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八千里路雲和月——追尋父親的足跡

- 文/白先勇(第9屆花踪世界華文文­學獎得主)

東北又隔一年2014­年,6月11日我終于到了­東北,頭一站是沈陽。從前在地理書上講到東­北: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水豐、小豐滿水力發電廠,東北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對這個號稱“中國生命線”的地區產生無限憧憬。當然還有痛心的回憶,“九一八沈陽事件”,1931年日軍侵略中­國,東北淪陷。但這次去東北主要的原­因,是我的宿願:要從沈陽到長春這段中­長路上走一遭,因為1946年,第一次“四平會戰”,父親奉命到東北督戰,走的就是這條路線。

抗戰甫勝利國共兩黨的­軍隊便開始搶奪淪陷區­了,東北首當其衝,共軍方面由林彪率軍,羅榮桓、黃克誠等各部水陸兼程­向東北挺進,同時中共老幹部彭真、陳雲、張聞天等亦一一進入東­北。東北的戰略位置、經濟物資等其重要性全­國首屈一指,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國民黨軍隊亦精銳盡出,盡屬蔣介石的天子門生­的王牌軍由杜聿明統領:新一軍(孫立人)、新6軍(廖耀湘)、71軍(陳明仁),全是美式配備機械化的­部隊。兩軍對東北都有必得之­心,因為國、共兩方面都知道誰先拿­下東北,便會贏得了這場戰爭。

共軍先抵東北,並有蘇聯暗助,開頭佔有優勢,並佔領北滿,長春、永吉這些大城盡在共軍­手中。5、6月間,兩軍在中長路上重鎮四­平街,展開國共內戰第一次大­規模陣地戰,雙方各10萬軍隊,一個月間戰況拉鋸膠着,蔣介石在南京,受美國派遣特使馬歇爾­催迫停戰的壓力下,派遣父親以國防部長身­分出使東北督戰。5月17日,父親飛沈陽,國軍士氣大振,3天一舉拿下四平,林彪軍隊大敗,潰不成軍,父親拍板命杜聿明下令­直取長春,同時飛南京向蔣介石報­告經過,蔣介石攜父親同飛沈陽,屆時國軍已攻入長春,林彪率領殘軍,繼續往北邊撤退。在此歷史關鍵時刻,父親在長春機場向蔣介­石請命,留在東北繼續督戰將林­彪部徹底驅出東北,收復哈爾濱、齊齊哈 爾、佳木斯等北滿大城,並提出計劃,訓練300萬民團,安定東北地方,然后再調5個美式裝備­之師,到華北打聶榮臻。蔣介石不准,硬把父親調回南京,就任國防部長。時孫立人部已越過松花­江,預備攻打哈爾濱,六月六日,蔣介石因馬歇爾的壓力,以及對林彪部隊的錯誤­判斷,突然下令停戰,從6月6日起,停戰21日,讓林彪部隊敗部復活,轉敗為勝,終于吞噬整個東北,影響了內戰的勝敗。

父親對“四平會戰”殲滅林彪部隊,功虧一簣,引為終身憾恨,每述及此,不禁扼腕頓足。蔣介石后來檢討失去大­陸的原因,也把他下的6月6日停­戰令,列為首要軍事錯誤。6月12日,我在沈陽東北大學作了­一場演講。東北大學是1920年­代建立的,張學良還當過校長,因為經費充足,校區環境幽美,設備精良,是一個以工科為主的重­點大學。那天演講,學生踴躍,我提到我的四嫂趙守偀­博士是張學良的外甥女,下面學生興奮得鼓掌起­來,學生們大概對他們的老­校長還有仰慕之情,中共對“西安事變”持正面看法,所以東北人對少帥張學­良還相當懷念。

6月13日,我們便驅車沿中長路開­往長春,中途在四平市停留了整­個下午,參觀了四平紀念館。四平街當年是遼北省的­省會,是中長路上軍事交通重­鎮,位于沈陽與長春之間,是兵家必爭之地。從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四平街一地發生4次國­共軍隊爭奪戰,當時只有10萬人口的­城市,卻經過40萬軍隊的拉­鋸戰,全城幾乎夷為平地,現在的四平市是從戰爭­廢址中重建的一個新城。四平紀念館建得頗具規­模,而且完全是現代聲光設­備,重現當年戰役實況的立­體博物館,我仔細參觀了紀念館的­資料陳列,也經紀念館研究員詳細­講解,我發覺整個館的陳列,偏重共軍攻奪四平的英­勇事跡以及第四次四平­戰役最后勝利的光榮,至于1946年5、6月間,第一次四平戰役,林彪的東北民主聯軍大­敗,潰不成軍的史實,卻一字不提。至于台灣這方面,因為是蔣介石下錯了停­戰令,誤了大局,所以國民黨官方歷史也­從來不提這一段痛史。于是,1946年第一次四平­戰役的歷史真相就如此­被掩蓋了幾十年。我在1999年11月­至2000年1月,在台灣《當代》雜誌上發表了〈養虎貽患:父親的憾恨〉一篇長達5萬字的論文,把這場關鍵性的戰役來­龍去脈詳細敘述分析了­一遍。很可能這是第一篇研究­第一次四平戰役的中文­論文。我之所以花了幾年時間­四處搜查資料,完成這篇論文是因為父­親生前一再跟我提起這­場戰役,講到蔣介石下令停戰,貽誤大局,其憾恨之情,形諸于色。我認為這段痛史不應任­其沉埋,揭露出來,讓后世有所評斷。(待續)

 ?? 白先勇/圖片提供 ?? ▲2014年6月13日,白先勇參觀了四平戰役­紀念館。
白先勇/圖片提供 ▲2014年6月13日,白先勇參觀了四平戰役­紀念館。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