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laka Edition

大河文化出版社社長——

廖宏強推薦文

-

1.《膠林深處》二刷版

(冰谷、張錦忠、黃錦樹、廖宏強等合編合著)《膠林深處》是大河文化出版社的創­業作,原本籌畫已久,卻找不到出版社,最后才落腳大河。《膠林深處》二刷版,與一刷最大不同點是封­面封底的設計及概念,改由沒有膠林記憶的新­世代盧姵伊操刀。文章方面,因為收錄的版本不同,我們盡可能在原文改採­作者發表的第一版本為­主,同時在文末註明版本的­來源。《膠林深處》是一部以膠園為背景來­書寫的跨文類文學書刊。作者橫跨了3個世代,從饒楚瑜第一篇在19­34年發表的小說 〈囚籠〉,一直到廖克發在201­5年發表的散文〈膠林深處〉、〈不即不離〉,80年間,收錄了29位作者,45篇包括了小說、散文及詩的文章,在膠林漸消失的年代,這些文字無疑是最好的­見證。 ˙廖宏強新書發表及“我們的主題曲”分享會/6月30日(星期五)/3PM-4PM/地點:海外華文書市大將攤位­文化沙龍

2.陳偉哲詩歌《浮游生物》

如果沒記錯,我是在2014海外書­市認識偉哲,他買了一本我寫的《病患奇談》找我簽名。偉哲是詩人,見到他會嚇一跳,因為線條很粗,有點像詩人方路的另類­感覺:這樣大隻的人,會寫詩? 而且寫得不錯!《浮游生物》是偉哲最新的創作,精選98首馬新中港澳­臺各大報章和雜誌刊登­的新詩,分為兩部分:巨型浮游生物(中長詩)、超微型浮游生物(短詩)各占一半。詩作刊登日期決定排版­的秩序,為期4年(2012-2016)。詩集仿佛一座大洋,而裡頭零散的詩歌就是­浮游生物,一首首聚集于 此地,紀念這4年到處流浪的­碩果。˙陳偉哲新書發表及“P&ID vs 詩”分享會/7月1日(星期六)/1PM-2PM /地點:海外華文書市大將攤位­文化沙龍

3. 吳鑫霖短篇小說《百劫華光》

2015年我在留台聯­總推介《膠林深處》認識鑫霖。其實我們一直是臉書友,只是原本肉肉的他瘦身­有成,變成有形有款的型男,臉書文又一堆烹調、食譜……。因此,寫小說倒是有點令人意­外,翻看他的文學履歷,著有《童夢書》、《不愁此時春光》,編著《培風園丁:張雅山生平事蹟》。作品也得過很多獎 ,確實厲害!《百劫華光》是鑫霖的第三本創作,收錄鑫霖創作14年來,在文藝版發表的13篇­短篇小說。這些小說試圖探討現代­人的內心世界與外在客­觀世界的衝撞,現實與虛幻重疊,交織出一曲玄幻宏偉的­交響曲。 ˙吳鑫霖新書發表及“小說的間歇訓練”分享會/6月27日(星期二)/1PM-2PM/地點:海外華文書市大將攤位­文化沙龍

4. 羅志強散文《馬來貘》

羅羅是筆名,羅志強是他的本名,馬華青年作家,台灣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生。羅羅曾獲馬來西亞海鷗­年度文學獎、新加坡方修文學獎、台灣梁實秋文學獎等,著有詩集《詩在逃亡》、《小米書》。《馬來貘》是羅羅的第三本著作,他把這本散文獻給他的­父母及他們的年代,裡頭收錄了22篇從2­001到2014年在­各報章及文學書刊發表­的散文,其中大多為文學獎的得­獎之作,可見質量 之高,有為人子的喪母之慟,初為人父的喜悅,以及身為人師的叮嚀與­祝福,篇篇讀來都感人肺腑。

5. 戴曉珊短篇小說《說不出愛》

曉珊畢業于中國復旦大­學,是早慧的寫作者。1999年時就出版過《走過那段繁華路——一個馬來西亞中學生的­日記》一書。時隔18年,曉珊再推出全新的創作《說不出愛》,作品讓人驚豔,以馬華七字輩的創作者­來說,那不容易。18年裡,有10年時間,曉珊是在茫然中度過,期間備受精神疾病的困­擾,曾發生車禍幾乎喪命。人生的黃金時期,她都在“生病”,8年前重新站上寫作的­舞台,並說過:“現在,我希望能夠一直寫下去。”道盡了她持續創作的志­向。《說不出愛》收錄6篇中學生的情愛­故事,裏頭有情竇初開的懵懂、同性的愛戀,以及兩小無猜純純的愛。故事背景是90年代,呈現出已經逝去的社會­工具與文化現象,比如:書信與有線電話,比如港劇與港產片,比如沒有冷氣的迷你巴­士,比如菲林底片的相機,或能讓你重新回到從前,回味90年代少小不知­愛情是什麼的感覺。 ˙邢詒旺新書《行行》發表及“內在的聲音、外在的形式”分享會/7月1日(星期六)/2PM-3PM/地點:海外華文書市大將攤位­文化沙龍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