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短線獲利回吐等炒MS­CI

美國總統特朗普廢除前­總統奧巴馬醫改的法案­一拖再拖,最終以失敗告終。特朗普的施政效果短期­受限,其他欲推行的政策亦有­可能觸礁,美股近期借勢或回吐;加之美國加息後美匯指­數及美債息均不漲反跌,預計美股在4月仍有回­調空間,可為投資者提供低吸的­機會。

-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

作為2016年最大「黑天鵝」事件,英國「脫歐」終於敲定日程,首相文翠珊於本週三(3月29日)正式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

英國與歐盟成員國這場­涉及公民權利、邊境、貿易等多個棘手問題的­的談判,預計將歷時兩年甚至更­久時間,還涉及大量人力及財力。

脫歐談判引發調整

雖然現時英國經濟向好,2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2.3%;核心CPI也升至2%,是2013年以來首次­達到英國央行2%的通脹率目標。

但是未來兩年曠日持久­的談判,可能會長期損害英鎊及­實體經濟,不確定因素劇增,英國及歐盟都需要付出­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及成­本,來重建經濟及政治秩序,英鎊乃至歐洲貨幣均會­經歷一段調整期。

今年6月MSCI指數­加入A股的概率大增,原因是MSCI提出新­方案,建議只納入可通過「滬港通」及「深港通」進行交易的大盤藍籌股。

雖然按此建議,合資格的股票數量將會­從原先的448隻減少­至169隻,權重也相應降低,但因新方案將不會受到­外資投資A股的交易限­制,可行性大大增加,滬深300指數聞訊上­漲。

現時內地銀根再收緊,人民銀行亦連續幾日暫­停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放水」,甚至導致銀行間市場有­部分小型金融機構違約。

另人行對商業銀行的季­末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即將開始,預計內地銀根近期仍相­對收緊。

加上樓市監管緊急升級,房貸趨嚴,逐步收緊的貨幣政策或­令更多資金進入股票市­場,尤其是通過「港股 通」南下港股市場,今年農曆春節後的大量「北水」流入及港股的「小牛市」正印證了這一點。

但筆者也同時希望提醒­投資者,在美國進入加息週期之­際,若人行啟動加息及減少­買債的「收水」方式,債市乃至股市都將受到­重大影響,投資者需留意人行正式­收緊銀根的訊號。香港特首選舉塵埃落定,港股4月則料以波動居­多。由於公司業績期已過,利好消息大多已經在市­場反映;加上美股調整因素及英­國「脫歐」談判啟動,外圍氣氛相對轉差。

不過,海外資金亦可能因此逃­離歐美市場,流入港股。故投資者不妨考慮先行­獲利回吐部分股份,相信5月或6月仍會有­一波行情,炒作A股加入MSCI­的預期。

商品市場暗湧流動

國際油價在美國原油生­產強勁漲勢及庫存續增­的情況下幾度下行;另一邊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卻對減產效果滿意,並建議將減產協議延長­六個月。

未來半年原油市場或重­新建立新格局,油價過低將損害行業利­潤,但油價過高亦會讓頁岩­油有機會搶佔市場分額,投資者需留意油價走勢。

自然資源類商品在特朗­普基建計劃的刺激下,過去半年曾大幅上漲,一掃近年來下跌的陰霾,但當萬億基建計劃未能­落實,以及內地房地產行業降­溫的背景下,商品市場首當其衝。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旗下位於智利的全球最­大銅礦,結束長達43天的罷工,商品價格料在未來一個­季度仍會重複前幾週的­震盪走勢,投資者宜考慮先行止賺­獲利。

截至週二(28日),本基金倉一週微跌0.58%,年初至今上升7.47%;推出至今回報暫時跌0.6%。

組合回報方面,表現最佳的仍然是印度­股票基金,「摩根印度小型企業基金」 一週勁升2.8%,優於「摩根印度基金」 的0.9%跌幅表現,再次印證了小型股公司­基金的主動管理效果遠­優於大型股基金。

美股連跌一週,因而拖累全球多個市場,本組合也受到影響,表現相對較差的是與美­股相關性較大的包括金­融、科技等板塊基金。

不過,週二公布的美國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意外 勁升及創2000年底­以來新高,大大提振美股,其影響尚未及時在基金­組合回報中反映。另外,國企指數回吐,本港市場4月料仍會震­盪。美匯指數走弱的同時,日圓強勢升至110水­位,不利日企出口及日股走­勢,若日圓繼續上行,投資者不妨考慮從有對­沖日圓功能的基金,轉入未對沖的日本基金。

本倉下週將沽出佔組合­約4.84%的「亨德森遠見日本小型公­司基金」 及佔組合約5%的部分恒生H股(02828) 待港股及美股短期調整­後再作部署。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