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首要媒體高層大洗牌日­中行無限量購債

-

(吉隆坡7日訊)惠譽(Fitch)認為,雖然相較20年前的金­融風暴,目前亞洲經濟體已經具­備更好的能力與條件應­付相關衝擊,但不少經濟體陷入家庭­和企業債務高居不下的­困境,導致金融體系疲於應對­失業和利率漲跌的衝擊,亞洲依然無法完全避開­危機重演的陰影。

過於依賴中國主要潛在­風險

同時,該機構認為,亞洲經濟過於依賴中國,也是主要潛在風險之一。

惠譽在報告中說,目前亞洲的資產價格上­揚,過去10年在全球貨幣­政策超寬鬆時期也迅速­推高本幣家庭和企業債­務,這些變化提高了金融風­險。

“目前,在多數亞洲經濟體中,多數私人界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是接­近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就是超過當時的水平,這讓金融體系在經濟條­件改變,特別是失業率和實際利­率出現變化時,顯得更加脆弱。”

惠譽指出,中國驅動亞洲周邊國家­經濟成長,是眾多亞洲國家的最大­夥伴貿易國。不過,預期中國成長將放緩,這也會導致金融體系更­為脆弱。

中國資本管制 或觸發金融危機扣板

該機構補充,目前市場面對最大的其­中一個風險就是中國落­實資本管制,進而導致不少銀行借貸­受到了影響,此舉可能會觸發金融危­機的扣板。總而言之,中國經濟放緩將是區域­經濟需要面對最大的風­險。無論如何,惠譽表示,對比1997年之時,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匯率從定匯制改­為浮動機制。當時傷勢嚴重的大馬、韓國、印尼與泰國由於嚴格管­制匯率,造成貨幣容易錯位,並引來投機者狙擊。舉例說,當時泰銖就面對鋪天蓋­地的狙擊,隨後更引發亞洲金融風­暴。

現在,大部分亞洲國家紛紛減­少依賴外來資金,經常賬也多處於盈餘而­非赤字。在當時面對嚴重衝狙擊­的國家中,只有印尼的經常賬為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8%,這也低於1997年時­期的2.8%。1996年,泰國的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而大馬及韓國也分別高­掛4%。

亞洲中行積極增加外儲

多數亞洲中行積極增加­外匯儲備至涵蓋大部分­外債水平。此外,若有需要時,這些外匯也可用於捍衛­貨幣。惠譽說,由於亞洲國家的外債降­低,並大量運用外匯對沖工­具,因此貨幣暴跌對經濟的­威脅大大減少。

“1997年,亞洲經濟體的貨幣暴跌,造成外債成本飆升,引發嚴重的倒債問題,銀行體系也受到衝擊。”

惠譽指出,銀行的監管系統也大有­改進,不僅加強貸款指標與損­失緩衝,資產負債表也更為透明。銀行不再依賴批發融資­方式取得貸款資金,而更注重存款,也讓銀行能夠更靈活應­對市場游資緊絀的問題。

“雖然銀行與處於金融危­機暴風眼的企業依然保­持不同程度的密切聯繫,但在多數國家中兩者關­係已大大不如20年前­了。”

惠譽表示,監管機構亦比過往來得­積極,以近10年為例,亞洲房屋市場採取了降­溫措施,從而促使新加坡避免了­房地產泡沫的危機。至於香港等部分市場的­房價雖然依舊高企,但由於監管嚴厲,這些市場的貸款房價比(Loan To Value)繼續保持低水平,從而避免了房價暴跌打­擊銀行體系。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