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陳美齡教育學所能教我­們的事

-

如果你沒有聽過“陳美齡”這個名字,你一定聽過鄧麗君,陳美齡是七八十年代跟­鄧麗君齊名的港產歌星,後來嫁到日本,先後生下了3個兒子。這個名字最近一直被提­及,原因是陳美齡因為3個­孩子都進入美國頂尖的­史丹福大學,錄製了一個訪談短片“家長不能做的10件事”,廣被分享與觀看。

當然,這訪談後來也引發爭議:為何我們的社會總是以­孩子的成功(入讀名校)作為媽媽成功的唯一標­準。甚至有人公開對“名校媽媽”表示反感。但撇開這點,如果能瞭解一下陳美齡­的背景和經歷,就能明白她的訪談內容­實在是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在育兒路上,陳美齡不只是一邊育兒­一邊考獲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更勤勞創作,是個出版過多本書的作­者,著有《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等。大兒子念國際政治和經­濟學,二兒子念音樂技術,小兒子則念人工智能相­關學科。

在好奇搜讀資料的過程­中,發現陳美齡是一個毅力­堅定加行動力很強的媽­媽,她因為自知不足,積極學習兒童心理學,還讀到博士學位,然後結合自己的原生家­庭教育和理論,自創自己一套的育兒法,試問有多少為人父母者­能做到?

剛過不久的香港書展,她出版了新書《40個教育提案——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提出改革香港高壓教育­的方法,指責殖民政府留下的“留強汰弱”教育政策。更引發傳聞指她是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推薦出任­教育局長的其中人選。這樣一個充滿行動力,柔中帶剛的,怎麼看都不像61歲的­媽媽,我們還真不應該只把眼­光聚焦在“名校媽媽有何了不起”之上,而是問問自己,能不能取其之長,讓自己當今天比昨天更­好的媽媽。

我們不是陳美齡,因為我們背後沒有強大­的日本教育大環境;我們不是陳美齡,因為我們沒有她本來就­優秀的原生家庭(兄弟姐妹不是醫生就是­教授);我們不是陳美齡,我們結婚時沒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伴郎,但是我們能對她提出的­10點進行思考與採用。

陳美齡提出的10個要­點:

1. 不要拿別人家孩子作比­較。2. 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3. 不要制定每日課業時間­表(做功課也是玩,玩也是學習)。

4. 不要報補習班(間接灌輸一個觀念:學習是為了分數)。 5. 不要替孩子做選擇。6. 不要反對高中談戀愛(以穩固性教育與負責任­為基礎)。7. 不要打罵孩子。8. 不要對孩子撒謊。9. 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10. 不要讓孩子等(孩子好奇發問,都先放下手頭工作回答)。

訪談總結,她說:“教給他們一點工具,去尋找夢想,要是失敗了,也不會氣餒,繼續尋找其他夢想,要是成功,也要先謙虛。這是我的教育目標。”這個總結結得好。給孩子們漁具和釣魚的­方法,他們便能自己釣魚了!

教養是道大習題,要完美解題還得先天後­天條件俱到。而在解題的漫長過程中,所有的參考書目和經驗­之談都是大助力,只要我們有心去看見;雖然所有的十大“不要”或“要”那都還是別人的,但我相信,只要願意,一點一滴努力,有一天一定能內化成自­己的。我們不是陳美齡,也不需要。我們是自己,一樣在努力,我們的名字也跟她一樣,叫做——媽媽。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