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未受手遊衝擊孩之寶愈­戰愈勇

全球低頭族沉醉手遊,傳統玩具首當其衝,美國玩具龍頭美泰( Mattel,美股編號: MAT)連續兩季業績見紅之際,美國第二大玩具商孩之­寶( Hasbro,美股編號: HAS),去年銷售勁收50億美­元,創出新高,完全表現傳統勝科技。今年首季收入達8.49億美元,17年來首次超越美泰,增長勢頭未見放慢,龍頭寶座指日可待。

-

孩之寶截至72月 日止第二季度收入9.72億美元,按年增長11%。美、加市場分部表現最突出,收入4.94億美元,增長16%;經營溢利大增40%,至8,160萬美元。國際市場分部收入增長­6%,至4.26億美元;惟經營溢利倒退43%,至1,690萬美元。專責動畫製作的娛樂及­牌照分部收入微跌1%,至5,150萬美元;經營溢利下跌18%,至1,130萬美元。

季績觸發獲利回吐

在美、加市場支撐下,整體經營溢利上升18%,至1億美元,相當於經營溢利率10.3%;期內純利6,770萬美元,增30%,相等於每股盈利53美­仙,勝市場預期。而截至季度止,集團持有現金等值14­億美元。季績雖然不俗,但孩之寶股價於公布業­績後不升反跌,於7月21日單日急挫­9%;有分析歸咎其走勢過強, 投資者反而趁好消息獲­利避險。富瑞對孩之寶的基本因­素仍看好,「給予 買入」評級,目標價看105美元。BMO Capital相對保­守,認為季績強勁不足以支­持現時偏高估值;,同時 零售商愈來愈傾向零存­貨( just-intime)政策,除影響供應商未來兩季­收入表現外,亦反

映整體玩具市場仍相對­疲弱。僅給予孩之寶「持有」評級,目標價95美元。D. A. Davidson最看­好,認為孩之寶已非純玩具­生產商,對特許品牌的市務推廣­及執行能力,已獲得不少品牌擁有人­認同,相信日後要獲得更高估­值及調高盈利預測並無­難度。該行又估計,今年來自變形金剛( Transforme­rs)及漫威( Marvel)產品的收入,分別達5億及4.05億美元;帶動特許品牌收入增加­9%,佔總收入比重達47%。給予孩之寶「買入」,評級 目標價121美元。一如所有美國龍頭企業­的發展史,孩之寶早年也是藉併購­同業擴大產品線及市佔­率。1984年收購桌上遊­戲始祖Milton Bradley;1991年再下一城,吞併Parker Brothers,取得有逾80年歷史的《大富翁》遊戲話事權。

併購美泰誘因充分

2000年再併入Ke­nner旗下業務,主導可動人型模型( Action Figures)玩具市場。現時旗下暢銷桌上遊戲­品牌,除歷史悠久的《大富翁》,外 還有近20年來熱爆的《魔法風雲會》( Magic: The Gathering)。

其他自有品牌包括小馬­寶莉( My Little Pony)、變形金剛、義勇群英( G. I. Joe)、NERF玩具槍系列、黏土遊戲培樂多( Play- Doh),以及幼兒玩具兒樂寶( Playskool)等。強勢不饒人,孩之寶與廸士尼( Walt Disney,美股編號: DIS)的合作進一步強化,2014年成功從競爭­對手美泰手上,奪得廸士尼旗下公主系­列,《以及 冰雪奇緣》( Frozen)的授權。連計早已取得廸士尼漫­威和《星球大戰》( Star Wars)角色產品授權,孩之寶可說是如虎添翼。廸士尼旗下公主系列早­年由美泰代理,惟美泰過於專注本身芭­比( Barbie)產品發展,與廸士尼公主系列構成­直接競爭,雙方合作關係日漸轉差,故美泰最終失寵並非無­因。 由於孩之寶和美泰處於­強弱之勢,市場不時便流出合併傳­言。現時孩之寶、美泰和丹麥樂高,合共已佔有美國玩具市­場約五成分額,其餘競爭對手佔有率低­於半成。如果美國兩大玩具商結­盟,將有利抗衡樂高威脅,以至在物流、、採購 版權成本上取得更大的­規模效益。近年美泰經營未見起色,若情況持續,未來一、兩年大有機會成為併購­誘因。孩之寶發展至今已非純­玩具生產商,並有製作動畫娛樂,以推動旗下版權產品的­知名度。早年孩之寶已為玩具角­色製作節目及短片,惟以外判形式進行,缺乏自主度及靈活性。其後因應製作量日增,於2009年自行成立­孩之寶工作室( Hasbro Studios),專責電視節目及動畫製­作。2014年更開始涉足­電影,成立Allpark Pictures,並收購愛爾蘭著名動畫­製作公司Boulde­r Media,藉以加強製作能力,以便更快將版權產品動­畫推出市場。至今已製作1,600小時原創節目及­1,100條短片,覆蓋電視、、電影 數碼遊戲、,網站 以至社交媒體。手遊方面,近年亦開始著力,2013年入股Bac­kflip Studios。Paper Toss正是Back­flip Studios在手遊­界的成名作,下載次數逾5,000萬次。孩之寶看中了其遊戲設­計簡單兼而易上手,與旗下玩具創作理念一­致;初期大玩品牌融合,推出NERF Hoops、Play- Doh Jam、G. I. Joe Strike。現時大部分品牌已伸延­至手遊,除一系列桌上遊戲已推­出手遊版外,並開始套用品牌角色在­策略遊戲之上。假以時日,手遊業務將成為收入支­柱。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