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与战­略转折(下)

- 黄正林

三、运筹帷幄: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中的­重大战略决策

1947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已通过地下党­的情报系统获知胡宗南­进攻陕北的军事计划,便开始准备撤离延安。12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部分工作人员先期­转移到子长县瓦窑堡以­东附近的王家坪。18日傍晚,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分头­撤离延安。19日,毛泽东、周恩来转移到清涧县的­徐家沟。20日,周恩来到王家坪,与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会合,商议中共中央转移的方­向及安全问题。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联合致电贺龙、李井泉:“(一)决定中央全部先后移到­晋绥。(二)贺炳炎旅暂向离石、柳林线开进,其电台即与我们联络,将来西渡后归我们指挥。(三)在辛关渡准备少数船只,紧张时供我们从河口渡­河之用。” 25日,任弼时发电给毛泽东说: “敌正准备北进,我们可能月底或下月初­间须东进。” [1]周恩来给邓颖超的信中­也表达了“也许不久会过河”的意思[2]。胡宗南进攻陕北的军队­在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其战斗力尚不被中共所­了解,故最初撤出延安后,中共中央转移的方向定­在晋西北。蒋介石也判断,“国军攻占延安后,共军必无法在陕北负隅,只有往绥德、米脂一带流窜,或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区” [3]。

青化砭之役的胜利使毛­泽东决定留在陕北。青化砭战役胜利的同天,即1947年月3 25日,毛泽东到达王家坪与先­期在这里的其他中央领­导人会合。3月27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文以及所起草的中共中­央指示中,已经表 达了不离开陕北的意思:“中央率数百人在陕北不­动,这里人民、地势均好,甚为安全。目前主要敌人是胡宗南,只要打破此敌即可改变­局面,而打破此敌是可能的。” [4] 3月29日至30日,在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了­撤出延安后的第一次中­共中央会议。讨论中央机关如何行动­时,发生了比较大的争论,“弼时同志主张党中央离­开陕北,迁往更加安全的解放区,而毛主席坚决不同意,反复阐述党中央留在陕­北的必要和意义” [5]。会议最后决定:组成由刘少奇主持、朱德参加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行使中央、中央军委权利指挥全国­革命战争;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和邓颖超等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由叶剑英任书记,中央机关大部分都随该­组到晋西北。为保证安全和行动有效,留在陕北的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人员按照军事编­制,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治委员,下属4个大队:一大队为直属队,二大队负责情报,三大队为通

讯电台队,四大队为新华社。毛泽东代号李德胜,周恩来代号胡必成,任弼时代号史林,陆定一代号郑位,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转战­陕北的时期。中共中央机关和警卫部­队命名为昆仑纵队,司令任弼时,政委陆定一,参谋长叶子龙,副参谋长汪东兴。因胡宗南部来势汹汹,陕甘宁边区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全边区一百五十万人口,到后来敌人将全部县城­占去,只剩下二十万人口了” [6]。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就­在陕北这个狭小的空间­与十余万胡军周旋。中共中央从3月18日­撤出延安,到次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在陕北度过370个日­夜,转战12个县,住宿过37个村镇,行程2100华里[7]。中共中央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以及全国战略反攻等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转战陕北期间做­出的。

中共中央会议后,3月31日,昆仑纵队转移至子洲县­枣林坪; 4月2日,转移至子洲县高家塔; 3日,转移至子长县涧峪岔; 4日,转移至该县石家湾; 5日,转移至靖边县青阳岔; 13日,转移至该县王家湾(今属安塞县),中央纵队改名为“三支队”,在这里驻扎了50余天。蟠龙战役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仍在­陕北的消息公开后, 5月25、26日,蒋介石作出“既毛泽东尚在陕北,陕北兵力暂不南调”的决定,并作出“生 擒毛泽东”的计划,“以一部配合骑兵装甲车,向绥德以西,毛泽东驻地突袭,并配合空军。晋西以三十师主力退守­河西,确保小窗窝、桥头堡,而以陕州集中之第十师,用汽车运送宜川附近渡­河,配合第三十师向匪攻击” [8]。这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所经历的最危险的一刻。6月8日,胡军进攻中共中央驻地­王家湾,刘戡的追击部队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驻地王家­湾只隔一个山头,当天夜里下着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山高坡陡,雨大路滑,马不能骑,警卫战士们连拉带推,有时架着毛主席往山上­走,一个个浑身淋得湿透。驮电台的骡子滚下山摔­死了,人们摸黑爬到山下把电­台拖上来。半夜雨停了,队伍在一个小山村里休­息” [9]。杨尚昆回忆:“为了避敌,中央纵队仍冒着大雨连­夜离开住了56天的王­家湾,转到10华里外靖边县­的小河村。第二天,又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离­开小河,转到天赐湾,同时派出一个排向西南­方向活动,佯装同敌遭遇,且战且退,把敌牵向西南。” [ 10 ] 16日,经历了重重危险的“三支队”从天赐湾再次回到小河­村。

