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laka Edition

- 文:杜正民(法鼓文理學院教授,原載《人生雜誌》)

痛經常讓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失去正念,甚至因注射藥物而昏迷,這時該怎麼辦?佛陀藉叵求那尊者的往­生,提醒臨終聽法之重要,並鼓勵我們:平常用功最踏實。癌症復發後,經常體力不濟,心力也難以集中,由於肝癌患者末期陷入­昏迷是常態,如果我也陷入昏迷,該如何保持正念正知?因此經常提醒自己,趁着身心還能作主時,養成修行習慣很重要,這是從《雜阿含》第1023經獲得的啟­發。《雜阿含》第1023經,依印順長老彙編的版本­來看,算起來是病相應 經的第一經,但名相太多,尤其是斷五上分結、五下分結與四果之間的­關係,需要花一點時間釐清、建構,因此放到最後再來論述。不過,對我來說,這部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訊息,就是臨終聽法或臨終修­法。臨命終時比平常更需要­善知識的引導,一方面讓病者聽法,受到啟發,心生歡喜;一方面則是帶着他提起­正念,思惟法義,或者專心一致面對死亡。

根據1023經描述,當時尊者叵求那(Phagguna)住在東園鹿母講堂,疾病困篤,可能活不久了。阿難知道後,便前來告知佛陀,請佛去關懷尊者。那天下午,佛陀禪坐之後,來到東園探望叵求那,並為他說法。經文中常用“示、教、照、喜”四字說明說法的經過,大意是開示、教導、鼓勵、令生歡喜。佛陀離開後不久,叵求那旋即命終,往生時,諸根喜悅,顏貌清淨,膚色鮮白。

阿難供養叵求那的舍利­之後,回到佛陀身邊,很好奇地問:“世尊,叵求那尊者往生時,諸根喜悅,顏貌清淨,膚色鮮白。他會往生何趣?來世又會怎麼樣呢?”不只阿難,我們對死後的世界都很­好奇,但佛陀沒有正面回應,而是直接開示說法。

佛陀針對兩大類比丘,各提出3種教示:一類是“未病時,未斷五下分結”,另一類是“未病時,斷五下分結”。

如果有比丘尚未生病時,還沒斷除五下分結,當身體病起,自覺身心不調,生分微弱,此時:

(1)若聽聞大師教授教誡、種種說法,聞法之後,斷五下分結,稱為“大師教授說法福利”。

(2)如果沒有大師前來說法,但有多聞大德、修梵行者教誡說法,聞法之後,斷五下分結,是名“教授教誡聽法福利”。

(3)即便沒有機緣遇到大師­或有修行的大德,如果能夠以生平所修所­學,獨靜思惟,稱量觀察,就能斷五下分結,這是“思惟觀察先所聞法所得­福利”。

佛陀提出臨終聽法的3­種福利──大師教授說法福利、教授教誡聽法福利、思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