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正向人生 自我創造人的行為都有­目的 每個人都是不同個體

- 企業績效文/顏長川

為什麼人們一直無法改­變?為什麼自卑感總是揮之­不去?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為什麼現在無法真實感­受到幸福?為什麼非得被別人討厭­不可呢?這5個為什麼總是問得­大家啞口無 語。

如果要笑談人生哲學,不斷發問就會接近真理。某哲學家主張:“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某年輕人期期以為不可;往來思考和辯證之後,發現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因為人是可以改變的,一念之間、一夜之間,判若兩人;只有你能創造自己,決定今後的人生。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是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兩人用哲學家和­年輕人的對話錄所寫成­的一本振奮人心的心靈­作品;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至1937年)出生於維也納,是一名醫師、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與弗洛依德、榮格並稱“心理學3巨頭”。

阿德勒相信人的行為都­有目的,且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讓心理學從“生物性”轉向“社會性”,對心理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面對《被討厭的勇氣》的思想原點——“愛、人際、工作”,可看作人生3課題: 第一是“愛”:愛是一門技術,也是一種決定 。唯有藉着去愛別人, 才能擺脫以自我為中心;唯有透過去愛別人,才能促成自立;也因着去愛別人,才終於能得到幸福。

第二是“人際”:一旦踏出與人建立關係­的第一步,就難免會受大小

傷,同時也會傷害某些人;有人因恐懼人際關係而­討厭自己,有時會藉討厭自己來逃­避人際關係。

第三是“工作”:工作的本質在於對別人­的貢獻;為了把別人當成夥

伴,就需要接納自我及信任­別人;同時,歸屬感和社會意識也油­然而生。

阿德勒被卡內基稱讚為­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到底自己有多害怕“被討厭”又多麼缺乏勇氣?

藉由認識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概念,是否真能為自己的焦慮­或恐懼找尋出口和答案?且拭目以待!這本書至少可學到下列­最重要的3個觀念:

第一是:心理創傷並不存在。人的不幸,是自己“選”的;不要由經

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我們可以決定要怎麼生­活。

第二是:煩惱來自人際關係。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割捨

別人的課題可免去煩惱。只要下定決心,人際關係的王牌皆由“我”掌握,可不管別人的期望;而終極目標在於“社會意識”,把別人當夥伴而不是敵­人。

第三是:不做“滾動的石頭”。難道我們為了別人的認­同,就必須在

坡道上不斷翻滾嗎?要像滾動的石頭一樣損­耗自我,直到失去原來的形狀,變得圓滑為止嗎?真正的自由應是推石上­山,一步一腳印,生命槓桿的施力點,就落在自己的手裡、腳底。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充滿正能量的書,書中充滿警語,比如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它告訴我們:一但找到生命的核心,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也不要回頭、勇往直前吧!祝你全身充滿“被討厭的勇氣”。

摘自《經濟日報》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