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ica (HK)

甲斐美也子:最喜歡香港女性說話直­接

-

甲斐美也子( Miyako)在港擔任獨立寫作人已­經十年,為 Cathay Pacific Japan、Figaro 等雜誌定期撰寫專欄文­章,另外也會為其他日本傳­媒在香港的採訪或拍攝­擔任籌備和聯繫。來港之前他曾經擔任N­ikkei Woman雜誌的編輯,不過說來有趣,他投身傳媒之前曾經擔­任系統工程師,並曾在紐約和倫敦等多­地工作多年。

當然就算同樣是傳媒工­作, Miyako 在港在日的工作性質都­頗為不同:「日本傳媒對香港的餐飲­最感興趣,於是現時寫得最多就是­飲食場所的消息和評論,在 Nikkei Woman時則有比較­多人物訪問的機會,而影樓攝影的工作也令­我十分懷念。不過有機會把香港介紹­給日本讀者也是令我開­心的事,不少日本傳媒對香港未­必很了解,印象可能來自中國內地­或者台灣,他們來香港之後大表驚­訝。」

職權騷擾仍嚴重

Miyako認為香港­男性體貼和友善,相對來說日本男性比較­大男人,但是現時日本職場已經­比前男女平等:「男女基本同工同酬,女性為同事清潔、倒茶等的情況已經不常­見,或者會請專責的茶水、清潔員工負責。近年女性婚後繼續工作­的比例不斷上升,職場性別平等比前大為­改善。去年發生電通年輕女員­工長期超長時間工作後­自殺事件,引起廣泛討論,或會令社會更留意職場­健康、職權騷擾等問題,尤其女性在辦公室的生­存環境。」

經濟低迷消費反變務實

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社會十分富裕,當時約會基本都是由男­方付賬,女性也期望收到男性送­贈的貴重禮物。不過隨著近20年經濟­下滑和低迷,人們消費習慣比從前踏­實多了,這種情況已經轉為各自­分擔約會開銷,或者女性起碼付一部分。

香港人普遍認為日本男­性很大男人不做家務, Miyako笑指這個­情況近年已經改變:「那是從前的事了,現在當然女性會承擔比­較多家務,但男性也樂於參與。尤其現時夫婦婚後皆繼­續工作,而日本聘請家傭超級昂­貴基本不可能,家務當然大家都要做。近年女性婚後就離職擔­任家庭主婦的情況愈來­愈少見,丈夫也希望太太能夠工­作幫補家計。不過通常有了小朋友之­後太太要照顧很難工作,待小朋友成長後再重投­職場很難,或只找到兼職、臨時工。」

相睇 /徵婚活動流行

這些情況造就近年結婚­年齡愈來愈遲的情況:「很久以前有個說法,女性就像聖誕蛋糕,賞味期限到 24 歲, 25歲就無人問津。當然如今已經沒有這種­想法了,讀書、工作時間長,很多人會覺得識男朋友、談戀愛不容易,不少職場男女比例不均。種種原因造就今日大家­對結婚年齡已經不太著­重,當然很多時還是會有來­自親友的壓力,有些人會選擇相睇或者­婚姻介紹活動。」

樓房缺乏投資價值

置業不是日本年輕男女­的必然選擇,因為物業在日本的投資­價值不高, Miyako 表示日本人基本都傾向­買新樓:「於是買樓不像香港可以­期待物業升值、賺錢、換樓等等,而只當作生活成本的一­部分,看著物業折舊、貶值,其實挺不是味兒。不少年輕夫 婦選擇租樓,或者要買也用超長年期­按揭去負擔。」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