉粒颗粒的大小、表面形态、消光特征等。

记录完成之后,我们对照现代标准淀粉­粒特征。对提取出的古代淀粉粒­进行了对比、鉴定、分类。

此外,为排除实验室可能受到­的现代淀粉粒污染,我们在古代样品制作实­验室内,放入空置载玻片两个批­次,每个批次两片,将其静置一段时间,让其自热落灰,之后制片,观察。其中,第一个

21 230

批次放置 小时,第二个批次放置 个小时。

二、结 果

通过实验分析,32

颗人牙上,观察到的淀粉粒59 7

共 颗,按其形态分析,可划为 类。

A 11 2类:有 颗,被破坏但是特征明显的­有颗。呈多边形或者圆形,脐点居中,开放,消光状态下,呈明显的十字消光特征。大部分有层纹,中部

Y 8.30~有凹陷,有 型裂隙。此类淀粉粒,长轴位于18.51滋m 7.07~16.42滋m

范围内,短轴位于 之间。就淀粉粒的形状而言,多边形乃禾本科植物(Gramineae)种 ,粟(broomcorn millet)、黍(Pan原

子icum miliaceum)、高粱 (Sorghum bicolor

)、薏苡(Coix chinensis Tod)、水稻 (Oryza sativa

)、玉米(Zea mays Linn)等。为明确该类淀粉粒的种­属,我

[1-6],以及现代淀粉粒的形态­特征,们结合参考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水稻等植物的淀粉粒粒­径

A

均值,均小于 类淀粉粒;高粱、薏苡等植物的淀

A

粉粒粒径均值,均大于 类淀粉粒;玉米起源于美洲,直到明朝才传入中国。而粟黍类淀粉粒表面光

A滑,有裂隙,呈多边形或圆形。这些特征,均于 类淀粉粒较为吻合。由此推测,此类淀粉粒可能来源于­粟黍类淀粉粒(图二)。

B 2

类:有 颗。呈肾行,脐点居中。层纹隐约可

20.45~22.51滋m见,裂隙呈放射状。长轴范围在 之

13.86~19.17滋m

间,短轴范围在 之间。基于参考文

[7]以及现代淀粉粒特征,该类淀粉粒应该来源于­献

豆科类植物淀粉粒(图三)。

C 2

类:有 颗。呈圆形,脐点居中,层纹隐约可

10.45~38.92滋m,短轴范围为 8.84~见。长轴范围为36.41滋m。虽有明显的破坏痕迹,但这些特征与禾本科小­麦族植物,如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大

Hordeum vulgare L)、青稞(Hordeum vulgare麦(

Linn. var. nudum

)等淀粉粒相似。该类淀粉粒疑似来源于­麦类植物淀粉粒(图四)。

D 1

类:有 颗。呈卵形,脐点偏于一端,闭合。

14.50滋m,短轴为 7.40滋m。该淀粉无层纹。长轴为粒符合现代块茎­类淀粉粒特征,此淀粉粒可能来自块茎­类淀粉粒。

E 30

类:有 颗。该类淀粉粒大部呈圆形、卵形,部分脐点可见,层纹均有破坏痕迹。消光状态下,大部分十字特征不明显,即使有十字特征,亦

12.52~28.31滋m,短轴范围是遭到破坏。长轴范围11.81~22.65滋m。仅能判断出为受到加工­破坏的淀粉粒,难以做到较明确区分。

F 2

类:有 颗。呈圆形,中部脐点呈圆点,层纹

7.00~7.50滋m,明显。消光十字特征明显。长轴范围

6.84~7.11滋m。出自于空置样品,为现代短轴范围

淀粉粒污染。

G 9

类:有 颗。无法辨别,种属不明。部分是尺 寸过小,无法辨识标志性特征;部分是发育尚未完全,标准性特征尚未成熟。

其中,粟黍类较多,加工破坏的淀粉粒也较­多,豆科、块茎、小麦类、现代淀粉粒污染的数目­较少。

三、讨 论

1.

在进行古代淀粉粒提取­实验时,进行空置样品实验,有利于排除现代淀粉粒­的污染。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整洁,我们采取了严格的实验­措施。包括禁止携带食物、饮料进入实验室,实验室的遮光遮灰措施,实验器具的清洗等。但是,进行空置样

10品实验时,在实验室内空置 天的载玻片上,依然发现了淀粉粒。我们根据发现的该类淀­粉粒的特征,确定了古代淀粉粒样品­中混入的现代淀粉粒,有效地排除了现代淀粉­粒的污染,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在国内此前的古代淀粉­粒观察实验中,并未进行空置样品实验。因此,空置样品实验,应作为以后古代淀粉粒­提取实验中的必备内容。

2.

粟黍类植物的淀粉粒占­到了辛章遗址可确

50%以上 2),表明在当时的定性淀粉­粒的 (见表先民生活中,粟黍类植物已经成为日­常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已有的考古发现,粟黍类植

物在龙山时期的中国先­民食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8]。辛章遗址植物淀粉粒的­分析,正是这种观点的辅证。

3.

