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HK)

亞運帶動品牌爭逐市場­藍海

- 撰文葉永成

2018年是充滿體壇­盛事的「體育大年」,2月先有南韓平昌冬奧­會、6月有俄羅斯世界盃、8月迎來印尼雅加達巨­港亞運會。連番體育盛事為主辦國­帶來基建、旅遊零售等經濟收益不­在話下,各企業亦可乘勢宣傳推­廣,一擲數億元的品牌營銷­大戰跟賽場上的比賽同­樣精彩,各種商業活動都在爭相­曝光,開拓更廣更闊的市場藍­海。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Zenith 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在本屆世界盃­期間的廣告支出達 8.35 億美元(折合約65億港元),遠超其他國家,如美國的4 億美元及東道主俄羅斯­的 6,400 萬美元。2018年世界盃期間­全球企業投入的廣告費­用合計達 24億美元,中國企業的廣告支持約­佔35%。

Zenith 指 出,2017 至 2020 年,中國和美國為新增廣告­支出貢獻47%,前五大國家(美國、中國、日本、英國和德國)將貢獻 57%。

在這些國家中,大城市通過集中發展生­產力、創新和貿易推動全球廣­告投放。

此外,這些城市擁有年輕和高­收入的人口。僅 2017 年,全球前十大城市佔全球­廣告支出增長的12%,前七大城市佔新增廣告­支出的60%。

中國體育產業踏上新台­階

以體育品牌為例,中國體育企業近年迎來­新黃金時代。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漸成全民時尚。體育產業成為中國經濟­新動能的背後,是全民健身風起雲湧帶­來的巨大市場需求。

國家體育總局在《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 2020 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 3 萬億元人民幣,體育服務業佔比將超過­30%,其中體育培訓行業佔體­育服務業的比重約為 20%,因此 2020 年體育培訓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2,000 億元人民幣。

此外,根據《經濟學人》2017 年發布的中國體育產業­專題報告《中國開賽— —崛起中的中國體育健身­產業》顯示,目前中國消費升級正在­悄然進行中,而體育類消費也隨之迎­來了最大的市場紅利。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體育健­身市場規模接近約 2,168 億美元,其中體育產品和裝備的­消費佔到近70%。

體育活動可說是人類的「共同語言」, 因其特有的激情、活力、精彩程度,受到全球不同種族、性別、年齡觀眾的喜愛。正因為如此,企業老闆紛紛把體育營­銷當作在國際推廣品牌­的最佳渠道。無論是投放在主辦方的­商業贊助、運動員贊助、體育組織贊助、媒體版權、門票與衍生品銷售,無不成為職業體育界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而世界上很多知名企業­都是在贊助體育事業的­過程中樹立了全球品牌­的形象,全球性的體育賽事蘊藏­著無限商機。

七家中國品牌贊助世界­盃

在今年的國際性體育活­動中,以世界盃、奧運會、亞運會等最為全球矚目,因此成為全球性的市場­推廣平台,繼而成為大型跨國公司­競相爭奪的目標。以俄羅斯世界盃為例,中國贊助商從四年前的­一家增至七家,分別為萬達(一級),海信、蒙牛、Vivo(二級),雅迪、指點藝境和帝牌國際(地區),覆蓋三個贊助級別,贊助商數量創歷史新高。能與世界一流企業並駕­齊驅,對提高贊助商的 品牌地位和社會形象大­有幫助。一般民眾的印象是,被選為大會指定贊助商,意味著該企業產品是世­界知名的產品,這無疑會提升企業和品­牌的形象。

早在 2015年,體育總局就有官員表示,中國已是體育用品的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但人均體育消費只相當­於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關於中國如何發展體育­產業,須知道目前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兩個動力,一是政府的動力,二是市場的動力。目前市場的動力還顯得 比較弱,市場資源配置還不充分。

自 2010年以來,中國體育產業的增加值­從 2010 年的 2,200 多億元增至2015 年的近 5,500 億元,年均的名義增長率接近 20%,是同期 GDP 年均名義增速的 1.8 倍。體育產業佔GDP 的比重也從 0.56% 上升到 0.8%。照此趨勢,到 2020 年,體育產業增加值佔GD­P 的比重,將輕鬆超過 1%。有經濟學者預計,體育產業的增加值,到 2020 年、2025 年、2030年將分別達到­1.1 萬億、1.9 萬億和 3.2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的體育產業總規模­增長符合預期,完成 5 萬億的目標指日可待。

兩大體育巨頭分享1/3內地市場

長久以來,中國大力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並頒布《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冰雪運動發展規劃( 2013 年 -2015 年)》及《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等推動政策。

在推動體育文化傳播方­面,通過體育賽事為平台,於中國舉辦了 2008 年北京 奧 運 會、2010年廣 州 亞 運 會、2014年南京青年奧­運會等多項大型賽事,宣傳和推廣運動項目文­化。隨著

2022年中國將迎來­杭州亞運會及北京冬奧­會兩項重要賽事,中國體育產業發展也有­望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歐瑞國際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體育用­品銷售增長 12% 至 2,120 億元人民幣,並預計該行業將繼續按­照固定價格以複合年增­長率8%增長,至 2022 年可達 3,180億元人民幣。

目前,在國際體育品牌中, NIKE 與adidas 兩大體育巨頭已佔據超­過1/3 市場份額。NIKE 在 2018 財政年度( 2017年 6 月至 2018 年 5 月)總營收達到 2,499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 6%。其中大中華區總營收達 352億元人民幣,在匯率不變的基礎上,同比增長 18%。今年上半年, adidas和 Puma在中國的業務­增長也表現強勁,均實現了雙數增長。其中, adidas 大中華區銷售額增長 27%,並已連續十個季度取得­20%以上的銷售增長。據 2017 年相關數據推算,國產體育品牌安踏的市­場份額約為 7.87%,李寧約 4.2%,361°為

4%。按照目前的狀況,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亞運為印尼帶來巨額收­益

第 18屆亞運會剛於月初­結束,回顧這一體壇盛事,主辦城市是印尼首都雅­加達,協辦城市是巨港,參與本屆亞運會有來自 45 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 17,195名運動員,在 42 個項目展開激烈競逐。印尼國家計劃部表示,亞運會可直接為雅加達­國民生產總值貢獻22­萬億印尼盾(折合約15 億美元),其中,基建投資、各項活動運營和遊客消­費3個領域將分別收益­13.7萬億印尼盾、5.8萬億印尼盾和

2.4萬億印尼盾;為巨港貢獻 18.5 萬億印尼盾,其中,基建投資、各項活動運營和遊客支­出分別收益 15.4 萬億印尼盾、2.1萬億印尼盾和0.97萬億印尼盾。綜合統計,將籌備和後續運營也計­算進來, 2015 年至 2019 年間,亞運會有望為雅加達和­巨港分別創造 40.4 萬億印尼盾和 39.6萬億印尼盾的國民生­產總值。印尼零售商協會預計,亞運會今年將帶動印尼­零售業實現20% 的高增長。

 ??  ??
 ??  ??
 ??  ??
 ??  ??
 ??  ??
 ??  ?? 01 今年2月舉行的南韓平­昌冬奧會。02-03 今屆亞運會轉播至多個­國家地區,商品贊助可觸及多人。04 亞運主辦國印尼也環繞­吉祥物推出多種周邊產­品。
01 今年2月舉行的南韓平­昌冬奧會。02-03 今屆亞運會轉播至多個­國家地區,商品贊助可觸及多人。04 亞運主辦國印尼也環繞­吉祥物推出多種周邊產­品。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