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

运城现存盐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初探

- 耿怀民

耿怀民

摘 要:河东盐池是人类开发利­用最早的内陆盐池,奏响了华夏文明最初的­音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留­下大量盐文化遗产,本文对运城现存盐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在评估其价值的基础上,就其整体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盐池 盐文化遗产 价值 整体保护

一、运城现存盐文化遗产概­述

运城地处山西西南部,上古时期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区域,因地处黄河东侧,被称之为“河东”,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境内河东盐池东西

58 132长,南北狭,周长约 公里,总面积约 平方公里,其形状宛如天然浴盆。河东盐池的开发至今已

4000有 年以上的历史,远古虞舜时期已被开采­食用,堪称华夏瑰宝。正因为有了河东盐池,才使黄河中游发展出一­种独特的文明形态———农耕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辉煌灿烂的盐文化,且留下 大量盐文化遗产。

盐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与盐有关联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盐文化遗产是人类承袭­下来的前人所创造的与­盐文化有关的物质遗存­以及与盐业生产有关的­工艺、技术、礼仪、风俗等。从河东盐池的历史发展­来看,盐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但多数随着时间的流逝­荡然无存。留存至今的已知盐文化­遗产可分为七类,构成了盐的生产、防护、管理、运销、生活和祭祀的文化发展­脉络,是运城盐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多数被列入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如下表所示:

二、运城现存盐文化遗产价­值

1.

历史价值河东盐池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盐产区,为中华民族早期的生息­繁衍、华夏民族的发祥以及历­代王朝的财政收入做出­了长久而巨大贡献,誉贯千古,并不断招来各方的瞩目­与利害纠葛,是研究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遗存。

运城是因盐池食盐的生­产、管理及运销而兴建的盐­运专城,在制盐、运盐、管盐、售盐的过程中,留下大量盐文化遗产,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运­城市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在中国古代职能城市中­独显稀珍性和代表性。

历史上,运城以池盐生产为主的­产业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兴起,延伸了产业链条,使交通运输、旅馆客栈、银号票号、百货饮食服务等一系列­行业有了长足发展,促进了运城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迅速­发展。

现存盐文化遗产不但展­现了因盐而发展变化的­历程,而且可以证实、订正、补充文献有关盐及其各­项设施记载的史实。

商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盐业商帮的形成,晋商利用地理优势捷足­先登,从其明初的兴起,到明中叶的迅速发展,直至清中叶的鼎盛,盐商积累的雄厚资本始­终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为晋商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艺术价值运城现存盐文­化遗产,如盐池、盐池禁墙、池神庙、解州关帝庙等形成独特­的因盐而生的景观,相互之间有至为密切的­联系,形成盐池区域景观带上­的重要文化景观。

体现祭祀风俗的庙宇池­神庙、解州关帝庙以及运城关­王庙基本保存了自明万­历以来的建筑布局形式、建筑组群布局方式,现存各建筑体现了所属­年代在造型、空间、装饰等方面的艺术价值。

3.

科学价值盐池食盐在其­生产技术发展方面,从唐以前的“自然结晶,集工捞采”到后来的“人工垦畦,天日浇晒”,不但是自身盐池生产的­重大变革,而且在中国盐生产技术­史上是最早采用这一技­术的,在世界盐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

盐池历史上依据地理条­件而采取的治理客水措­施,将疏导与堤堵结合,堤堵与导引结合,滩蓄与堵拦结合,防洪与利用结合,是盐池治标与治本并举­的有效措施,在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典型科学价值。

盐池禁墙规模宏大,蔚为壮观,在中国乃至世界盐产区­罕见,是运城地区明代夯土技­术的真实体现,不但防止了盐的走私,而且对防止洪水入池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举多得的设施,对研究古代盐池的防洪、防盗和盐池生产方式有­科学研究价值。

运盐交通路线的开辟是­依据地形、地貌而设,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人工道路,其线路选定体现了选址­的科学性,道路建设体现了开凿的­技术性。

4.

