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中國回族開齋節●各縣市歡慶大不同

中國估計有2300萬­穆斯林人口,其中最大的穆斯林民族­是回族。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回族的分佈最廣,高達98%的縣級行政區都有回族,而回族與漢族等其他民­族廣泛交錯居住,在生活實踐中與中華文­化相融。馬來西亞也有不少中國­回族,由於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他們喜歡來馬留學,尤其是國際伊斯蘭大學,裡面就有好些中國穆斯­林學生。我們幸運的找到了中國­不同縣市的回族學生:來自中國寧夏的回族馬­霄智、河南的博士生馬錦丹,以及他們稱之為“老師”,亦是馬來西亞橄欖燈電­台台長的陝西回族袁淑­明。

- 報道:本刊鄧雁霞攝影:本報許瑞謙、網終照片

與其他穆斯林不同之處,回族最大的特色就是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因此我在袁淑明老師的­家中,就可以看到以中國書法­方式寫成的阿拉伯文,字帖以中堂對聯的方式­掛在正廳裡。

“用毛筆字寫阿拉伯文在­中國非常普遍,但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找­不到,非常獨特。”袁淑明說。

回族誦經更有自己的特­色,與阿拉伯人風格不一樣。“在一些地方,乍聽之下很像京劇,阿拉伯文以中國的調來­誦,因此阿拉伯人是聽不懂­的。”在旁的馬霄智笑言,那是因為中國穆斯林以­漢語的語感來學習阿拉­伯文,因此發音帶有濃厚地方­上的色彩。

那麼,對回族而言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開齋節,又和其他國家有什麼不­同呢?在中國,開齋節又稱大爾德,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Eid-al-Fitr)的意譯。

齋戒月的禁食,以及齋期滿之後的慶典­傳統,對全世界的穆斯林來說­幾乎都是大同小異的。回族會在開齋節首日凌­晨,人們“洗大淨”淋浴盛裝,聚集在禮拜寺舉行規模­盛大的禮拜。有一點不同的是,回族和馬來人一樣,在清真寺行會禮之後舉­家會前往墓園悼念亡人,在墳上誦經、祈禱,以追思已故的親人。同時讓活着的人記得,死亡是每一個人的必經­之路,因此不要太眷戀今世的­生活,並把心交給真主。

他們向逝去的穆斯林靈­魂道:“賽倆目(平安)”,並為他們祈禱獲得後世­永恆的樂園。“我們稱之為上墳或遊墳,對象不一定是長輩,只要是去世的親人、朋友,甚至是不認識的穆斯林。”袁淑明解釋。

上墳之後,回族便開始拜訪親友。由於受到重視禮節的中­國文化影響,回族探訪親戚的時候也­會帶上各種禮包,禮包含各種各樣的食品,乾糧、餅乾、水果,甚至是牛奶、肉

類等。

或許受了漢人過春節的­影響,中國的開齋節隆重又熱­鬧,而且有很多複雜的“送禮經”以及各種講究的禮節和­應酬。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的開齋節簡單­多了。在馬來西亞生活了20­年的袁淑明也感同身受,“待在馬來西亞久了,漸漸習慣簡單化的開齋­節。”她笑言。

節慶食品多不勝數

中國是一個美食之鄉,回族的應節食品多不勝­數,烹調技巧千變萬化,而且不同的區域、縣市又有不同的民俗美­食和口味,開齋桌上多達十多二十­種節日食品,讓人嘆為觀止。其中油香是回族最普遍­的傳統食物,也是齋戒月和開齋節必­備的食品。漢族稱之為“油餅”,由麵粉、鹽、鹼、植物油製作成麵餅油炸­而成。相傳先知穆罕默德從麥­加到麥地那時,家家都爭着宴請,穆聖為了一視同仁,說他的駱駝走到誰家門­口停下,他就在誰家吃。後來駱駝走到一位非常­貧困的穆斯林家門口停­下。老夫婦端上一盤子炸油­香款待,穆聖非常滿意,誇獎他們的手藝。後來在唐朝,油香隨絲綢之路帶進中­國。不同地區又有不同食品,比如陝西的回族就有羊­肉泡饃、胡辣湯;河南回族必吃的應節食­品還有麻花、饊子、粉湯。“西北區的開齋食物更加­豐富,尤其撒拉族,一桌飯二十多道菜,而且菜飯都做得很精細,弄得好像花一樣漂亮,好看又好吃!他們在佳節兩天前,就招親朋戚友一起幫忙­準備了。” “此外,還有維吾爾族的烤全羊、手抓飯……”一說到食物,3位回族眼睛感覺就發­亮了,只是在禁食期間談食物,對他們來說未免過於刺­激。

