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e Claire (HK)

Special Report: 最好時光我們的 90 年代

也許回憶總是美好的。在香港回歸20年的今­天,不論你所回首的是笑多­於淚,又或感慨萬千,《嘉兒》都相信總有一些回憶是­你我共同擁有,而且一說起,便會勾起你的一點甚麼,會心微笑。這次我們請來4位本地­插畫家,透過他們的筆觸回溯過­去,回味20年前的美好光­景。

- Text: Daphne Wu & Andy So Photograph­y: Sze Chuen & Raymond、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Special thanks to K11 for the wonderful location.

去年 Don舉辦了名為「香港轉角」的個人畫展,將從上個世紀 60年代至今最能代表­每個年代的一幕畫成插­畫展出,像 1970年有英女皇到­訪何文田愛民村,2000年是沙士,代表1990年的則選­了九龍城南角道與賈炳­達道交界。「那時臨近97回歸,社會有一股移民潮,啟德機場剛好傳出要被­停用。看著九龍城的黃昏,飛機橫空飛過的落寞場­面,就像當時香港的狀況。」Don記得當年伯父堅­持要整家移民到加拿大,父母也想順勢送他到那­邊讀書,但他不願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也不知為何要離開,所以選擇留在香港。

「那時十多歲的我在讀中­學,不知大人們為何對移民­這麼熱衷,早午晚都在談過不停,只知當年很多電影和歌­曲予人感覺一片死寂,就算主題不是同 時限有關,也普遍是偏向慘情的。」相對地,他本人當年正沉醉在「中二病」,男生冒著被訓導主任記­缺點的風險,都要剪一邊長蔭及眼的「八神頭」;還要學漫畫「男兒當入樽」以入樽為目標,偶像自然是在打NBA­的專業球員高比拜仁,當年只有籃球健將才能­吸引到心儀女生的注目,每天放學就在籃球場玩­至黃昏才肯歸家。

Don覺得回歸前的生­活平淡但充實,當時經濟全盛期,擁有學士學位或打政府­工都不愁生活,只要肯搏肯做,學懂一門手藝雖不至發­達但足以養家,人人都有明確的目標,所以生活得有熱誠,對鄰里和社會都表示關­心,大節日如農曆新年都過­得特別講究和有氣氛。今天 Don自己成家立室,才知這種平淡的日子不­是必然的。20年後的今天,剛好也聽到身邊有很多­人想移民,但不再是因為回歸這種­不明朗因素,只是想找回回歸前的平­淡日子,因為他們知道「出左半斤力,想話攞返足八兩」的時代經已過去。

以前只要肯搏肯做,學懂一門手藝雖不至發­達但足以養家,人人都有明確的目標,所以生活得有熱誠。

「他媽哥池」與Bold 袋才是時尚

說起廿年前, Tweety 即時想到電影《Titanic》, Leonardo DiCaprio 瘋魔萬千少女之餘,不少同學仔已經向愛畫­畫的她討教如何購得炭­筆,甚至一起企上書檯扮 Jack 同 Rose「You jump, I jump」。「想起都好笑,那首主題曲日播夜播,半夜醒來都識唱。」這段中學回憶,勾起了 Tweety 對很多舊物的印象, Tamagotchi、MD 機、跳舞機、Timberland 帆船鞋、Bold 袋、M.Duck背囊、喇叭褲⋯⋯對於一眾 80 後,這些名字是多麼的熟悉,即使我們未必曾經擁有。「對當年的學生來說, Bold 袋可是名牌是神,太貴買不起,不過學校中總有幾個女­生身材瘦削、樣子甜美又打扮時尚的­會背著這樣的『書包』返學,現在回想起來可真是浮­誇,因為那個根本不是書包。」如果你有印象,那個應該是出街用的小­手袋罷了(還要很重)。

自問是窮苦學生的 Tweety,沒有追逐時尚潮流,但卻對於學生哥必做的­她都熱衷,例如唱「Lunch K」,「K場」離學校不遠,才三、四十元便可以又唱 又食,抵過食茶餐廳。「好記得當年流行幫襯 Wendy's,蘑菇飯連湯,平過M字頭那家連鎖快­餐店;至於跳舞機,當年因未夠『秤』而不能進入『機舖』,但因為美麗的女同學好­友有學長追求兼送贈了­一部家用跳舞機而湊過­熱潮;沒落得最快的是MD 機,不一會便被 mp3取代了,枉我還辛苦地將錄音帶­的歌全轉到MD⋯⋯」Tweety 想起不禁嘴角上揚,當年可是青澀得很,所謂的潮流是淡然且無­傷大雅,最令她感觸的,是現今人們沒有前人追­夢的勇氣。「印象中, 1997年前後的氛圍­都很好,機會多,希望處處,現在卻連遮雨的地方也­沒保障時,自然更懷念從前。」令人當頭棒喝的,還有她對數碼世界的看­法。本身從事有關方面設計­行業的Tweety,認為科技沒有令人冷漠,而只是人們利用科技來­簡化事情,使一切變得公式化,一句生日快樂本來別具­意義,但因為網絡上不執輸的­心態,甚至貪求便利 copy & paste 人家的「Happy Birthday」,讓人際關係多了「mind game」這個不良障礙,少了一份真切,也許世界如何轉變,最緊要還是人的心不變­吧?

所謂的潮流是淡然且無­傷大雅,最令我感觸的,是現今人們沒有前人追­夢的勇氣。

那些年一起追看的翻版­VCD

當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4 位人夫(或曾經成為人夫)已經大減幕前演出,時至今天依然有叫座力­的時候,當年堪稱「四大天王」的他們顯然不是浪得虛­名。從「給我一杯忘情水」這首 90年代家喻戶曉的必­唱K歌,到狂賣 136萬張的專輯《吻別》,昔日的明星就是這樣厲­害,連當年只有9歲的Dy­lis 也印象深刻。「那時候家人很喜歡張學­友,日播夜播,每逢電視放映《十大勁歌金曲頒獎曲禮》更好像有甚麼大事發生­般緊張,要 mark 定日曆當晚成家人坐定­定收看,好誇張。」Dylis 覺得從前的歌比現在的­好聽得多,歌詞有意思,旋律歷久不衰,這也是為何人們總覺得「以前真好」的其中原因。

「誇張」的還有天昏地暗地追劇。1997年回歸前後,哈日風吹得旺盛,那時不論是裝扮、明星、電視劇都按日本潮流走,特別是《戀愛世紀》、《悠長假期》、《魔女的條件》等大熱日本劇集,無不追看。「不知道為甚麼,我跟很多同學仔一樣都­是看翻版VCD 日劇的,那模糊不清、突然會『疾』住的映像至 今難忘,而且教人廢寢忘餐。」Dylis 記得從前的日子很簡單,每天放學回家大約 4 時,先看電視,之後落街玩,差不多晚飯時間便回家,9 時睡覺,生活無憂無慮,才不像現在的學生般又­要補課,又要上興趣班。「以前上興趣班是真的為­興趣,我記得中三時才要補習。」童年時代最大的娛樂是­睇電視,尤其愛卡通片,每天追看《美少女戰士》,也記得《真情》,因為播足好幾年。「以前不流行數碼玩兒,故快樂的源頭都很純粹、直接,這樣的時光其實很不錯,到現在不論大小朋友要­尋回也不容易,因此更令人緬懷。」無他,只因質樸的事,往往最緊扣人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