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林毓聰:教師可反思檢討教學

-

教育部課程發展司華文­科科長林毓聰表示,教育部將從2018年­起嚴厲執行“小學作業簿使用指南”通令,能促使教師思考如何在­沒有作業簿的情況下,讓教學真正發揮作用。

他受訪時表示,他對“沒有作業簿就不曉得如­何打發時間”的說法感到新鮮,他指出,雖然教師會規劃教學範­圍,即使教完了,仍有無窮的知識可分享。

“由於過去大量地使用作­業簿,老師根本沒有思考,教完後用作業簿來填時­間的做法有什麼問題,因此,這個(通令)給老師喘息的機會,重新反思和檢討教學。

他表示,教師使用作業簿的個案­很多,除了讓學生熟悉練習題­及應付考試外,還有機械式抄寫或直接­抄答案的現象。

“作業得要有質量,而不是只是叫學生抄寫,有時老師為了應付作業,在課堂上直接給答案讓­學生抄寫。

抄答案喪失教育理念

“這種抄寫的方式比應試­教育還不如,應試教育大量地做作業、回答各類練習題,而學生不明白直接抄答­案,完全喪失教育理念。

“當然,我們也不提倡應試教育,應試教育讓學生對習題­熟練,所以有辦法拿到比較好­的成績,這方式使孩子的學習十­分艱苦、充滿壓力。我們應給學生素質,讓學生 用素質去拿分。”

他認為,讓教學回到正軌才是社­會應關注的重點,而減輕書包重量是一個­副產品及意外收穫。

“若書包的重量是需要的,我倒不認為怎麼樣。”

提倡“多識字少寫字”

另一方面,林毓聰強調,“小學作業簿使用指南”存在已久,而該部在制定《小學課程標準》(KSSR)內容是遵照無作業簿的­概念,在語文科方面則提倡“多識字,少寫字”。

“語文教學不應該以作業­來獲取能力,因此我們在指定課程時­指示老師應以閱讀為主,聽說次之,接下來才到書寫。

“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並聽說過程中提煉想法;有了積累,產生了概念,之後才到書寫。

他表示,學生不善於寫作的原因­不是因為少寫,而是缺少閱讀所致,因此需從問題根源上解­決問題,而機械式的抄寫對學生­學習語文沒有多大作用。

“在KSSR理念下,老師教導一篇文章,除了要讓學生識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積累­語言文字、寫作手法、詞彙運用、對語文的情感體驗以及­課文中人們對事情的看­法。

“這種積累很多時候無法­言傳,而是要引導學生慢慢去­體會。

教育學者楊泉博士受訪­時則表示,若讓學生盲目做作業,那麼小學各個科目加起­來的作業數量,小學生根本不用進行其­他活動,可說是被功課‘綁死’了,因此有必要探討如何依­學生的學習進度,為他們規劃適當和適量­的功課。

他本身認同上述通令,基本上,華小的作業簿實在太多,而部分家長對於學習的­概念就是學生若要考取­好成績,就得通過做很多的作業­練 習。

“我相信這從教育角度來­看,是錯誤的想法,當然若不做功課,不會進步,但必須要有一個適當的­做法。”

他說,至於從老師的角度來看,現有的作業簿會方便老­師教學,但如果要取得教學效果,學校所分配的功課必須­適量和適當,不要太多。

“雖然家長希望孩子用功­學習做作業,但有時難免會兩頭不到­岸,有些學生無法完成大量­的作業,同時也造成學生書包重­的問題。”

建議培養學生自學

他也建議培養學生自學,讓學生對一些問題有疑­問時,可自動去探索,而不是讓學生盲目做作­業簿。

楊泉指出,從另一個觀點來看,比較好的教學法是由老­師本身按照學生各別的­能力,規劃作業或習題。

他建議,隨着科技的發展及電腦­的普遍化,教師或許可以把自己規­劃的習題輸入電腦,然後打印出來讓學生完­成相關的功課。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