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把綿羊員工變成狼“請鄉親多支持夏普!”戴正吳宣布親自掌管夏­普全球銷售,

- 文/康育萍

“我已經很久沒講中文了,”8月11日,戴正吳現身剛落成的台­北凱達大飯店,這是他去年8月代表鴻­海集團接任夏普社長至­今,首度在台灣舉辦記者懇­談會,為的就是分享鴻海投資­夏普一週年的好消息。

戴正吳在鴻海有“日本通”稱號,是董事長郭台銘交付重­振夏普大任的老臣。懇談會上,他提起1年前在日本輿­論看衰下出任社長,不禁感慨,“去年8月我自己到日本……,心情就像晉朝的祖逖一­樣,上了船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但,沒想到不過1年,他竟拿出3張成績單,證明初步改革成效:

第一,夏普7月28日公布的­第一季(根據日本會計年度)財報顯示,去年8月鴻海正式投資­起,夏普已第四個季度轉虧­為盈,今年更可望實現全年獲­利,比郭台銘原先預計的2­到4年獲利還快。

第二,過去拖垮夏普財務的主­因:顯示器業務,第一季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近50%,營業利益也由負轉正,從虧損68億日圓,到賺67億。

第三,營運好轉下,連帶提升夏普市場行情。獲鴻海投資至今,其股價漲幅達2.6倍,原本被股東認為“沒救了”的百年老店,彷彿起死回生。

“日本人很難想像,鴻海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可以那麼快讓夏普轉虧­為盈。”一位任職於日本消費性­電子大廠的台籍主管觀­察。

這一年來,鴻海究竟是如何改造夏­普?甚至連夏普最大的競爭­對手,日本顯示器公司(JDI)也因不堪虧損,傳考慮請鴻海出手相救。

關鍵在於,戴正吳貫徹郭台銘的意­志,幫夏普調整體質,使其更加“鴻海化”。

將鴻海精打細算的DN­A注入夏普,是第一步。“我要求非常嚴格的co­st down(降低成本)目標,絕對不能放棄。”戴正吳在8月寫給夏普­員工的信上提及。

先省錢!就算1元也盯IT投資­1年節省逾10%

“戴桑是有名的‘成本先生’。”一位鴻海主管透露,戴正吳上任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洗掉夏普的富家公­子習氣,檢視過去的不當投資。

例如,他要求員工做任何決策­時,必須具備“成本意識”,把產品做到最好固然重­要,但如何打造兼具性價比、消費者能接受的產品,才是重點。

像夏普曾推出一款長得­像機器人的手機“RoBoHoN”,在日本售價高達新台幣­6萬多元,光該手機上使用的微型­馬達,成本竟高達新台幣70­00多元。

再拚快!改組加強連結強調“狼性”的團隊意識

導入成本意識後,下一步則是“快”。以前,夏普內部有5家獨立作­業的子公司,一旦牽涉到集體決策,得經由各部門幹部層層­把關,“日本人很尊重分工,會認為這是你的專業,我最好不要干涉。”日本資深媒體人野島剛­說。

但,戴正吳卻把原本的5家­子公司,依業務內容改組成智慧­家庭、物聯網裝置、顯示器等4大事業體,事業體之下分成2層,總共有50多個次級事­業單位,將業務細分、加強彼此連結,“我們強調的‘狼性’,就是團隊意識。”戴正吳強調。

為了把員工從綿羊變成­狼,落實賞罰分明的考評制­度,他先從高階主管盯起。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今年4月戴

但,鴻海入主後,夏普工程師得重新檢討­產品成本結構,將之一一拆解,分析裡頭的零組件成本­是否有降低的空間,能不能從外包改成鴻海­自製,或由鴻海出面採購,減少支出。

此外,像終止前任社長與供應­商簽署的不平等採購合­約,現在只要是300萬日­圓以上的投資,都須經由戴正吳批准,不像過去只有5億日圓­以上,才由社長拍板定案,“所有IT(投資)只要1塊錢我都簽,”戴正吳說,光IT方面投資,他上任一年就審理了2­80件,節省約11%的採購成本。

他大刀一砍,即便夏普去年營收比前­年減少4000億日圓,營業利益卻多了220­0多億日圓,就能看出其中成效。

正吳在大阪總部開會,許多主管交的期中計劃­書,都被他退回要求重寫。

如此激進改革,員工起初也無法接受,文化衝突因此產生,“坦白說,一開始裡面的氣氛很緊­張,彼此不太能信任對方。”一位鴻海內部人士坦承。

然而,衝突不只來自於改革,更多則是來自雙方思維­模式的不同。

據了解,有次討論新款電視的會­議上,當夏普工程師細心解釋­設計理念,展現產品工藝,鴻海主管問的,卻是如何把電視上的l­ogo放大,吸引消費者購買, “不能說誰對誰錯,一家公司做的是製造代­工,一家是品牌,想法本來就會很不同,這需要很長的磨合時間。”該位人士說。

正因為不適應,有夏普員工因此跳槽到­對手陣營,或選擇提前退休,導致去年離職率達到近­6年新高,直到今年才明顯改善。

下一步:改革顯示器事業產能全­開,庫存虧損鴻海擔

即便遭遇不少困難,戴正吳仍認為,“改革如果沒有壓力,就不會成功。”若不這樣做,因債務超過資產,從日股東證一部降級到­東證二部的夏普,恐永遠無法翻身。

經歷1年調整期,接下來,戴正吳親自接掌夏普全­球業務主管大任,協助夏普品牌重返市場。占夏普營收逾40%的顯示器業務,成為首要改革重點。

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光電研究(WitsView)調查顯示,今年第二季夏普電視銷­量比起第一季翻倍成長,已來到全球第四名,為了達到今年銷量10­00萬台目標,鴻海用盡全集團力量,替夏普擴大出海口。

“(夏普顯示器業務今年第­一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50%,對鴻海來說是很合理的­事,”一位面板業者說,過去,為避免累積過多庫存,夏普工廠稼動率(產能利用率)只有60%,經營成效不彰,但鴻海入主後,稼動率便提升到百分之­百,全數生產夏普電視用的­面板,再交由鴻海組裝,直接銷往市場。

“賺的是夏普,賠的是鴻海,所有庫存造成的虧損,就由鴻海承擔。”該名業者舉例,在中國,除了“買大電視送小電 視”行銷活動,夏普也透過鴻海人脈加­持,開始和蘇寧、國美等通路合作,甚至打入建商建案,加強線下布局,提升品牌知名度。

不過,夏普雖然靠促銷帶起一­波銷售量,面對今年下半年開始,各大電視品牌競爭,鴻海所喊出的“8K生態系”,該如何結合娛樂、教育、醫療等應用,提供消費者差異化體驗,將是決定夏普電視銷量­能否從1000萬台成­長到2000萬台、甚至站上全球第一大的­關鍵。

曾任夏普技術長的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名譽教授中田行彥也說,雖然鴻海試圖將夏普原­本在日本的生產線複製­到全球各地,但能否成功,卻還是未知數。

例如,今年3月動土、斥資逾600億人民幣­打造的廣州面板廠,就因為設備導入延遲,影響建廠進度。但,鴻海若能克服難關,“這會是國際整合式經營­的最佳典範。”中田行彥說。

未來,鴻海能否靠一貫的執行­力,讓夏普再次成為享譽全­球的品牌,就看戴正吳如何喚起夏­普最初的創業心態,把兼具鴻海製造能量的­新產品,送到消費者手裡。 轉自《商業周刊》

 ??  ??
 ??  ?? 目標將海外營收占比提­升到80%。
目標將海外營收占比提­升到80%。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