在牙结石中发现的古代­淀粉中,麦类、豆科、块茎类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说明先民当时食用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当时的农业生产方式可­能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作物混种方式,同时,野外采集也是重要的补­充方式。

4.

植物淀粉粒的烹煮,会使淀粉粒发生糊化现­象,其在消光状态下的反映,就是无十字消光或者少­十字消光。烹煮程度不同,种属不同,糊化的程度也会不同。在我们所确认的淀粉粒­中,有明显烹煮痕迹,以至于于无法判断淀粉­粒种类的淀粉

30 2)

粒有 颗(见表 。而牙齿对淀粉粒的直接­碾磨,即生食,表现在淀粉粒的层次上,则是淀粉粒的整

3体性碎裂,这种淀粉粒我们只发现 颗。因此,在辛章遗址生活的龙山­时代先民中,烹煮已经成为先民食物­加工的主要方式。

四、结 论

辛章遗址古人牙结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粒,包括了来自粟黍类以及­麦类、豆科、块茎类等食物的淀粉粒。其中,大部分是粟黍类植物,可能是当时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麦类、豆科、块茎也是当时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反映了当时人类食谱的­多样性特征。

辛章遗址古人牙结石中­发现的淀粉粒,含有大量深度烹煮的淀­粉粒,说明当时先民以种植为­主、野外采集为辅;以熟食为主、以生食为辅的生业模式。

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

15YJC78000­3),

项目(批准号: 山西省文物保护科

2014-ZH-19)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批准号: 共同资助。

[1] 杨益民《古代残留物在考古中的­应用》,《南方文物》2008 年第 2 期。

[2] 杨晓燕、吕厚远、夏正楷《植物淀粉粒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考古与文物》2006 年第 3 期。

[3] a.李启明、杨晓燕等《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人牙 结石中淀粉粒反映的古­人类植物性食物》,中国科学杂志社,2011 年,140 页。b.葛威《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 a.杨晓燕、刘长江等《中国北方粟、黍及其野生近缘种淀粉­粒形态数据分析》,《第四纪研究》2010 年 30期,355-362 页。b.陶大卫《淀粉粒的鉴别和分析及­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c.葛威、刘莉等《几种禾本科植物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考古学意­义》,《第四纪研究》2010 年 30 期,377~384 页。

[5] a.杨晓燕、刘长江等《中国北方粟、黍及其野生近缘种淀粉­粒形态数据分析》,《第四纪研究》2010 年 30期,355-362 页。b.陶大卫《淀粉粒的鉴别和分析及­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c.李启明、杨晓燕等《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人牙结石中淀粉粒反映­的古人类植物性食物》,中国科学杂志社,2011 年, 140 页。

[6] a.从容《忻州游邀考古》,科学出版社,2004 年 3月。b.赵杰、王炜《山西原平市辛章遗址 2012 年发掘简报(双錾鬲)》,《考古》2014 年第 5 期。

[7]万智巍、杨晓燕等《中国常见现代淀粉粒数­据库》,《第四纪研究》2012 年 32 期,317~372 页。

[8] a.高升、孙周勇等《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农业考古》2016 年第 3 期。b.刘昶、方燕明《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南方文物》2010年第 4 期。

(任冠宇,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赵杰、侯亮亮,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  ??
 ??  ?? C
图四 原平辛章遗址 类淀粉粒图谱(C1)和(C2)为 C类淀粉粒,均为为非偏光下拍摄的­照片,
20滋m比例尺为
C 图四 原平辛章遗址 类淀粉粒图谱(C1)和(C2)为 C类淀粉粒,均为为非偏光下拍摄的­照片, 20滋m比例尺为
 ??  ?? B
图三 原平辛章遗址 类淀粉粒图谱
(B)为 B 20滋m类淀粉粒,比例尺为
B 图三 原平辛章遗址 类淀粉粒图谱 (B)为 B 20滋m类淀粉粒,比例尺为
 ??  ??
 ??  ??
 ??  ?? 图二 原平辛章遗址A类淀粉­粒图谱
(A1)和(A2)为 A 类淀粉粒,( A1 )为非偏光下拍摄的照片, (A2)则为其对应的偏光照片。比例尺为 20滋m。
图二 原平辛章遗址A类淀粉­粒图谱 (A1)和(A2)为 A 类淀粉粒,( A1 )为非偏光下拍摄的照片, (A2)则为其对应的偏光照片。比例尺为 20滋m。
 ??  ??
 ??  ?? 图一 现代部分植物淀粉粒图­谱(a)红小豆(Semen Phaseoli);
(b)绿豆(Vigna radiata)(a)-(b)比例尺为 10滋m
图一 现代部分植物淀粉粒图­谱(a)红小豆(Semen Phaseoli); (b)绿豆(Vigna radiata)(a)-(b)比例尺为 10滋m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