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huang chunqiu

开国上将萧克的青年时­代

- 李月华

萧克( 1907 — 2008),湖南嘉禾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他19岁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不久就担任叶挺部代理­连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25岁任红八军军长; 27岁作为军团长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 29岁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成为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在十年的时间里,青年萧克经历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先遣西征等我军的重要­革命历程;从北伐到长征,青年萧克也由一名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北伐战士,一步步成长为运筹帷幄­的红军将领。

千里奔走,追寻革命

少年时代的萧克因为家­仇而弃文从武,逐渐走上革命道路。期间,他在求学、从军、信仰选择中遭遇了三次­人生抉择。在这三次抉择中,他分别做出了报考黄埔­军校、追随北伐“铁军”、上井冈山的抉择,经历了从湖南到广东,再从广东到湖南、湖北、浙江再折回湖北到江西,最后从江西到广东、湖南再回到江西的曲折­人生路, 21岁的他最终奔赴了­井冈山。

1923年初秋,萧克成为家乡嘉禾甲等­师范简习所的一名学生。在就读于建国湘军军官­学校的二哥萧克允的影­响下,他萌发了考军校的想法,并且定下了报考黄埔军­校的志向。之后他便在课余阅读《曾胡治兵语录》《孙子兵法》《步兵操典》等军事书籍,揣摩兵法,只等师范毕业。

1926年初,萧克完成学业。2月,他辞别父母,步行赴广东。辗转到达广州时,不巧黄埔军校第四期招­生已结束,他于是转而考上国 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第二期。不久,该校并入黄埔,他的黄埔梦想终得实现。7月,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宪兵团­任中士班长,正式步入军事生涯。

这时,北伐战争已经爆发,北伐军主力全面出征湖­南,很快打垮吴佩孚部队。7月中旬,湖南全境几乎都在北伐­军的控制之下了。没有参战机会的萧克决­定以回乡探亲为名向自­己的部队告假,千里追寻堂兄萧武慧所­在的“铁军”第四军。他从广州辗转追到武昌,哪知刚刚攻下武昌的第­四军又去了江西。10月中旬,折返长沙的萧克决定先­加入北伐军补充第五团­辎重队。

1927年初,第四军撤回武昌,从堂兄萧武

慧信中得知消息的萧克­决定立即离开当时在浙­江金华的补充团,到“铁军”去。3月,萧克终于加入叶挺任师­长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不久被分配到第七十一­团三连担任政治指导员,正式成为“铁军”的一员。此时,国民革命的形势正发生­急剧变化,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5月,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进步人士。在这血雨腥风和白色恐­怖的危急关头,胸怀革命理想的萧克在­三连连长郑鸣英的介绍­下于第二次北伐回师武­昌途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名始终跟党­走的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至死不渝。

8月1日,已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二营四连代理连长的萧­克,在中共中央的带领下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起义胜利后跟随起义部­队转战广东。与此同时,闽、赣、粤三省敌军开始联合“追剿”起义军,部队中开小差、病倒、叛逃的人不计其数,南征的起义军面临巨大­考验。9月底10月初,叶挺、贺龙部队在汤坑遭遇强­敌,被迫撤退至普宁流沙,再遇突袭,起义领导人只能分头疏­散,部队流散。萧克的连队约20人与­主力失去联系,成为孤军,很快被俘,先后被关押在潮阳、汕头。由于南昌起义部队依然­打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旗­号,而且叶挺部是广东李济­深旧部,萧克等并没有遭到迫害。他们被关了约一个月,就被遣散了,流落在广东街头。经过近两个月的流亡后,萧克回到湘南老家找到­了党组织。

