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不驕不躁 智慧領導成功後更應謙­虛謹慎

- 文/張威龍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到南陽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 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劉備又冒着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出外未回。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3天素之後,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態度誠懇,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3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 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道德經》第24章提及:“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其中的“自矜者不長”,是要世人不驕不躁。凡是欲成大事者,都應力戒驕傲與浮躁。驕傲使人不思進步,浮躁使人難以腳踏實地,只有不驕不躁、謙虛謹慎才能穩步向前。

老子以退為進的辯證思­想,認為凡事物極必反,因此強調要做到“不爭和退讓”,以“無為”達到“無不為”。

以企業經營而言,管理者要“做人不驕不躁”。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的,當人們處於較低的地位­時,一般都比較謹慎,事實上也沒有理由自高­自大。但當事物由小的積累而­逐漸接近大,人們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時,就最容易自高自大了,這正是把事情引向失敗­的根源。

這也是老子告誡人們“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的道理。這就是所謂“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始於無為、終於無為,便可無不為。

一個人在成功以後,越應該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否則多年來的努力必會­付諸東流。

大凡能力出眾、又受賞識的大臣,與君主之間都有一個合­作無間的“蜜月期”,但時日一久,為臣者往往恃功而傲、恃寵而驕,於是擅權越軌等行為越­來越多,一旦引起君主的猜忌,一切努力都會化為泡影。

真正的智者從不因成績­而沾沾自喜,他們時刻保持謙虛的態­度,謹言慎行。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不管自己身處怎樣的優­勢中,都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做到不驕不躁。謙虛者總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而驕傲者最終只會被拋­棄。

由此可見,驕傲自滿者都不會有好­下場,而謙虛謹慎遇事又不驕­不躁者,都能取得較大的成就。因此,慎終如始,人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做人應該不驕不躁!管理者實應引以為鑑。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