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貧窮藝術先驅庫奈里斯

-

貧窮藝術,是1960年代在歐洲­出現,是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前衛藝術運動。貧窮藝術家選用廢舊品­和日常材料或被忽視的­材料作為表現媒介,他們堅信,現代性帶來的影響,會讓人們失去對記憶、對過往遺蹟的感受力。因此他們致力於對比新­和舊的事物,以體現人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 藝術家雅尼斯.庫奈里斯( Jannis Kounellis)為起源於1967年的­貧窮藝術流派的領軍人­物。1936年,庫奈里斯出生於希臘雅­典的比雷埃夫斯; 1956年他遷往意大­利羅馬,入讀羅馬美術學院,師承上世紀意大利舉足­輕重的藝術家托蒂夏洛­亞。庫奈里斯多次講到自己­是希臘人,但同時也把自己視為意­大利藝術家,沉浸於意大利的文化遺­產之中。1967年,庫奈里斯參加杰馬諾 · 切蘭( Germano Celant)在熱 那亞舉辦的著名貧窮藝­術聯展,一舉成為這場藝術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

擅以日常元素為表現媒­介

其作品常將多種元素並­置,包括床架、、門 架子等現成品,以及石頭、棉花、羊毛、煤塊、、火 煙灰等自然材料,並成為他的一種特色,有時其作品甚至使用動­物作為素材。庫奈里斯的創作,受過多位藝術家的影響,包括盧齊歐.封塔納( Lucio Fontana)、傑克遜.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弗朗茲.柯蘭

( Franz Kline)等。他拓闊了當代藝術的邊­界,尤其是繪畫的可能性,其創作反映了我們周邊­不斷變化的世界,同時亦與他本身的傳統­和文化,有深切的呼應。1969年,庫奈里斯的創作出現轉­捩點。當時他將一群馬拴到他­舉辦展覽的阿蒂科畫廊( Galleria L'Attico)展覽房間的牆上。他不僅展示動物本身,還展示它們的嘶鳴、聲音和氣味。從這時開始,他拋棄了繪畫,改而穿梭於空間、材質與時間的無限與相­對存在之中。相隔40多年,2014年在倫敦佳士­得的一場拍賣,令貧窮藝術重新被關注。最近, Massimo De Carlo畫廊更把貧­窮藝術靈魂人物庫奈里­斯的作品帶到亞洲,並在港舉行首場個展。由於貧窮藝術作品的市­場一向表現穩定良好,庫奈里斯2017年於­羅馬逝世,其創作生涯和作品再 受注視。Massimo De Carlo的展覽,讓亞洲的觀眾一睹庫奈­里斯大作的風采。這次於Massimo De Carlo畫廊舉行的­小型回顧展,向觀眾展示庫奈里斯在­1983年至2012­年間創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覽探討了庫奈里斯的­平面和裝置藝術中,對實物的使用,包括由石頭、羽毛等自然材料,及刀或鞋子等人造物品­等現成品。

作品獲重量級機構收藏

展出的大部分作品,都由深色的鐵板組成,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冶­金物品,讓人回想起二十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意大利的工業景觀,印證了庫奈里斯拋棄舊­有的傳統藝術模式。是次展覽的作品,是庫奈里斯創作生涯的­一個概括,《無題》( 2012)在鐵鋼吊鈎上垂直懸掛­鋒利的廚刀。有別於庫奈里斯其他作­品中的刀片表現方式,《無題》( 2012)讓 刀子的一側向著觀眾,刀的尖端非常接近地面。儘管作品中的物體屬於­靜態,刀懸掛狀態的不穩定性­以及靠近地面的位置,傳達了暴力懸念,刀落地的可能性也增強­了潛在暴力的張力。懸念狀態,是藝術家創作中相當頻­繁想要表達的感覺。另一作品《無題》( 1994)是由一對鐵板並以三根­吊鈎懸掛三盞油燈所組­成的雙連畫。兩塊鐵板被兩種不同類­型的材料覆蓋,左側是鉛板,右側是軍用毯子。庫奈里斯以使用低調且­俗世的材料創作而聞名,這種創作模式使他與貧­窮運動緊密聯繫在一起。歷年多家重量級國際機­構,都收藏了庫奈里斯的作­品,也為庫奈里斯舉辦了個­展,例如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漢堡美術館、羅馬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柏林新國家畫廊,和拿坡里當代藝術館。

 ??  ??
 ??  ?? 《無題》( 1991)。(圖片由作者提供)
《無題》( 1991)。(圖片由作者提供)
 ?? 《無題》( 2008)。(圖片由作者提供) ??
《無題》( 2008)。(圖片由作者提供)
 ?? 《無題》( 2012)。(圖片由作者提供) ??
《無題》( 2012)。(圖片由作者提供)
 ?? 《無題》( 2010)。(圖片由作者提供) ??
《無題》( 2010)。(圖片由作者提供)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