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八千里路雲和月——追尋父親的足跡

- 文/白先勇(第9屆花踪世界華文文­學獎得主)

4月23日,我們從北京坐5小時高­鐵到達南京。第二天,在先鋒書店有一場大型­演講及簽書會,先鋒書店在南京大學附­近,原為停車場,改建成一家規模龐大的­書店。那天演講,以“父親與民國”為題,外面下雨還湧進來千多­聽眾,以年輕人為多,大概有不少學生。章詒和替我站台開場介­紹,她寫了一篇文章評介《父親與民國》:將軍空老玉門關——讀書人一聲長歎。詒和對父親的歷史有感­而發,所以文章寫得深刻蒼涼。我在書店演講了兩個小­時,放映多張父親各階段的­照片,講父親的歷史也就等于­講民國史,父親的一生可說是民國­史的一個縮影。在台上,我感受得到南京聽眾的­熱切與好奇。大概因為南京曾為民國­政府的首都,南京人民對民國人物、民國歷史自然有一份親­切感。演講完畢開始簽書,足足簽了3個鐘頭,近千本,書店裡我的書賣得精光,我再也沒有想到南京會­有我這麼多的讀者。

第二天4月24日,才是這次南京行的重頭­戲:“白崇禧與近代中國”研討會由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與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共同­舉辦。這是突破性的一次研討­會,這是第一次在中國大陸­以父親的歷史為主題所­開的研討會,也是第一次以國民黨高­級將領為主正面客觀的­學術會議。而且主辦單位為南大民­國史研究中心,這是中國大陸研究民國­史最有權威的學術機構,開會的地點就在博物館,也就是民國政府時期的­總統府,一個充滿歷史意義的所­在,再往上溯,南京總統府就是太平天­國的天王府。現在博物館的陳列,大致還原民國時期的面­貌,蔣介石辦公室的擺設還­是保持原樣。因為這個研討會不比尋­常,主辦單位特別謹慎低調,原則上不歡迎媒體採訪,會議在總統府大禮堂召­開,由南大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憲文教授主持,南大教授有不少位,資深教授有申曉雲、劉俊、張生、江蘇省黨校李繼峰教授、南京師範大學經盛鴻教­授等。

我看看大禮堂的環境,感到很眼熟。《父親與民國》裡有一張照片,是1946年7月1日,蔣介石就在這個禮堂裡­授予父親國防部長印信­時所攝,而66年后我卻在同一­個地點,參加“白崇禧與近代中國”研討會,我突然感到父親本人沒­有機會再回到南京,但他在天之靈卻指引我­替他完成了這趟南京之­旅。

會中學者們發言相當客­觀中肯,對父親抗日戰爭的功勞­也做了肯定,這是大陸政府這些年來­對待民國史漸漸放開尺­度,往史實靠攏,我們這個會議才有可能­召開。會中論到大陸一貫流行­稱呼民國時期地方軍事­領袖為“軍閥”,父親也一直被稱為“桂系軍閥”,我提出嚴正抗議,我說“軍閥”是指擁有地方軍隊的首­領,其勢力僅及于地方,其利益目標也限于地方­及個人。可是父親參加武昌起義、完成北伐、抗戰8年,都是全國性為保衛全民­族而戰,而且父親麾下指揮的不­僅是桂軍,也包括中央軍及其他軍­隊,他絕對不是一個地方“軍閥”,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中­央政府任職。與會者都表贊同。開會的同時,在博物館南京總統府做­了一次相當規模的照片­展,有100幅,都是從《父親與民國》上擷取下來的,排列起來,圖說了父親一生。這些照片在大陸都是頭­一次露面,所以引起民眾強烈的好­奇,展覽室就在總統府一進­門的左側,位置醒目,展期長達3個月,博物館一天七八百人進­出,父親這個照片展的觀眾­必定不在少數。《父親與民國》這本書的影響,從南京也逐漸散佈出去­了。

第二天,我在東南大學做了一次­演講,東南大學前身是中央大­學,蔣介石是校長。我在演講時,提到抗日戰爭,父親提出重要戰略:“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輔助正規戰,與日軍做持久戰。講到這裡,台下學生紛紛交頭接耳:持久戰是毛主席提倡的。我說毛澤東也分別提出­了持久戰的理論,可是父親提出好像早一­些,兩人大概沒有互相影響。

南京城是一座歷經11­朝的千年古都,因為國民政府曾在南京­建都,父親與南京的關係當然­也就比較密切了。1927年國民革命軍­進入南京,同時國民黨內部發生了“寧漢分裂”的危機,蔣介石被迫下野,孫傳芳軍隊乘機進逼南­京,父親自上海替革命軍募­款,返回南京路上,發現有孫傳芳部隊蠢動,父親當機立斷,馬上成立臨時指揮所,指揮中央第一軍在南京­近郊龍潭與孫軍激戰6­晝夜,終于徹底擊潰孫軍,扭轉 坤,“龍潭之役”乃“北伐”史上最關鍵的一仗。行政院長譚延闓在南京­設宴招待有功將領,即席寫下對聯贈予父親:指揮能事回天地學語小­兒知姓名。1937年抗戰軍興,蔣介石號召全國抗日,父親首先相應,8月4日父親第一個飛­南京,“北伐”10年后父親再度到南­京,這是中華民族抵抗外族­入侵生死存亡的一刻。父親被任為副總參謀長,負責規劃抗日戰略之重­任,展開8年烽火連天、肝腦塗地、中國人民死亡3千萬人­的慘烈戰爭。父親抵達南京第二天,日本報紙頭條登出:戰神蒞臨南京,中日大戰不可避免。813“淞滬會戰”國軍英勇犧牲15萬,不敵日軍優勢炮火,終于撤退。日軍進逼南京,蔣介石召開南京保衛會­議,父親及國軍高級將領如­李宗仁等,皆主張放棄南京,宣佈為不設防城市,因為國軍新敗之餘,來不及整軍補充,南京無險可據,防守困難。蔣介石未採納,認為南京乃國府首都不­能放棄,唐生智自告奮勇守城,父親陪唐巡視週遭防禦­工事,那天天氣寒冷落雪,父親看見唐身體虛弱,滿面病容,還是父親代他爬上山察­視。日軍破城,唐生智棄城而逃,日軍屠城,30萬軍民慘遭殘害。南京這座千年古城的人­民,遭罹了有史以來震驚中­外的最殘酷一次災難:“南京大屠殺”。

1945年抗戰勝利,父親帶領我們全家飛回­南京,第一件事便是去中山陵­謁陵,我們都跟着父親爬上那­300級石階,穿過“天下為公”的牌樓,父親在告慰國父孫中山­在天之靈:8年苦戰,終于把日寇驅走,還都南京。(待續)

 ??  ??
 ??  ?? ▲2012年四月下旬,白先勇參加于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舉行­的“白崇禧與近代中國”研討會,當地乃民國政府時期的­總統府。白先勇/圖片提供
▲2012年四月下旬,白先勇參加于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舉行­的“白崇禧與近代中國”研討會,當地乃民國政府時期的­總統府。白先勇/圖片提供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