勇带农军,施展才华

大革命时期,湘南是农民运动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这里汇集了全国最强大­的农军。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进入广东­占领军事要地三河坝之­后,进行了一次分兵,朱德、陈毅率领第二十五师驻­守三河坝,警戒敌人,以助叶、贺部队占领潮汕。叶、贺部队失利后,二十五师也暂时失去了­战略方向,朱德、陈毅在《湘南运动大纲》和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决定转战湘南,开辟根据地。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一支以二十五­师为主要骨干力量的南 昌起义军余部,经过“赣南三整”,同范石生部建立统一战­线,转战进入湘南,与中共宜章县委共同商­定了首先在宜章举行暴­动的计划。在嘉禾得知消息的萧克­迅速与宜章 石党支部接上头,参加了 石年关暴动,担任新成立的农民军— 石独立营的副营长。这是萧克军事生涯中第­一次带领农民军,并且他所带的农民军幸­运地成为第一支与毛泽­东率领的井冈山工农革­命军会师的湘南起义部­队。

湘南年关暴动胜利后,湘、粤两省军阀南北夹击湘­南起义军,形势越来越严峻。 石独立营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失去了联­系,独自在宜章西南山区打­游击,边打边扩充人员,发展成了有六百多人、六七十杆枪、三百多杆梭镖的宜章独­立营。坚持打了两个多月游击­后,萧克等判定主力部队定­是向东与罗霄山红军会­合,当即与营长龚楷率领六­百多人的梭镖营从骑田­岭向东进发,于4月中旬到达资兴县­龙溪洞,与毛泽东率领的从井冈­山下来寻找朱德、陈毅部队的秋收起义部­队撞个正着。毛泽东看着这支个个背­着梭镖的农民军,由衷感叹:“嚯,真是揭竿而起呀!”

井冈山胜利大会师后,宜章独立营被编入以湘­南农军为主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十九团,萧克任二十九团二营七­连连长。很快,国民党杨如轩部气势汹­汹地向红四军夹攻而来,二十九团作为前卫赶往­遂川县黄坳镇阻击敌人,萧克说服营长乘敌不备­先打过去,遂领第七连和另外两个­连率先冲进黄坳,与后续部队一起打垮了­朱培德二十七师八十一­团的先遣营。这是红四军自成立后的­首次胜利,开创了红四军三打永新、连续四次顺利粉碎国民­党军“进剿”的良好局面。青年萧克的作战指挥能­力在这一战中得以初显。

接下来的第一次反“会剿”中,红四军即将面临一次最­严峻的分裂,但20岁的萧克却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7月13日,红四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攻克酃县,参加“会剿”的湖南吴尚部队撤回茶­陵,红四军军委决定返回永­新,但思乡心切的农民军二­十九团部分官兵执意开­回湘南。经劝说无果,军部在民主治军观念下,勉强同意二十八、二十九团一起

回湘南,攻打郴州。7月24日,率先到达郴州的二十九­团完全不考虑城外有强­敌驻扎,擅自打响战斗,占领郴州城并停驻休整。当晚赶到城外的二十八­团即与城外强敌交上火,密集的枪声惊醒了城内­二十九团战士们的睡梦,一心回乡的战士不管战­事,纷纷往宜章方向逃窜,二十九团各部在未与敌­人交锋的情况下几乎全­部流散。只有萧克在危急关头保­持住了所带七连的完整­建制,带回了连队的六七十号­人。

萧克的带兵能力获得了­红四军领导层的充分肯­定,他很快被调到二十八团­一营二连当连长,该连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的一个营,是战斗力强的主力连队。在二十八团中,萧克从二连连长起步,历任一营副营长、二营党代表、二营营长,在井冈山上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萧克虽然回归正规军,但红四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期间,他被委以重任,再次带领农民军。

在赣南转战的红四军撤­离东固之后,经过艰难的游击跋涉,保存了实力,并在1929年2月下­旬占领了闽西中心城市­汀州。又于1929年

4月底围攻宁都城。宁都县城城墙高而宽,还加修一道外壕,红军围攻六天六夜,还没攻下来。萧克于是利用诱敌麻痹­术,保我军士气,挫敌军锐气,乘其不备,首先攻下敌人的城西门,打开局势,促使红军攻下了宁都城。这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之­后第一次攻下有敌人据­守的城市,萧克的作战指挥能力引­起了红四军第一纵队队­长林彪的重视。林彪把他从第一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调任为第­一纵队参谋长。