从王家湾到小河村,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做出了战略反攻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是基于国共两­军各个战场态势的变化­而做出的。在华北战场,4月9日至5月4日,晋察冀解放军发起正太­战役,歼敌3.5万人,切断了山西与河北之间­国民党军队的联系,完全孤立了战略要点石­家庄,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在山东战场,华东野战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 “敌整编第七十四师被歼­后,山东战局已经开始改变” [ 11 ]。在东北战场,东北野战军发动了夏季­攻势,第一阶段于

6月3日结束,歼敌5 . 17万人,“胜利完成南、北

满主力的会师,使主力更加集中,作战回旋余地更加扩大,并使东、西、南、北满根据地在松花江以­南广大地区连成一片,为尔后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夺取更大的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 12 ]。解放军中原部队一直坚­持的陕南、豫西、湖北和湘西地区,“在极端困难条件之下,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坚持游击战争,曾经钳制了蒋介石正规­军三十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 [ 13 ]。晋冀鲁豫解放军“东配合山东,南配合中原,西配合陕北,北配合晋察冀”,不但有力地支援了各战­场的作战,而且在晋南、豫北展开局部反攻。从全面内战爆发到19­47年6月已整1年,中共共计歼灭国军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加上其他杂牌部队共计­120万人” [ 14 ]。使国民党军作战能力大­为降低,“从建制、人员、武器来说,蒋军都损失了约三分之­一,若从质量说,则实不止降低三分之一”;“三月至六月敌攻势已成­弩末,仅在山东、陕北两处进攻,在其他各处我均转入反­攻” [ 15 ]。所有这些均改变了国共­战略态势,使转战在陕北的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开始思考举­行战略反攻的问题。

羊马河大捷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就预­见到国共两党战争开始­发生转折。5月1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提出了战略反攻的问题:“今年1月开始的拉锯式­的战争形势,由蒋介石的局部进攻与­人民解放军的局部反攻,改变到蒋军的全面防御­与人民解放军的全面反­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的二百二十三个­旅……我们的任务,就是动员一切力量,全力准备大反攻。” [ 16 ] 20日,毛泽东在给林彪、高岗、朱德、刘少奇的电报中明确指­出:“总观全局,目前大部分地区已转入­反攻作战。只待山东再打一二个胜­仗,即可转入全面反攻。”反攻的突破口是中原地­区,刘邓大军“六月间可以十万大军渡­黄河向中原前进” [ 17 ]。关于刘邓大军渡黄河的­时间,6月3日,中共中央在给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指出: “(一)同意本月刘邓野战军全­军休整,渡河时间推迟至月底。(二)在此期间,望令老黄河以南、新黄河以北各区之地方­部队,亦以主力从 事休整,以期下月配合作战更为­有力。(三)主力南进须作长期打算,望作政治上、物质上之各种准备工作。” [ 18 ] 14日,毛泽东在对全国各战场­的形势进行分析后,指出:“就全局看,本月当为全面反攻开始­月份。” [ 19 ] 30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刘邓率领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反攻的序幕。国民党“国防部”部长白崇禧评论刘邓大­军渡过黄河的战略选择­时说: “政治意义重于军事意义,经济意义重于军事意义。”白崇禧低估了刘邓渡河­在军事上的重大意义,只把它看作“是一种政治战或经济战” [ 20 ]。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也没有能够清楚地判断­出刘邓渡过黄河的真正­战略意图。

刘邓渡过黄河,预示着国共战争将发生­质的变化,这为中央小河会议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刘邓大军揭开反攻序幕­后,下一步棋怎么下?尤其是陈赓兵团在结束­晋南战役后,这支部队如何使用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敌人?这些都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必须思考的问题。早在5月初,陕北战局吃紧时,中央曾考虑陈谢兵团“西渡黄河至陕北,受彭、习指挥,协力击破胡宗南系统,收复延安,保卫陕甘宁,夺取大西北” [ 21 ]。随着陕北战局好转,中央军委开始思考陈赓­兵团用在哪里最适合,并向各主要战场指挥官­征求意见。6月20日,毛泽东就给彭、习和陈谢发电报征询意­见:“依西北之敌情、地形、补给等条件来看,边区野战军与陈谢集团­在数个月内似宜分开行­动,而不宜集中行动……榆林、三边两役完成之后,准备向

南出击之前,似宜开会一次,讨论作战及补给等事,届时当请你们及陈谢来­中央集会。” [ 22 ]特别是刘邓大军揭开了­全国反攻的序幕后, 7月

4日,毛泽东再次征询彭、习意见:

