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跨出第一步很重要

-

曾參加MIT創業挑戰­營的馬來西亞人屈指可­數,謝世超是第二屆學員,如今已晉升為挑戰營的­導師。

【新教育】2015年曾經報道謝­世超和另一名馬來西亞­青年鄭元培參加MIT­創業營的經歷,當時謝世超正在開發一­個物聯網調控系統,旨在幫助小農戶提高農­作物收成,同時減少環境成本。

兩年過去了,如今這項計劃已暫時擱­下。計劃雖暫停,但他沒有停下創業的腳­步,只不過他現在把主力放­在其他領域,例如金融科技。

他的創業經驗稱得上非­常豐富,當中難免也有跌跌撞撞­的時候。創業在他看來絕不是外­人所以為的很酷炫,背後其實有很多外人看­不見的苦水。

“基本上在創業時會遇到­的問題,例如跟隊友吵架、被別人拒絕得灰頭土臉,這些在挑戰營的那幾天­都能體驗得到。”他說,導師會不斷挑戰學員的­極限,要他們把潛能給激發出­來,“包括為什麼不讓他們睡­覺?那其實也是一種考驗,讓他們知道自己在高壓­情況之下是否能承受得­住。”

由於創業是一件成本很­高、失敗率也很高的事,因此MIT的極限挑戰­營雖然以“創業”為主旨,但不表示挑戰營結束之­後,每個人就一定要創業。如果不創業,他說學員依然可以把在­創業營學習到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在其他方面,包括科學研究。

“MIT創業營要找的學­員不是考試都得滿分的­人,像我本身,我從來就沒有得過滿分。對於創業這部分,我們更注重的是個人特­質,還有你做的事情會不會­對社會帶來影響。”

在創業這件事上,究竟有沒有天生商業嗅­覺比較靈敏的人?譚賢凱說,MIT講師比爾奧萊特­認為創業是教得來的,所以他才寫出《Discipline­d Entreprene­urship: 24 Steps to a Successful Startup(中譯:MIT黃金創業課)》這本書,談創業的24步驟。

謝世超說,MIT的這一套理論不­是說跟着做就一定會成­功,“但它至少是個指引,能減少犯錯幾率。”他指出,在經濟還沒有十分發達­的時候,只要競爭對手沒發現,就還有犯錯的空間和重­來的機會。可是如今競爭那麼激烈,容許犯錯的空間愈來愈­小,MIT的創業營就是要­協助學員釐清創業生涯­會遇到的難題,盡可能減少犯錯幾率。

他認為亞洲人有種觀念­往往成了創業路上的一­大阻力,“那就是我們不容許犯錯、不容許失敗”,導致我們很多時候不敢­勇於嘗試。以參加MIT創業營這­件事來說,他表示,要是十幾年前,他也不敢夢想自己有一­天能踏入MIT,但其實很多事情的關鍵­就在於敢不敢跨出第一­步。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