此后的红军在转战游击­中得到迅速扩充。1930年6月间,红一军团成立,下辖红四军和红十二军。原红四军一分为二:原来的第一、第二纵队和由闽西红军­一部编成的第三纵队,组成一个军,仍称红四军;原来的第三纵队和闽西­红十二军,组成一个军,仍称红十二军。萧克被任命为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这支部队是由闽西农民­军组成的,不好带,红四军领导林彪和罗荣­桓正是相信萧克能带好­农民军,才让他挑起如此重担。接下来,通过两场硬战的锻炼,他成功地把农民军改造­成了红军正规部队。

两个月后,力量不断壮大的红军计­划北上“窥袭南昌”,因南昌守敌兵力太强,调头向西计划打湖南浏­阳文家市。此时的三纵队经过两个­月的整训,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有­了很大进步。文家市战役对三纵队就­是一块试金石,这是它成立以来参加的­第一场大仗,负责在一纵队的左面展­开攻击。萧克指挥部队勇猛冲杀,进攻有序,很快就占领了左侧后阵­地。战役取得了胜利,农民军的武器装备大大­得到改善,士气也大大提振。

10月4日,红军攻打吉安,第三纵队便是前卫了,担负主要作战任务,首先是攻打吉安北面的­敌军重要防御阵地骡子­山。拂晓时分,三纵队很快攻下了骡子­山,一鼓作气打败这条防线­上的守敌,占领了城北的雷公桥。萧克指挥部队对吉安北­门发起猛攻,打头阵的一连迅即破门­冲进城里。但因后援部队未到达,只好撤出。晚上,红军再次对吉安城发起­全面攻击。三纵队沿赣江向城东进­击,发现逃敌乘船向下游逃­窜,萧克迅速组织追击,缴获4条敌船。农

民军手中的梭镖得以全­部换成步枪,作战实力进一步提升。第二天上午,红军占领了吉安。

这场大战确实极大地锻­炼了红军。萧克的第三纵队脱胎换­骨,由农民军蜕变为正规红­军。进了吉安城后,红军扩编,第三纵队改为红四军十­二师,萧克任红十二师师长。这时,萧克以擅长带领农民军­在红军中出了名。1931年6月中旬,萧克再次被委任为独立­五师师长,又一次带领农民部队。经验丰富的萧克不负众­望,很快就把独立五师也带­成能打硬仗的队伍了。

6月下旬,蒋介石调动30万大军­从南城、吉安、永丰、乐安扑向根据地,当时的红军主力还分散­在闽西、赣南等地界,没有集中起来,正在筹建中的湘赣中央­苏区面临严重威胁,驻守在吉安富田附近的­独立五师紧急在东固与­富田交界的九层岭、观音岩一带构筑了防御­阵地,成功阻击了从吉安方向­扑来的敌人,为红军主力回师苏区粉­碎“围剿”争取了时间。独立五师可谓为第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智勇双全,终成将才

1932年9月, 25岁的萧克迎来了他­军事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被调到湘赣军区担任红­八军军长,开始担任一个独立战略­区域的红军主力的主要­军事领导。湘赣苏区包括赣西南、湘东南一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东与中央苏区隔赣江相­邻,北与湘鄂赣苏区隔袁水、修水相望,是中央苏区的战略侧翼,在中央战略全局中所处­地位十分重要。

11月初,国民党对苏区反动第四­次“围剿”,试图先歼灭鄂豫皖、湘鄂西、湘赣苏区的外围红军,再集中进攻中央苏区。国民党派出10个师、8万余兵力向湘赣苏区­的中心永新县合围过来。而此时的红八军才有3­个师、2700多人,双方力量悬殊。萧克决定放弃死守根据­地,采用奔袭战术逐步消灭­敌军。首先是舍近求远,攻打力量较弱的遂川驻­军,采用佯攻战术设伏歼灭­敌人两个营、一个机枪连后迅速撤离。之后,将目标锁定为敌人的军­需物资基地茶陵,等候战机。5月,据守莲花的敌六十三师­物资告急,向茶陵的国民党湘军求­援,派出4个 营、1个骑兵连前往茶陵调­取。茶陵独立团得知消息后­迅速向红八军送出了情­报,萧克闻讯后迅速指挥红­八军、独立第十二师和茶陵独­立团赶往茶陵与莲花交­界的九渡冲分三路设伏,两次诱敌中计,第一次打掉敌军前卫两­个营,第二次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敌六十三师­师长亲自率来增援的两­个团,大获成功。

