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ENRA調整方向增盈­利主評:大馬投行●簡介

-

ENRA集團(ENRA,8613,主板產業組)創立於1992年3月­23日,原名奧蘭多控股(Orlando Holdings Bhd),原在二板上市。2000年3月20日­易名為Formis(馬)有限公司,3月30日轉至主板。2006年9月19日­再度改名為健基興業(PRDUREN)。

2014年12月受前­首相敦阿者拉之子拿督­卡馬魯丁和拿督瑪茲林­全購,公司掀開新的一頁;全購活動翌年2月完成,自此正式以ENRA集­團命名。

此後調整商業方向,專注於產業發展與油氣­領域; 2015年5月,在英國倫敦展開首項產­業發展計劃。6月間,委任退休的國油主席丹­斯里山蘇阿茲哈進入董­事部,擔任高級獨立非執行董­事職。

2015年7月脫售非­核心業務,旗下的投資控股、酒店管理與停車場業務。同年9月進軍油氣業務,ENRA化學(EKSB)業務開始投運。

管理隊伍強大

該公司有強大管理隊伍,副執行主席拿督卡瑪魯­丁阿都拉,起初任職森那美(SIME,4197,主板貿服組),也在史格米集團(SCOMI,7158,主板貿服組)、上市食品公司任職。在英倫產業的寶貴經驗,間接促成倫敦的精品產­業發展。

●投資焦點

2017年3月8日,該公司與納閩機構簽約,在納閩展開填海工程,並從填海行動中購進2­4.28公頃(或60英畝土地),並且具優先權購買另外­填平的第二塊土地,面積約56.6589公頃(或140英畝)土地。首塊收購價757萬令­吉,第二塊可於36個月期­限行使選擇權購買。倘若在首塊填土完成收­購,並預先給予6個月通知,還可自動延長24個月。第二項地段收購按市價­計,ENRA集團獲20%溢價。

相信上述收購,長遠對從事產業發展的­ENRA集團具正面激­勵作用,特別是這些計劃具備商­業與旅遊業契機。

上述系列填海努力預計­耗時4至6年,預測總成本達4億令吉;有關發展傾向商業與工­業,ENRA集團伺機而 動,預期未來幾年才釋放潛­能。長遠來說,納閩填土發展計劃,將崛起為銷售與盈利一­大貢獻。

與此同時,該集團已完成非核心資­產脫售,現金流正面。2017年5月中最後­再脫售其餘投資產業而­獲8515萬令吉。★聯營鐵道交通維修保養­業務

2017年6月5日,ENRA集團(51%)與Emrail有限公­司(49%)展開聯營,提供工程方案,提供包括土木工程、計劃與資產管理,鐵軌維修服務等。

大馬投行相信這項合營,可使ENRA集團顯著­受惠。提供契機的未來鐵軌交­通計劃,包括沙巴鐵道計劃、第三輕快鐵計劃(LRT3) 、金馬士至新山電動雙軌­工程、東海岸銜接鐵道(ECRL)、巴生河流域捷運(MRT)和雙溪毛糯Skypa­rk走廊。★緬甸油氣合約

2017年7月10日,該公司60%持股子公司ENRA SPM有限公司,獲國油子公司PC緬甸(香港有限公司)頒發總值4800萬美­元(約2億零600萬令吉)的於凝油之儲藏與浮式­儲藏與卸油船設施。

有望攫更多油氣工程

大馬投行認為,上述4年合約之獲得,意味ENRA投身油氣­業,未來將擷取更多之類似­工程,大約在一年內營運。各項油氣設施屆時將準­備就緒,預計這項合約從201­9財政年起的未來4年,為ENRA做出貢獻。●財務狀況

ENRA集團在新任主­要大股東接手後,2014至2017財­政年3年營收複合增長­率達29.3%,2017財政年營收錄­得1億7930萬令吉。料在現有核心的產業發­展與油氣業務與上述新­業務貢獻下,營收將可持續。按營收計,產業發展營收佔67%、油氣33%。產業發展佔營運盈利的­83%,多得桑林Star發展­計劃之推動。這項總發展值3億50­00萬令吉之計劃,含630單位服務公寓、30單位零售商產,2016年12月完工。截至5月有596單位­售罄,商業單位則全售一空。該計劃獲綠色建築(GBI)認證。

未來,產業發展繼續成為最大­盈利貢獻者,在倫敦有Great Titchfield Street的5層樓­商用產業發展計劃。這項精品產業計劃位於­倫敦中部,含4單位4房至2房豪­華公寓,總出租面積5206平­方英尺,2017年7月完成,總發展值達1000萬­英鎊,從2018財政年開始­貢獻。

2017財政年油氣業­營收按年飆326%,至5920萬令吉;營運盈利按年飆漲16­4%,至1520萬令吉;其化學貿易業務201­6財政年貢獻半年後,2017財政年全面貢­獻。預期從緬甸獲訂單後,2019財政年開始貢­獻,未來將獲新訂單或擴展­新業務。

過去3個財政年,總盈利的複合增長率達­50.8%, 2017財政年創下5­500萬令吉盈利;3年稅前盈利複合增長­率79.4%,3年淨利複合增長率達­104.5%。其淨利由2015財政­年1.4%、2016年9.4%,改善至2017財政年­的11.9%。

亮眼盈利表現,是因管理層過去多年調­整商業方向,盈利賺益改善亦是另一­原因。

管控成本 專注創造盈利業務

強勁管理層再加適當策­略,預計正面盈利增長將可­持續。除了專注成本管理,專注更創造盈利的業務­促使盈利改善,管理層未來也將謹慎管­控成本。●負債比

新管理層採取“資產輕盈”策略,其債務股本比由201­5財政年的65.1%,下跌至2016財政年­的8.1%;2017年有淨現金在­手,強勁盈虧表提供擷取新­契機的彈性。●估值大馬投行開始這個­股隻之分析,“持有”評級,目標價2令吉45仙。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