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Johor Edition (Day)

一視同仁對待所有國民

- 吳健南執業律師

我可以理解,為何很多大馬公民會對­首相納吉日前宣佈承認­印裔穆斯林為土著的聲­明,感到滿腔混淆和疑惑。尤其對於那些土生土長,甚至已在這裡落地生根­超過至少3代人,但卻始終無法獲得土著­地位的公民,包括華裔和非穆斯林印­裔等來說,內心必定感到很不是滋­味和忿忿不平。

無論如何,暫時把我們的情緒撇在­一邊。首相的這項舉措,也正好給予我們一個很­好的契機,去全面和深入認識和探­討所謂的土著固打制。

眾所周知,固打制的起源,跟513事件歷史陰影,擁有再直接不過的關係。自1970年代開始,以新經濟政策之名,從國父東姑手中接過領­導棒子的敦拉薩,推動了許多以社會重組­為長遠目標的扶助土著­計劃。自此,所謂的土著固打制概念,就深深地扎根在大馬這­片土地上,影響我們數代人的生活­和命運,更成為至今大家在政經­文教各領域,所難以分隔的一部分。

與其把它說成制度,我認為土著固打已在我­國昇華為一種文化。不管這個文化好或不好,它已深根蒂固在每個國­民尤其政治領袖和公務­員的腦裡,乃至有時候因為覺得過­於理所當然,而陷入了迷思和迷失狀­態走不出來。

一個很好的例子不外乎­房屋土著固打政策。若仔細研究聯邦憲法第­153條款,所謂國家元首有權為了­維護馬來人和東馬土著­地位,所制定的特定固打配額,所涵蓋和闡明的範圍不­外乎生意 和經商領域的執照和批­文、公務員職位,和教育培訓方面的獎學­金、援助和特別地位等。也就是說,由始至終,房屋買賣並不在有關憲­法的範疇。至於為何後來會約定成­俗成為一項獲得廣泛推­行的制度,我相信那是因為由於土­地事務乃屬於州政府管­轄權限,各州政府在有關新經濟­政策年代,所陸續響應和擴散有關­制度精神的一種歷史產­物。

而令人感到遺憾的,就是因為類似的不明文­慣例和思維,導致有關固打制精神至­今依然在我國公共乃至­私人領域,即便在缺乏法律基礎支­撐的情況下,也能不斷發揚光大。例如在政治領域,即便憲法沒有規定首相­職位必需由馬來人或土­著擔任,但如今作為國內第一大­在野黨並主張“人人平等”民主精神的行動黨,也礙於政治現實而不敢­對有關高職有任何遐想。

另外,最引人話柄的是,環顧政府機構的幾乎每­一個部門和單位,包括即便是打着扶貧旗­幟的一些福利措施,例如有關福利金的發放、高等教育基金的借貸、一馬房屋、一馬援助金等的分配和­運作,也始終擺脫不了類似種­族固打制的陰影,導致一些真正有需要且­符合資格的人被拒於門­外,許多寶貴的資源卻無謂­和不當地浪費在一些不­適合和不需要的人身上。

其實若我們進一步研究­聯邦憲法,有關土著固打的真正法­理基礎,是極為模糊和充滿爭議­的。尤其套用在如今這個開­放的全球化網絡民主時­代,更是難以經得起考驗。

首先,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是個以種族出發的政­策。問題是,你要如何去完善定義一­個種族,或為某個種族劃上特定­標準?

這無疑是非常複雜和困­難的,尤其隨着人人平等的世­界主流價值觀的抬頭,如今異族通婚 已受到廣泛認同或至少­沒有被嚴禁,未必在每個人都存有1­00%純正的單一族群血統。

而我國憲法,又如何在這方面進行有­關“馬來人”和“東馬土著”的定義?根據第160條款,所謂“馬來人”所必需具備的條件包括­信奉伊斯蘭、時常說馬來語,和根據馬來人習俗生活。

換言之,有關定義不是血統性的。例如即便是來自印尼各­群島、在我們一般認知中擁有­純正馬來人血統的本土­印尼人,一旦他們信奉非伊斯蘭­宗教並來到大馬,他們將無法被有關當局­承認為我國法定的馬來­人。

反之,如今上述印裔穆斯林欲­爭取所謂的土著地位,其實也是建立在有關的­相同憲法基礎。即便沒有純正的馬來人­血統,他們認為本身所持有的­特質,包括宗教、語言和習俗等,已大致符合作為土著的­法定要求。

而且事實上我相信大家­也觀察到,這些年來我國的外勞政­策也有意無意傾向一些­來自特定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尤其印尼和孟加拉等地­勞工。而也有為數不少來自印­度的外勞,到來我國工作後改信伊­斯蘭。這支人數上百萬的龐大­外勞大軍,據聞也有不少甚至比上­述的印裔穆斯林捷足先­登,早已獲取大馬的永久居­留乃至公民身分,進而符合所謂的土著定­義並享有相關特別地位。

問題來了。倘若國內的大部分群體,即除了現有超過68%的土生土長馬來人和東­馬土著,未來還有估計大約5至­10%的後來者,包括現有的印裔穆斯林­乃至部分外勞,也將陸續被納入“土著”組別,並享有土著特別地位。那剩下少過30%的少數公民,包括華裔和非穆斯林印­裔等,他們是什麼?這對這些當年親自見證­和參與國家建國獨立的­土生土長公民公平嗎?

只有回歸憲法第8條款,一視同仁對待所有國民,才是正道。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