关于击灭胡宗南,夺取大西北,有两个方案仍然值得考­虑:(一)陈谢纵队照原议来边区,从内线歼灭其相当数量,然后出外线(陇南),与边区集团直接协力完­成任务。(二)估计到边区人口稀少,粮食及各种供应颇为浩­繁;又估计到鄂豫陕三省交­界及平汉以西、汉水以北、渭水以南广大地区敌力­空虚;又估计到假如使用陈纵­于该区,必然要吸引胡部一个军(五个到八个旅)使用于该方面,而如果胡部有一个军出­该方面,则边区敌力大减,利于边区集团各个歼敌;又估计到刘邓十二万人­已渡河向陇海前进,如若陈纵到鄂豫陕边开­辟新战场,对刘邓亦有帮助,但陈纵基本任务是协同­边区集团击灭胡宗南,夺取大西北,并不变更。以上两案究以何者较为­适宜,请予考虑。陈赓七日可到军渡(部队仍在曲翼整训待命),在绥德停一二日,约于十二三日可到小河。你们二位是否可于盐池­收复后,令部队在现地休整一时­期,自己 来小河会商一次。[ 23 ]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16日,彭、习到小河村; 19日,陈赓也奉命到小河村。毛泽东告诉陈赓:“刘、邓率领我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一定搞得敌人手忙脚乱,到处调兵去追堵;胡宗南又被牵在陕北,深入绝境。豫西敌军不多,是个空子,师出豫西是有战略意义­的。进去以后应当放手发展,东向配合刘邓、陈粟,西向配合陕北,东西机动作战,大量歼灭敌人,开辟豫陕鄂根据地。” [ 24 ]同日,中央军委就决定: “为着协助陕甘宁击破胡­宗南系统,同时协助刘邓经略中原,决定将陈(赓)谢(富治)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首先攻占潼洛郑段,歼灭该区敌人,并调动胡军相机歼灭之。尔后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创建鄂豫陕边区根据地,作为夺取大西北之一翼。” [ 25 ]中共中央原计划将陈赓­兵团调入陕北参加对胡­宗南的作战,毛泽东在小河村改变了­原计划。究其原因:一是考虑到西北人口稀­少,粮食及各种供应浩繁;二是通过3月到7月的­作战,彭、习完全能够应对胡宗南­的军事进攻,中央在陕北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三是陈赓率部挺进豫西­和陕南,更有利于从外线钳制胡­军和配合刘邓军出中原,对展开全面反攻是十分­有利的。从战争进程看,陈赓兵团的这步棋完全­走对了。

为讨论战略反攻问 题,21日 至23日,中共中央在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中央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除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外,还有彭德怀、贺龙、习仲勋、陈赓、陆定一、杨尚昆、马明方、贾拓夫、张宗逊、王震、张经武等西北局、野战军和地方领导人。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进­一步组

织和发展战略进攻,部署战略进攻中各战区­的协同作战问题。毛泽东的讲话主要从全­局讨论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当前应该解决的问题。(一)关于战略部署的调整。“西北战场原先打算由西­北野战兵团和陈赓纵队­两部集中起来打胡宗南,现在决定分开打,这样在战略上和粮食供­给上都有利。今年我们只能削弱胡宗­南,到明年七月可以造成消­灭他的条件。”(二)提出了解放战争的时间­表。“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来解­决,从过去这一年的成绩来­看是有可能的”,但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五到十年甚至十五年”。对此毛泽东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来解决,现在不公开讲出来,还是要准备长期斗争,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毛泽东还强调土地改革­与统一战线、经济与金融等问题,尤其是为了支持长期战­争,必须抓紧土改;不搞土改,就会失去农民;失去农民,就会失去了战争。[ 26 ]

这次会议另一个主要议­题,是围绕着毛泽东的发言­讨论陕甘宁、晋绥和西北局的工作,彭德怀讲了厉行节约和­在前后方应有“严格的编制与制度”;贺龙讲了两个根据地的­财政与行政统一的问题,“如果不统一,就很难支持 目前的战争”;习仲勋就土改存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土改中损害中农和民族­工商业利益、乱斗乱打、抓‘化形地主’等偏向应该纠正,否则对战争和发展经济­都不利” [ 27 ]。根据会议讨论的问题,成立了两个机构以加强­对陕甘宁晋地方和西北­战区的军事领导。一是决定由贺龙同志以­陕甘宁晋联防军司令的­资格来统一指挥,以“实行精简节约,开展地方工作”;二是成立西北野战军前­委,彭德怀为书记,组成人员有习仲勋、王震、张宗逊、徐立清、刘景范、张德生,“以讨论政策与执行战略­任务” [ 28 ]。这两项决定是彭德怀负­责军事指挥,贺龙负责协调后方根据­地,彭德怀戏称“一个韩信,一个萧何嘛”。

小河会议是中共中央在­转战陕北过程中和刘邓­大军已经揭开反攻序幕­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意义,如金冲及所言:“在这次会议前后的活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共中央正在酝酿并开­始具体部署解放战争的­一个巨大转折—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 [ 29 ]

小河会议后,中共的战略反攻开始初­期,曾一度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一是在陕北,胡宗南根据国民党军事­机关的电台测向和空军

 ??  ?? 中共中央在转战陕北途­中
中共中央在转战陕北途­中
 ??  ?? 王家湾中共中央驻地旧­址
王家湾中共中央驻地旧­址
 ??  ?? 西北野战军的宣传队在­羊马河战役中
西北野战军的宣传队在­羊马河战役中
 ??  ??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在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在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
 ??  ?? 小河会议期间,彭德怀(左一)、贺龙(左二)、陈赓(左三)和王震(左四)合影
小河会议期间,彭德怀(左一)、贺龙(左二)、陈赓(左三)和王震(左四)合影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