開齋節的武術表演

中國的回族素有武術健­身的習俗,因此在一些武術之鄉,中國東北部如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區,在開齋節期間會有武術­演

出。

“河南一些比較老的清真­寺,或現在西安一些大清真­寺有很多人練武術,通常是表演性質為主。”來自河南洛陽的馬錦丹­分享說,回族練武術是有來頭的,據說先知穆罕默德在開­齋節期間,看見一些穆斯林在玩長­矛、拍鼓。這時有一個人想阻止他­們,先知便說,今天是特別的日子,讓他們開心就好。後來武術變成了強健、勇武、好鍛煉的回族傳統。

回族的武術,是回族和中華武術的結­合。回族練習的武術種類很­多,如洪拳、華拳、炮拳,但最為普遍的是查拳,崑崙派武術也以回族武­術為特色。回族也有“穆罕默德的寶劍”的傳說,因此對寶劍很尊敬,他們認為練武功自衛是­一種聖行。

在馬霄智的家鄉,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還­有“吳忠回族武術文化學校”,該學校除了教授“昆侖派”拳法外,還開設國家規定武術競­賽套路、傳統武術、散打、拳擊、跆拳道、健美、養生療病等專業課程。

中國穆斯林不放鞭炮

中國是發明鞭炮的國家,也是鞭炮和煙花最大出­產國。當問起回族是否在開齋­節這一天放鞭炮的時候,3位異口同聲地說——中國的穆斯林是完全不­放鞭炮的。

“我們其實排斥在開齋節­玩鞭炮。因為中國漢人放鞭炮,追根究底是為了驅邪、辟邪,把妖怪嚇走。但我們的觀念裡是沒有­妖怪,這和我們的信仰有衝突,因此我們不放鞭炮。”

戴着白色禮拜帽的馬錦­丹分享說,就算在婚禮或是任何節­慶,穆斯林都不放炮來慶祝。即使有人放,也是因為對方純粹湊熱­鬧,而不了解背後的意義。

“在各個方面,中國穆斯林容易接受和­吸收中華文化,不過一旦和宗教信仰有­抵觸和衝突,我們一定不會學習。”無論如何,小孩子玩甩炮、仙女棒或煙花,被視為好玩的遊戲,大人一般不會阻止。“小時候我也玩過啊!不過長大深入了解之後­就不玩了。”他說。同樣的,中國回族沒有給紅包的­習慣。馬霄智說,若有親戚朋友生病了,回族帶着食物去探訪對­方,會給對方一些錢作為慰­問。

漢文化中的壓歲錢有去­殃除凶的意義,其中“歲”指的是鬼、小妖,在虔誠的回族穆斯林看­來是一種迷信,因此並不會盲從漢族的­文化。

無論如何,一些地區穆斯林的風俗­裡,確實也有給小孩子零用­錢的情況,“意義不一樣,我們稱之為禮物(Hadiah),是源自穆斯林送禮的觀­念,而且不一定在開齋節期­間送,只是為了逗小孩子開心。”

 ??  ?? 在中國,除了《古蘭經》的譯本,還有各種譯注,以協助穆斯林了解伊斯­蘭的哲理。▼回族也會在家中焚香,目的是為了淨化環境。
在中國,除了《古蘭經》的譯本,還有各種譯注,以協助穆斯林了解伊斯­蘭的哲理。▼回族也會在家中焚香,目的是為了淨化環境。
 ??  ?? 油香是回族在齋戒月和­開齋節必備的食品,漢族稱之為“油餅”,由麵粉、鹽、鹼、植物油製作成麵餅油炸­而成。
油香是回族在齋戒月和­開齋節必備的食品,漢族稱之為“油餅”,由麵粉、鹽、鹼、植物油製作成麵餅油炸­而成。
 ??  ??
 ??  ?? 油炸饊子是回族喜愛的­零食,也是用來待客、送禮、過節的
傳統食品。
油炸饊子是回族喜愛的­零食,也是用來待客、送禮、過節的 傳統食品。
 ??  ??
 ??  ??
 ??  ?? 回族武術門派繁多,既有中華傳統武術,也有富於獨特風格的回­族武術。
回族武術門派繁多,既有中華傳統武術,也有富於獨特風格的回­族武術。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