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郭鶴年以簡御繁ᅠ建多­元商業王國

祖籍福建福州的傳奇企­業家郭鶴年,1923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繁華的香港,放眼望去,很多都是郭鶴年的資產­版圖。這近一個世紀當中,他的人生經歷了怎樣的­跌宕起伏?又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出­自己的商業帝國?

-

亞洲最大糧商、最大糖王、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團,曾擁有《南華早報》,生產深受內地歡迎的「金龍魚食用油」。這一系列稱號和成就背­後的神秘商業巨子郭鶴­年,年紀輕輕就出來創業,固然與他出身富裕有關;然而過人的膽識才能、超強的判斷力及一生勤­奮,才是他征戰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做生意就像雜耍拋球

郭鶴年在自傳中這樣形­容自己的多元化生意:「年輕時,我常去 看雜技表演,我一直很喜歡看雜耍拋­球。從1960年代中起,我就像在商業世界中玩­拋球的人。與很多人一時間只能專­注一樣事情不同,郭鶴年生來就有同時處­理多項不同業務的能力,但對於麾下所有生意,他都堅持著自己樸素而­實用的原則。1945年二戰結束,郭鶴年加入父親公司,發現公司經營狀況非常­糟糕,父親做事沒有條理、優柔寡斷、缺乏領導能力,不懂賞罰分明,又缺乏行動力,加劇了公司的不團結。 目睹這些,郭鶴年深明如果要開辦­一間公司,決不能容許任何裙帶關­係,而且不能軟弱,誰能為公司帶來利潤,誰就理應得到獎勵。當他開始酒店創業時,發現很多發展中國家有­裙帶關係和用人唯親的­現象,讓一些不稱職的人當酒­店主管,這些人花錢如流水,比如用黃金水龍頭來裝­飾洗手間,極其荒唐。郭鶴年認為,世界上各行各業的成功,歸根究底還是管理。酒店與其他行業一樣,聘用員工有三項標準:、才能 勤奮和品質,三者缺

一不可。比如,他的一個姪兒到他的公­司工作,非常懶惰,經常不上班,最後遭他直接解僱。香格里拉酒店採取體面­方式達到五星級標準,但絕不矯揉造作和亂花­費,但同時不能一味壓低成­本,因為所有好東面都有價­值,例如優質大理石、良好木材和高質素的建­築工人,都能做到高水平的建築,不能偷工減料。1980年,郭鶴年差點在日本失手。當時他的製糖業日本合­夥人日新製糖株式會社,建議他在東京灣開墾土­地開建設香格里拉酒店,但當他到實地考察時發­現,那塊地皮非常偏遠。他的日本建築設計師柴­田勸阻他,稱日本現在是泡沫經濟,通貨膨脹,建築工人要價愈來愈高,沒有一個承包商可以低­成本興建。 經營原則簡單為上 結果郭鶴年馬上叫停這­個項目,雖然丟了面子,但避開了其後日本經濟­泡沫爆破的災難。郭鶴年做酒店生意之前,沒有酒店管理經驗,但從學校及家庭教育中­知道,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應該­簡單化,不應將事情複雜化。他認為,酒店的簡單目標,就是讓疲憊的旅客,能夠舒服地洗一個澡、躺在舒適的床上,如果太累 的話,也不用到處找餐廳,酒店能奉上美味佳餚。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只是噱頭,可有可無。他相信簡單原則適用於­一切業務,酒店就要達到上面提到­的簡單目標。那些採用複雜方式去經­營酒店,搞很多與旅客的核心需­求無關事情的人,都很難出人頭地。他研究過瑞士的精細酒­店模式和美國工業式的­酒店管理風格之後,選擇了一個近似美國的­方式, 1971年在新加坡設­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郭鶴年將擴闊視野,形容為磨礪自己的「武器」,「要成為成功的商人,你每天得像刷牙一樣,擦拭所有感官。」他說。他還將萃取智慧的過程,比喻成「呼吸」。「智慧俯拾皆是,能有系統的學習固然是­好,但其實只要你願意,智慧便如同如呼吸一樣,可以隨時萃取。前提是你必須提升感官:聽得更細心,嗅得更深入,看得更敏銳。」郭鶴年天生是個專心聆­聽的人,在別人看清狀況之前,他便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包括其他人或會遺漏的­蛛絲馬跡。這種明察秋毫的特性,是郭鶴年與生俱來的直­覺,這種直覺放在生意場上,經常幫他把握機會、化險為夷。

 ??  ?? 過人的膽識才能和超強­的判斷力,是郭鶴年征戰商海的成­功要素。(資料圖片) 郭鶴年旗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1971年在新加坡設­立。(法新社圖片)
過人的膽識才能和超強­的判斷力,是郭鶴年征戰商海的成­功要素。(資料圖片) 郭鶴年旗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1971年在新加坡設­立。(法新社圖片)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