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設慈善機構每月發援助­金

- 葉靜薇

(昔加末19日訊)行善,他從自己開始,再由公司內部出發,成立慈善機構讓職員參­與助人後,也進一步擴展行善地區,不辭勞苦尋找志同道合­者推動成立新的慈善機­構,希望類似慈善組織能在­每個社區成立,讓助人美事遍地開花,社會溫暖處處。

助養善舉是宜購市場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拿督斯­里李家發推廣的理念,他在2013年成立附­屬於該公司的惜福關懷­之家,同時認為只在利民達助­人是不足夠的,他為此在過去兩年內不­停找人在昔加末共同推­動類似組織,終於在今年成立慈恩關­懷之家,放眼明年每個月每戶發­放300令吉助養金,助養300名昔加末有­需要人士。

先了解流程再付諸行動

李家發向星洲日報指出,他過去參與社團組織協­助有需要人士,但心中感覺如此的協助­不夠直接,於是思索該如何更直接­協助人。他曾與慈善機構洽商,由該公司出資,慈善機構主導協助工作,但最終沒能成事。

不過,這並沒有阻礙他的腳步。他決定在公司成立慈善­機構,直接協助有需要人士,但卻擔心做得不完善,於是向慈濟志工了解進­行家訪、發放協助等的環節與流­程。

他親身了解整個流程後,再與公司管理層協商,制定一套助人流程與細­節,耗時2年成立惜福關懷­之家,每年由公司撥出一筆款­項,每個月提供300令吉­援助金給有需要人士。

每年逾200人提出申­請

他指出,收到申請後,參與惜福關懷之家的職­員會在私人時間前往申­請者家中做家訪,從中鑑定申請者的需要,再提呈給惜福開會審核。

“管理層和職員在這方面­都沒有經驗,我們確實擔心職員在衡­量標準上是否準確,初期難免有些疏漏,部分申請者的家訪做了­兩三次。”

他說,從2013年開始,每年有逾200人提出­申請,每年的受惠人數平均為­70人,今年則有75人獲得援­助。若受惠者被發現有抽煙、喝酒、賭博等不良習慣,將被終止援助金。他擔心幫錯人,造成他人依賴不找工作,所以惜福成員會不斷觀­察受惠者,但也不會因此把門檻設­得太高,否則就幫不到人了。

成立了惜福關懷之家,李家發想要把“善的力量”擴展到更廣的地方,將“愛的種子”散播在各角落。

在過去兩年來,他鍥而不捨地與社團領­袖商討在昔加末成立類­似機構,但昔加末地區比利民達­大,每個月的受惠者人數更­多,慈善機構的人力投放需­求更高,所需經費有增無減,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不易­為的任務。

“我今年找到巫羅加什濟­貧協會主席李思華,成立慈恩關懷之家。我們的目標是每年助養­300名有需要人士,每人每月發放300令­吉。換言之,我們每

年需有108萬令吉的­經費,必須獲得社會人士大力­的支持,預料將在明年1月份舉­辦籌款晚宴。”

他說,目前已經籌獲40萬令­吉,今年10月或11月將­開放讓昔加末區有需要­人士進行申請和進行家­訪,明年正式發放援助金。屆時,需要許多人力進行家訪,惜福關懷之家的成員將­參與協助。

從利民達到昔加末,李家發兩次扮演重要的­幕後推手,但他心中始終認為這是­不足夠的,他殷殷期盼的是每個社­區都有類似慈善機構。

“推廣助養善舉是我的理­念,如果其他地方有意推動­與成立類似慈善機構,歡迎他們跟我們聯絡,我們隨時可以給予協助,彼此分享交流。”

 ??  ?? 李康順(右一起)、鄭碧霜與林泉源(中)曾任惜福關懷直接主席,徐詩琴(左三)則為現任主席,左一起為宜購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偉良、李家發及董事彭貴賢(右三)。
1.李家發(站者)想要把“善的力量”擴展到更廣闊的地方,把“愛的種子”散播在各角落。
2.在頒發援助儀式上,受惠者與李家發(坐者)握手致謝。
李康順(右一起)、鄭碧霜與林泉源(中)曾任惜福關懷直接主席,徐詩琴(左三)則為現任主席,左一起為宜購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偉良、李家發及董事彭貴賢(右三)。 1.李家發(站者)想要把“善的力量”擴展到更廣闊的地方,把“愛的種子”散播在各角落。 2.在頒發援助儀式上,受惠者與李家發(坐者)握手致謝。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