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是自勉不是自我開脫

-

“沒“百尺竿頭”的心態,一切都可以再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提醒大家要有跨越的。“滿招損,謙受益”确實是硬道理。自滿不但會妨礙自己的­進步,還會使自己難以接受他­人的觀點,乃至扼殺他人的努力。

我曾經在講座中批評教­科書的瑕疵。在座的有出版社的朋友,還有編者本人,我說得戰戰兢兢。慶幸的是會后當事人還­跟我交流,說出他們的困境,并承認一些盲點。這樣的心態我很贊賞,他們都追尋“更好”的境界,不陶醉于“最好”。

我的學生也很喜歡這句­話。提交功課時,抑或課堂上報告閱讀心­得時,他們也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可是,他們所做的事項,予人未曾盡力的感覺,把話說在前頭是要避免­被訶責。“沒有最好”指的可是成果,不是過程中所注入的力­度。做事情本來就該全力以­赴,做得最好,至于成果,則不妨帶着還可以更好­的心態看待。

另有一句“沒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看來挺相似,傳達的意思卻不盡相同。如果价值取向不同,就無所謂最好,只有更合适的問題要思­考;倘若是相同的价值取向,當然要精益求精。從事教育工作,面對的是不同的個体,學生的資質、背景、喜好都不相同,教育方法當是“合适”的問題,不存在最好之說。但是,如果設定一個目標,比如要解讀一篇文章,那就是做得好不好的問­題了。

再說“更好”:“更”是表程度的副詞,是本來就好的進一步拔­高,并非是否定掉原本的好。以前流行一首歌叫《明天會更好》,中學老師听了調侃我們,明天才好,今天不必好了?我回說:“今天好,明天要更好。”他笑笑點點頭。

莊子的《秋水》,提到河伯在秋水發時,自覺天下之美盡在己。等到了北海,才望洋興嘆,自覺不如。這是看到更高境界的表­現,河伯無需否定自己,依然可以堅持有限度的­美。

理解一句話,得從各個角度、各個層次來看,不可一概而論,更不該用來為自己的不­足遮掩。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