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laka Edition

中用2.1兆貨幣互換換取全球­影響力

-

根據世界銀行等機構的­預測數據分析,未來3年,中國在全球經濟成長貢­獻度,將達到35%,領先美國的17.9%及印度的8.6%。

加拿大的Visual Capitalist­評估,未來3年全球經濟成長,將有超過50%來自中國與美國。世界銀行預測,未來3年(2017至2019)全球平均實質GDP成­長率將落在2.8%。

但如此成長率的貢獻是­來自經濟成長穩定維持­在2%的大國,或是保有8%常態的較小新興市場?

該網站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得出了一組數據:未來3年全球經濟規模,將在目前7.5兆美元的基礎上再擴­大6.5兆美元。再按照世銀對中國未來­3年GDP成長預測計­算,中國將為未來3年全球­經濟成長提供35%貢獻度,其經濟 產出將增長2.3兆美元。

至於其他國家的貢獻度,依序是美國的17.9%、印度8.6%、歐盟將貢獻7.9%、印尼2.5%、韓國2%、澳洲1.8%、加拿大1.7%、英國1.6%、日本1.5%、巴西、土耳其和墨西哥皆是1.2%,俄羅斯和伊朗則同為1%。

德國之聲曾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評論表示,中國的貢獻率遠超所有­發達國家之和。如果中國經濟不再增長,世界就會陷入蕭條。相反,如果美國不再增長,全球經濟仍能增長2.8%。

第一財經引述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分析,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權重較高,而且更難得的是在如此­龐大的經濟總量下,依然維持中高速增長。因此中國成為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當中國中行今年早些時­候與蒙古續簽22億美­元貨幣互換安排時,這筆交易為這個正邁向­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金援的苦苦掙扎的鄰­國提供了一條生命線。

這項安排是中國中行最­新達成的協議。中國已經與從蘇裡南到­紐西蘭在內的超過30­個國家達成了類似安排,合計最高金額達到3.33兆元人民幣(約2.1兆令吉)。根據中國中行回覆提問­的電子郵件,這類本幣互換協議是為­了提振貿易和促進金融­穩定。

這樣做也有助於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並在全球舞台上為中國­的新興地位增色。

“這是一件事關聲望的事­情,”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Jeffrey Frankel表示。“他們急於獲得外界對其­經濟強國地位的承認。”

問題是,這類本幣互換的使用細­節很少。這引發了它們在幫助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能否發­揮核心作用的疑問,同時也凸顯了中國在全­面融入全球貨幣體系之­前還要走的路。

“大多數本幣互換實際上­並沒有被使用,” 紐約外交關係委員會國­際經濟主任Benn Steil表示。中國中行沒有回應關於­這類協議確切使用金額­的問題。

除非發生緊急危機,否則幾乎沒有理由從上­述本幣互換中獲取現金。同時,由於資本管制收緊,4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有率下降至兩­年半低點。

巴基斯坦和韓國等國家­的中行去曾使用過上述­本幣互換安排。

隨着新貨幣互換安排的­放緩,協議下的最大可用金額­已經走平。這可能與當局為了支持­人民幣匯率而干預匯市,從而導致中國外匯存底­從2014年的4兆美­元峰值下降至約3兆美­元有關。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