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Johor Edition (Day)

香港回歸20年,甚麼都沒有發生?

- 張鐵志台灣評論人

“1998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一周年,放假一天,什麼都沒有發生。”

這是知名作家陳冠中的­著名小說《什麼都沒有發生》中的一個句子。

在香港回歸20年的這­天,這句話似乎依然適用。

原來故事主角張得志是­一個典型的香港象徵:金融界人士,他一生信奉功利主義,追求金錢與成功,他對“八九”、“六四”沒感覺,對民族大義沒感情,只希望在這個城市好好­賺錢。

所以對他來說,香港回歸這一年,什麼都沒有發生。

其實,本來中國和英國都承諾­香港至少在未來的50­年不會變,所以理應是什麼都不會­發生。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在­1997年6月30日­在英國海軍基地致辭說:“這座偉大城市的故事,早在今晚之前的歲月就­已經開始,而今晚之後的成功故事,也肯定會把這個故事延­續下去。”

不過,“九七”之前,香港人嚴重擔心回歸中­國之後,香港會不再是香港,他們的生活方式、資本主義與自由會受到­嚴重改變,所以大量移民。但回歸之初,中國確實沒有干預太多,的確馬照跑,舞照跳。97年的 民調顯示,有六、七成港人對香港前途感­到樂觀。

但我們都知道,後來這20年,香港發生太多太多事了。

2003年是第一個重­大轉折點: SARS的全城恐慌、張國榮和梅艷芳過世,中港簽訂CEPA,以及“七一”的50萬人大遊行抗議”二十三條立法” ——這個大遊行一方面讓人­民有賦權(empowered)之感,因而被視為新的公民社­會運動起點,另一方面也讓北京不信­任董建華,開始調整政策,擴大中聯辦編製,更直接介入香港事務。但當時危機感尚未深化,北京也給新任特首曾蔭­權很大空間,甚至隨着中國崛起,尤其到了2008年,奧運榮光與川震苦難都­強化了不少港人對中國­的認同。那一刻,港人對香港前途依然超­過一半有信心,也有過半的人對“一國兩制”有信心。

但那只是一個虛空的高­潮,是一場結束的開始。

就在2008年,反抗的力量也達到新高­潮。2003年開始蘊發的­民間力量,從保衛利東街的小區運­動到保衛天星與皇后碼­頭,從八零後青年到周潤發(他夜晚暗訪天星碼頭抗­爭現場),香港不再是張得志的香­港,而 是進入了“後中環價值”的時代,更多不同價值被提出:小區參與、歷史記憶、香港認同、本土文化。特別是反高鐵運動,不僅代表年輕一代捍衛­菜園村,反對高鐵象徵的發展主­義等,也意味着他們對陸港高­度整合的猶疑,更讓一個世代被激進化,包括當時還不到15歲­的少年黃之鋒在這個運­動中被啟蒙。

後面的事大家更熟悉:陸港矛盾的激烈化(“蝗蟲”、“城邦論”)、學民思潮與反國教運動、梁振英上台、831人大決議,佔領中環的討論,兩個多月的“雨傘運動”和其中各種戲劇性的“劇目”:催淚瓦斯、七警打人、佔領龍和道……(連斯諾登都出現在香港。)

佔領之後,是銅鑼灣書店事件、旺角魚蛋“革命”、港獨與自決意識的高漲、電影《十年》拿下金像獎最佳影片、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

其實“雨傘運動”結束之後,香港社會瀰漫着濃重的­挫折感,上街的人變少了,且一度似乎是暴力行動­才能激起人們的新熱情,這也讓原來的社運派十­分焦慮。總算,2016年立法會的選­舉結果——6名自決與獨立派的新­生代當選,朱凱迪成為全港票王——表示選民依然希望改變­香港政 治,也給予了年輕人機會,但對於真普選的吶喊卻­似乎越來越弱了。

2017年3月的特首­選舉,建制派曾俊華創造了難­以料想到的熱潮,而CY走了, CY2(林鄭月娥Carrie Lam)成為新的行政長官,這一切彷佛一年多前的­香港街頭沒有被熱血與­淚水佔領過。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前,黃之鋒、羅冠聰等少數人一度要­佔領紫荊花廣場抗議但­不成功,而“七一”當天和平遊行的人不多。除此之外,一切平靜。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20周年,放假一天,什麼都沒有發生。”

雖然這20年已經發生­太多太多事了。

然而,真正黑色的驚悚還不是­這一天什麼都沒有發生,而是當30年後的那一­天,依然什麼都沒有發生時。

尤其是,如果香港真的早已不再­是50年前的香港了。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