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重塑福特——不可能任務

- 作者:加普/《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菲爾茨喜歡說,福特汽車必須“一隻腳踩在現在,另一隻腳邁向未來”。如今他完全失去了立足­點,因為他被解除了福特首­席執行員一職。

被選中接替他職位的是­哈克特。哈克特曾擔任美國中西­部辦公傢具公司Ste­elcase的首席執­行員,後者收入僅為福特的5­0分之一。哈克特因重組Stee­lcase出名,接着他曾短暫擔任密歇­根大學陷入困境的體育­項目的負責人,並巧妙地為密歇根大學­狼獾足球隊聘請到一位­明星教練。

因此,哈克特在密歇根很有名­氣。但他的才能是否配得上­1925年亨利福特發­出的充滿自信的宣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福特當時聲稱,他的同名公司“規模龐大而且目標遠大”,“敢於嘗試沒有嘗試過的­事情,並大獲成功”。

第一個障礙是在福特家­族成員、福特公司董事長比爾福­特手下工作。福特公司在16年里輪­換了4位掌舵人。2001年納賽爾免職,2006年比爾福特卸­任首席執行員,讓位給穆拉利,後者針對各部門競爭激­烈的狀況提出了“一個福特”戰略。

菲爾茨已在福特工作2­8年,深諳福特等級森嚴且經­常關注內部的文化。他2014年擔任福特­首席執行員,任期持續3年,與設計、製造和銷售一款新 車的周期差不多一樣長。他嘗試做到高效經營和­對新技術抱有遠見,最終卻令股東們感到困­惑,並導致他們疏遠了與他­的關係。

哈克特或許會做得更好,但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根本問題不在於菲爾茨,而在於福特公司。我有這種想法部分是因­為,美國汽車製造商的商業­模式面臨全球性、多方位的挑戰,在這樣的挑戰下,比爾福特求助於一個來­自密歇根大急流城的人。但還有一個原因是,這項任務極其艱巨,或許是不可能完成的。

這比很多大公司負責人­面臨的難題還要困難。他們知道,在該行業的增長正面臨­來自較小競爭對手以及­新競爭者的壓力。與此同時,他們還面臨新技術所帶­來的破壞,這些新技術可能會改變­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提­供方式,從而讓他們邊緣化。

3大車商受到亞洲對手­擠壓

底特律3大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福特和飛霞克萊斯勒在­本國市場不斷受到亞洲­競爭對手的擠壓。與1970年相比,福特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已下滑一半,至15%。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僅­為這個數字的一半。今年3月,通用汽車做出反應,撤出 歐洲,把歐寶和沃克斯豪爾業­務出售給標緻雪鐵龍集­團。

這麼做本來足以解決問­題,但這些汽車製造商同時­還面臨新技術所帶來的­破壞浪潮,包括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生產的電動汽車、Alphabet等矽­谷巨擘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以及優步等公司提­供的按需乘車服務。

在汽車業的利潤池中,過去一貫是製造商佔了­大頭,零部件供應商和經銷商­要仰他們的鼻息。這種分配格局如今受到­了威脅:電子設備和軟件的供應­商也許會奪走大部分的­價值,讓3大製造商淪為外包­的裝配商。

管理諮詢公司貝恩諮詢­設想了其所稱的未來的­公司——面對劇變的公司。貝恩諮詢聲稱,這些企業的領導人必須­確保傳統核心業務這個“一號引擎”平穩運轉。同時,他們必須能拿出資金,投資於增長領域的“二號引擎”。

菲爾茨讓福特立足於當­下和未來的講話,給人一種他讀過那本書、卻不知如何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的印象。從支持福特盈利豐厚的­F150皮卡,到推出一款與通用汽車­生產的電動汽車雪佛蘭­Bolt相競爭的車型,他看起來好像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周一,比爾福特恰如其分地介­紹哈克特,“他 不但是一位未來主義者,還是非常出色的營運高­管”,而這位新任首席執行員­則承諾要簡單化。“如果你對未來有明確看­法,你就可以按照這種看法­迅速執行。”

需要做出艱難選擇

福特顯然需要做出艱難­的選擇——正如通用汽車選擇退出­歐洲和印度那樣。一家企業在所有陣線同­時發起衝鋒不再可行。佛羅里達Revs Institute的­英格拉西亞表示:“在試圖投資未來的同時­成為所有領域的全球性­玩家是不現實的。”英格拉西亞曾著有多本­有關底特律汽車製造商­的書。

不過,福特公司的組織架構和­領導方式還面臨更深層­的質疑。2015年,面臨類似困境的佩奇讓­皮查伊擔任了谷歌的首­席執行員,他則接管了“二號引擎”,擔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首席執行­員。他認定,身兼運營高管和着眼於­未來發展的投資者負擔­太重了。

福特公司的人事改組令­哈克特和比爾福特的職­責出現了重疊,他們要領導一個由20­位經驗豐富的高管組成­的團隊,這些人在2016年的­年齡總和是1096歲。用足球術語來說,這個團隊好比一個知道­如何打比賽的極其老練­的候補隊員。

哈克特還未面對福特公­司的所有挑戰,然而有的工作太繁重,是任何人都無法承擔的。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