社会价值盐池是运城城­市的重要历史标志,其遗产早已镌刻于运城­城市文明画卷,盐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文­化强市有重要意义,对提升运城市民的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文化早已从民众的­尊敬心里逐渐演变为一­种精神信仰,关公的忠义仁勇、礼孝诚信与新时代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5.

文化价值盐文化遗产是­承载盐文化的实物形态,运城盐文化与河东文化、黄河文化、关公文化、蚩尤文化、虞舜文化等相依相存,交汇融合,体现了盐文化与社会文­化共同发展的本质,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盐与盐业生产不仅维系­着人类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制约着国家的盛衰、经济的消长和社会

的演进,不仅有自身形成的文化­积淀,而且有对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文化投影,盐业发展中的文化脉动­触及了社会的诸多层面,形成新的文化事象,具有广泛的文化价值。

三、运城现存盐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1.

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内­涵发展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保护早已被社会高度­重视,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保护与发展的实践领域­也随之逐渐拓展,认识方法从“分”走向“合”,保护方法从“分类保护”迈向“整体保护”。

文化遗产完整性的内涵­发展从完整性内涵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保护文化遗产的态度己­经从被动保护遗产本体­发展为主动控制变化以­达到保护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从­保护物质环境发展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进而发展为引导当代建­设行为与社会功能改变。积极探索盐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是保护盐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

运城盐文化遗产本体面­临来自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保存现状较好,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其历史视觉景观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当代建筑和道路等市政­工程建设对历史环境的­视觉品质带来不良影响。盐文化遗产在物质结构、视觉景观、社会功能等各层面的完­整性,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才能得以整体传承。

所以,相比单纯关注遗产物质­实体的保护方法,更需要综合考虑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完整保护盐文化遗产,延续运城的社会功能特­征,保持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2.

运城现存盐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措施编制《运城市盐文化遗产整体­保护规划》,理清文化遗产名录及内­容,对盐文化遗产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如历史关系、区域关系、文化关系、功能关系等进行梳理,使其相互之间构架成系­统关系和整体关系。在此基础上,科学评估其价值,确定包括人工与自然、历史与现在、有形与无形等保护内容­以及由环境要素衍生出­来的属于精神范畴的盐­文化内容,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保护其价值、本体及环境,最终达到整体性保护、区域性保护和活态性保­护。

-风景-遗产”加强景观控制,构建运城“城市一体的研究视野,对各项社会功能给予引­导。充分研究自然山水和盐­文化遗产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拓展发掘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关联,对已入侵盐文化景观风­貌的建构筑物进行彻底­整治,对主要轴线的景观风貌­进行整体把控,不但控制建构筑物的体­量、形制、外立面色彩以及屋顶景­观,而且对道路修建、基础设施、广告和灯光招牌以及景­观树木等进行控制,将已碎片化的盐文化遗­产景观风貌进行再整合,再塑运城盐湖独特的城­市景观风貌。

30 (下转第 页)

盐文化遗产的保护会涉­及到管理部门、企业、村庄和公众等不同的利­益方,只有不断地协调各利益­方之间的关系,并不断激发其热情与能­力,将保护盐文化遗产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使各项保护措施有­序、高效展开。因此,需加强多方面管理,从制度、管理、经济和教育等方面采取­多项保护措施,并建立盐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各行政部门之间­和各社会层次之间的协­调,监督整体保护措施的持­续贯穿实施。

运城盐文化遗产的形成­和发展与运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是运城盐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享用者、传承者和守护者,盐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因此,需在保护盐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加 大宣传力度,广泛提供有关盐文化遗­产价值认识的全部信息,包括保护资金的来源、民众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从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受益,培养和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使盐文化遗产激发活力,换发新的生机,惠及民生。

参考资料

1. 镇雪峰《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 2007年申请同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张兵《城乡历史文化聚落———文化遗产区域整体保护­的新类型》,《城市规划学刊》2015 年第 6 期。

(作者工作单位:运城盐湖区舜帝陵庙文­管所)

 ??  ??
 ??  ?? 盐池局部及池神庙鸟瞰
盐池局部及池神庙鸟瞰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