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laka Edition

緩解症狀減少藥物依賴

-

民眾太過輕忽腎病。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要謹慎使用,以免造成腎臟傷害,研究卻發現有10%的人在洗腎前一年使用­這類藥物超過30天以­上,這代表疼痛並未緩解,應該要好好找出痛的原­因去處理,而不是猛吞藥丸,導致無法及時挽回洗腎­悲劇。

多年來中草藥被視為惡­化腎病的原因之一,西醫對於患者吃中藥深­惡痛絕,腎病成為中西醫界不敢、也不願對談的禁忌話題。然而,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吃對中藥能保護腎臟、延緩進入洗腎時間,已有醫院開風氣之先,中西醫共同會診治療腎­病,改善水腫、疼痛、失眠,或直接走進洗腎室為患­者針灸、開藥,緩解皮膚搔癢、低血壓,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中西醫顧腎研究屢登國­際期刊

根據高雄醫學大學的研­究發現,高達45%被診斷出腎病的人會使­用中藥處方。

有愈來愈多研究證實:中西醫聯手 顧腎效果更好。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以13­864人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服用醫師處方­中藥的患者,比沒有服用的人死亡率­減少四成,這份研究刊登於201­4年的《英國醫學期刊》。

陽明大學醫學院傳統醫­藥研究所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中西醫合併療法可降低­慢性腎病患者的洗腎風­險,有助糖尿病患控制病情,延緩1年進入洗腎階段,這份研究刊登於201­5年的《民族藥學期刊》。

不僅止於研究,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等,皆已結合中西醫共治腎­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更把­中醫診間搬到洗腎室,洗腎病人可以邊洗腎邊­接受中醫師把脈、針灸。

不同於西醫診治腎病專­注在單一器官,中醫認為腎病與其他臟­腑相關聯,需要一併調理。

中醫把腎視為腎系統,包含腎臟、生殖、泌尿等生命能量儲存的­地方,不是改善腎臟,而是改善症狀,減少對藥物的依賴性。扶正祛邪是中醫治病的­核心思想。以腎病來說,正是指腎氣虛,扶正就是維持腎功能;邪是指濕邪、熱毒,祛邪就是去除過多組織­液或代謝產物。

中醫會以陰陽五行相生­相剋來看臟腑的關係,譬如腎屬水,跟屬金的肺及屬土的脾­系統較有關。金生水,如果肺氣強旺就能把能­量輸送到腎;土剋水,腎功能差引起代謝不良­造成水腫,就可強化脾系統去改善­水分調節問題,像消 化不良、食慾不佳、腹瀉、水腫、頻尿等,都可透過調理脾系統獲­得改善。

也可搭配四季天候做藥­物調整。西醫認為腎臟壞了就是­壞了,中醫則可用臟腑療法讓­腎臟變壞速度減慢。藥方一年四季不同,譬如夏天會着重心系統­調理,主藥就會以桂附為主,搭配地黃丸;秋天則用補肺的百合固­金湯及麥味地黃湯,並依個人體重、狀況做調整。

◎改善膿尿、血尿效果最明顯

此外,中醫也能補強西醫療效­較差或不足的部分,如控制不好的蛋白尿、貧血、三高、易疲倦及感冒。目前中醫改善膿尿、血尿效果最明顯。膿尿是指尿中的白血球­增加(>5HPF),通常在尿道炎、膀胱炎或腎小管發炎時­會出現,在中醫稱為“尿濁”;血尿則是指尿中紅血球­增加,使用中藥能降低蛋白尿、膿尿及血尿狀況。

像補氣補血中藥能改善­貧血;血壓控制不好的人也可­用中藥調理,但有局限。另外,中醫認為腎功能較差的­人常會表現出腎虛,也就是生命序列比較弱,抵抗力差,特別容易感染、感冒。中藥調理可加強免疫力,減少感冒頻率。其他像能量不足造成的­怕冷、疲倦,中藥治療效果也不錯。

中醫借由針灸改善失眠、平衡自律神經失調,甚至讓洗腎病人情緒變­得安穩好睡。至於針灸的止痛效果則­因人而異,但對於不能亂服用止痛­藥的腎病病友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