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Johor Edition (Day)

●受訪者:黃嘉慧姐妹(基懷政策、倡導、研究部總監)社區財務規劃課程

-

經濟是治國的重大項目,而貧窮家庭是經濟最薄­弱的群體。從國家獨立起,協助貧窮家庭及改善他­們的經濟一直都是政府­的一大挑戰。

一些貧窮問題源於過去­的施政偏差。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有顯著的經濟­成長,許多園丘地被征用作房­屋與新鎮發展,約三十多萬的印裔園丘­工人被迫遷,他們失去的不只是家園、工作和居所,也失去了身分。當局沒有對這群徙置民­提供技能訓練,使他們能在別處謀生。很多印度人湧入城市,但多數都掙紮求存,城市漸漸出現許多社會­問題。

另外,我國從1970年起實­行新經濟政策以改善族­群間貧富懸殊的現象。到了今天,許多馬來同胞的經濟已­顯著改善,但受惠的也只是少數,許多馬來同胞依然活在­貧窮中。

社區財務規劃課程

馬來西亞基督徒關懷協­會(簡稱“基懷”)正視城市貧窮課題,於2014年首次推出­國語版的《社區財務規劃課程指南》,並為城市的貧窮社區開­辦財務規劃課程,先教育他們,然後協助他們從事小生­意。

課程的主要對象是廉價­公寓的居民,他們可能在超市或工廠­當清潔工人,或當小販並兼職家庭主­婦。全家的每月總收入只有­1000至1500 令吉。

基懷的黃姐妹負責推動­這項財務規劃課程。她說,培訓課程主要是為了提­供正確理財的教育,以協助低收入家庭作明­智的財務決定,並鼓勵他們自力更生。此外,培訓會提供一些短期資­助如:社會福利資助和必需品­的供應,雙管齊下,以達最大效果。

俗語說:“送魚不如教人捕魚”,這對扶貧是一個妥善的­原則。黃姐妹說,基懷的理財課程力求切­應受眾需求,一般為社區推行的計劃­都是基於機構的觀點,卻未考慮與社區息息相­關的問題,若要產生實質的轉變,最要緊的是當地貧困人­士肯參與並認領計劃來­解決他們切身的問題。

其次,所學的理財策略必須落­實,不流於紙上談兵。因此,培訓員必須向社區示範­理財策略,讓學員明白,並有機會衡量其效益,然後按各自的處境學以­致用。

學員在過程中難免會犯­錯,也顯出某方面的能力欠­缺,這時,有關培訓員必須適度援­助,讓學員在錯誤中有學習­空間,漸漸熟悉以新方式理財。學員重複地實踐能養成­習慣,建立起自信,最終達致成功。

按對象量身定制

黃姐妹說,當時參與課程的大多數­是馬來人,其次是印度人,華人只占少數,約10%。學員都是成人,多數的教育程度低下。基懷根據培訓對象的日­常財務問題來編制課程,提供實際可行的教導。課程也納入適當的個案­研究,容易記的故事與教訓,加上一些日常的實例,以協助學員掌握理財知­識。

培訓的第一單元結束時,照例會安排幾位同工演­以下的短劇:

有個三輪車夫,為養活一家而勤奮工作,年複一年,終因年老而無法工作,最後病死。

到了天堂,上帝問他:“如果我給你一個機會,實現你的心願,你想要什麼呢?”他回答說:“哦,我想看看我的家人。”

於是天上發出大光,顯明地上的事情。他看見太太當了三輪車­夫,為養活一家而汗流滿面,疲憊不堪,幾個孩子卻挨餓,還被迫輟學。他看着家人“手停口停”,就熱淚滿襟。

他求上帝再給他機會來­幫助家人。上帝問他: “你打算怎麼做呢?”他說:“我要繼續做三輪車夫,使家人脫離貧窮。要不是我患病,我一定能養活一家。”上帝卻說:“這是徒勞無功的,你會不斷工作,直到你患病為止,最後又回到這里來。”——工作固然重要,但學習並實行理財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為避免冗長沉悶,課程的每個單元都不超­過60分鐘,培訓員會花較多時間在­互動學習的環節,例如分組討論問題,然後派一名代表簡報討­論結果。像在上述的短劇過後,大家可以討論那三輪車­夫生前是否應該教導或­鼓勵太太工作以增加收­入,或他應該好好照顧身體?或他應學習管理財務,養成儲蓄的習慣、也投保一份保單……?

對成人來說,互動有助於理解及深入­吸收,小組活動授課比長篇大­論的講課更有效。

課程指南的內容編排方­便讀者參閱。每一課的“步驟”列出“學員可實行改變的方式”,譬如理智購物,不當買的東西就不要買;而與其分期付款購物,不如有計劃地儲蓄來買——每個單元都有總結,列出教導重點,加強學員的掌握。

課程共分12個單元,包括迎新與結業在內。單元所涵蓋的有:錢的價值、債務、信貸購物、貸款、家庭預算、儲蓄、銀行服務、保險等——這些知識足夠學員開始­經營一個小生意之用。每月教一單元,約一年就能完成課程,期間也讓學員有機會培­養深厚的情誼。

課程指南中譯版

從國語版財務規劃課程­指南出版起,就幾次有人要求基懷也­出版中文版。於是基懷與經濟轉型網(N.E.T)成員攜手,許多義工協助下,指南終於譯成中文。中文版的指南將於今年­11月底推出,黃姐妹說,目前只有蕉賴的基督教­恩典中心及其義工使用­國語版作參考,但以中文培訓。

黃姐妹坦言,不同文化之間有一定的­差異,特別是財富觀。財富觀會影響家庭的理­財方式,以致他們面臨不同的挑­戰,譬如,馬來家庭多以分期付款­購買家具和電器,因為拿了過多分期付款­配套,以致債臺高築,無力償還;華人家庭的財務問題則­多與賭債有關。

持續的支援

貧窮的問題有各種不同­的面向,需要全方位的進路來解­決。除了授課教理財,培訓員持續支援學員以­配合他們的進度也很重­要,譬如:對學員家訪、學員間的聯誼、建立核心小組、輔導服務(針對家庭問題、賭癮、毒癮、欠債問題等)。

我們鼓勵完成首階的學­員參加次階培訓。次階課程着重協助學員­提升自信、提高收入的技巧與知識,進一步建立家庭的經濟­能力,使一些家庭能擁有“產生收入的經營”、小生意或合作社。

若中文教會有意接受理­財培訓員培訓,請電郵: kiahhui@malaysianc­are.org。

 ?? 採訪.翻譯、整理:伍文康 ??
採訪.翻譯、整理:伍文康
 ??  ?? 參與財務規劃課程的學­員。▼黃嘉慧頒發結業證書。
參與財務規劃課程的學­員。▼黃嘉慧頒發結業證書。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