半个月后,好戏再度上演。茶陵押送物资的敌军精­锐部队又从茶陵向莲花­开进,这次的运输队都是敌十­五师、六十三师、十九师抽调的精兵强将,有五个团,兵力比湘赣苏区红军庞­大。经过上次九渡冲战役,萧克对自己的战略战术­充满信心,强敌面前亦是成竹在胸。红军决定利用棠市的有­利地形再次设伏,先回避敌军主力,专门从侧面打敌人中间­和后尾的一个团及大批­辎重行李。棠市战役又以大胜告结,俘敌600多人,截获大批物资,而湘赣红军伤亡只有四­五十人。

九渡冲和棠市两次战役­都是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通过这两次关键战

役,红八军打破了敌人对湘­赣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此时的萧克在战略思想­和战术运用上趋成熟,充分展现了他堪任独立­军区军事负责人的谋略­和才干。不久,党中央很快又要交给他­新的历史重任了。

挥师西进,开启长征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屡战不利,准备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7月23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萧克所在的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率先撤离湘赣苏区,向西转移到湖南中部去­谋求发展,以便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进行侦查、探路。

任弼时、萧克等人立即组织红六­军团于8月7日由江西­遂川的横石出发,踏上了西进的征途。经日夜兼程行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防线,于11日到达了湖南桂­东县的寨前圩。12日,在寨前圩召开了连以上­干部的誓师大会,庆祝突围胜利。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由任弼时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萧克为军团长兼红十七­师师长,王震为军团政委兼红十­七师政委。

成功突围的红六军团引­来了湘、桂两省军 阀追击,红六军团改变了之前定­在湘南停留的计划,当晚即从寨前圩出发,绕桂阳,占新田,到达湘江右岸一带,准备抢渡湘江,向新化、溆浦挺进。追击的湖南军阀何键部­发现红六军团的意图后,立即调重兵防守湘江,同时桂军分两路堵住西­线。危急关头,萧克等军团领导决定放­弃由零陵地区强渡湘江­的计划,调头东行,打算在阳明山地区建立­根据地。到达后,发现阳明山地区地形、民情都不适合发展根据­地,果断放弃原计划,进入白果市,终于跳出四倍于红六军­团的敌军包围圈。接着日夜兼程赶到嘉禾,敌军继续追来,萧克等指挥军队折而向­西,从江华、道县之间渡过湘江支流­潇水,进入广西全县、灌阳交界地,击溃敌军八个团,于9月4日上午终于顺­利西渡湘江。

渡江到达西延后,9月8日,红六军团接到中革军委­训令,要求部队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原红二军团)会合,一起在湘西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牵制敌人,直接配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当天,红六军团即出发向西行­进。此时,湘、桂、黔三省敌军集结防守红­六军团,萧克等夺路南下,占通道,渡渠水,西入贵州。10月,红三军判断西征的红六­军团可能前来同红三军­会合,贺龙、关向应亲率主力南下接­应。10月24日,两军在贵州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原番号。红二军、红六军团结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联手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也开始长征。长征路上接到红军司令­部要求他们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电令。红二、六军团接令后北渡金沙­江,又连续翻越三座大雪山,终于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5日,红二、六军团在甘孜地区接到­中革军委电令,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萧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委。

29岁的萧克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  ?? 学生时代的萧克
学生时代的萧克
 ??  ?? 正在给部队战士讲课的­萧克
正在给部队战士讲课的­萧克
 ??  ?? 1932年10月,萧克到永新县任红八军­军长,成为一个独立战区——湘赣苏区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2年10月,萧克到永新县任红八军­军长,成为一个独立战区——湘赣苏区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  ?? 萧克(左二)与红二方面军的部分干­部陈伯钧、关向应、王震、甘泗淇(从右至左)合影
萧克(左二)与红二方面军的部分干­部陈伯钧、关向应、王震、甘泗淇(从右至左)合影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