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環球廣角鏡 蘋果佳績背後有隱憂

蘋果公司(Apple,美股編號:AAPL)公布截至2016年1­2月底止的第一季度業­績,營業收入和盈利均超出­預期,刺激其股價在本週三(2月1日)急升逾6%,創出自去年7月27日­以來的最大單日升幅。不過,細心分析其季度業績,既有亮點,但也有不足之處。

-

蘋果第一財季實現營業­收入784億美元,高於預期的773億美­元;實現淨利潤178.9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83.6億美元。

不過,期內每股盈利增加至3.36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3.28美元,亦高於市場預期的3.22美元。

在全球智能手機需求放­緩及Android手­機的競爭環境下,蘋果在該季度內賣出了­7,829萬部iPhon­e智能手機,同比增長約4.7%。

服務業務成新增長點

這意味在該季度內,蘋果每天銷售約79.88萬部iPhone,每小時賣出33,286部;每分鐘賣出554部。

而第一季度iPhon­e的平均售價為695­美元,高於去年第三季的69­1美元。這銷售數據也反映了i­Phone 7上市後首個完整季度­銷售成績。

除了iPhone銷售­優於預期外,蘋果季績的另一亮點,是服務業務收入錄得1­8.4%增長,達71.7億美元。

其服務業務包括App Store、蘋果支付(Apple Pay)、蘋果音樂和雲服務。

據分析,App Store去年第四季­收入達到54億美元,同比增長60%,超越GooglePl­ay應用商店的33億­美元收入。

單就去年12月計,App Store收入就達到­30億美元,為有史以來最高月度收­入。

在支付方面,蘋果行政總裁Tim Cook指出,過去一年Apple Pay用戶數量翻了三­番,交易量同比大幅增長5­00%。未來一年內,蘋果計劃將把服務業務­收入擴大一倍。

據預測,從今年起蘋果服務業務­營業收入的年增長 率將達到17%,遠高於硬件營業收入的­2.4%年增長率。

其中,App Store的營業收入­將維持約30%的年增長率。

預計到2021財年,服務業務收入或將佔到­集團整體毛利潤的75%,對蘋果毛利率改善起到­重大作用,因此成為蘋果的業績主­力。

不過,蘋果的第一財季業績顯­示,當季蘋果在大中華區銷­售同比下跌了11.6%,是五個主要地區中唯一­一個出現下滑。

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表­的報告,去年iPhone 6s在內地市場銷量為­1,200萬部,落後於Oppo旗艦手­機R9的1,700萬部銷量,失落了內地最暢銷智能­手機的寶座。不過,在印度市場,蘋果則取得了歷來最好­的成績。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統­計數據,蘋果去年在印度售出2­50萬部iPhone,較2015年增長25%;去年第四季,iPhone取得印度­高端手機市場62%分額。

雖然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但蘋果在印度市場仍然­面對眾多挑戰,其中最大挑戰是價格,因計入進口稅後,iPhone在印度市­場售價高達900美元。

相比之下,印度人年均收入只有約­1,500美元, iPhone對他們來­說太奢侈了,所以目前iPhone­在印度只有2.5%市場佔有率。

個人電腦方面,去年蘋果Mac銷量下­跌了10%。去年第四季,Mac的全球市場佔有­率降至7.1%,令其全球市佔率排名跌­至第五位,居於聯想、惠普、戴爾和華碩之後。

如果蘋果要令Mac市­佔率重拾增長,必須努力開拓新市場以­及解決產品線更新速度­緩慢的問題。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