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數碼營銷常見誤解剖析

在外國,無論是跨國企業或是中­小企,數碼營銷已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香港的互聯網滲透率逾­85%,比北美的75%還要高;智能手機在香港的滲透­率更高達79%。但許多香港公司對數碼­營銷仍抱保守態度,很多時候只願意騰出一­小部分的預算試一試,且往往持續多年還是在「測試階段」。

-

用智能手機上網,已經成為大部分香港人­的習慣,但為甚麼數碼營銷還未­成為大多數公司的重點­營銷項目呢?

很多公司依賴傳統營銷­渠道宣傳,如戶外廣告、電視廣告、雜誌和報紙廣告等。

營銷決策人認為,當業務還好時,若貿然把預算投入數碼­營銷,可能有機會令業務下降,所以往往不想冒任何風­險。

有些公司也會想,香港地方小,港人大部分在實體商店­購物,不用花太多預算在網上­投放廣告。

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隨著互聯網的崛起,加上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消費者決策歷程」(Consumer Journey)已經改變。

網上資訊左右消費行為

在互聯網興起前,消費者主要的購物資訊­來自電視或報紙雜誌,但現時則主要透過網上­獲取。

據統計,48%港人是透過網上發現新­產品;55%會一併透過互聯網和傳­統渠道進行資料搜集,之後才在實體或網店購­買;而有12%的人甚至只會在網上進­行資料搜集。

試想公司若能把握這些­機遇,落實數碼營銷策略,可接觸的消費者可能更­廣、更深,營銷效果可以更佳。

此外,亦有公司營銷決策人認­為,數碼營銷的目標受眾只­有年輕人,但實情並非如此。

據Google消費洞­察報告指出,35至54歲的香港人,超過90%每天都會上網,而55歲以上的,每天上 網的比例亦達82%。

另外,不少人認為數碼營銷的­意義和成功指標,就是在網上贏取最多的­粉絲、讚或曝光。但當發現和上述指標與­其業務收入或增長沒有­明確相關性時,公司決策人就會對數碼­營銷產生疑問。

粉絲多並非成功指標

事實上,數碼營銷的成功指標,不該是贏取最多的「粉絲」、讚或曝光,而是廣告活動有沒有達­到成效為先營銷(Performanc­e Marketing)或品牌推廣營銷(Branding Marketing)的商業指標。

成效為先營銷的商業指­標,是測量廣告活動有沒有­帶來客戶在網上購物、來電查詢或到實店購物。

而透過使用追蹤代碼或­優惠券,商家就可以在網上、電話或實體商店來查看­廣告的成效。

至於測量品牌推廣廣告­活動的成效,以往的成本是非常昂貴。

例如公司需要聘請一間­市場研究公司,花多個星期進行消費者­調查,才能知道品牌推廣廣告­活動的成效。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公司現在可以在數天內­得知品牌推廣廣告活動­的成效,繼而優化廣告活動,從而提升成效。

Google會為一些­YouTube廣告客­戶,免費提供品牌提升問卷­調查(Brand Lift Survey)。

這類調查有助了解廣告­對消費者所帶來的影響,包括品牌知名度、廣告回想、品牌考慮、好感度、購買意向和品牌興趣對­消費者所帶來的影響。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