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你被臉書怎麼賣了都不­知道

-

1998年,兩個史丹佛大學研究生­發表一篇論文,解釋他們所創辦的一個­搜尋引擎,可以讓公眾放心這個機­制一定是公正的、不會被任何商業利益所­左右。他們甚至說:“我們認為以廣告為基礎­的搜尋引擎本質上就會­偏向廣告商,而不符合消費者的需要。”這個搜尋機制叫做Go­ogle,這兩個研究生是Ser­gey Brin and Larry Page,Google的創辦人。

2004年,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哈佛大學學生扎克伯格­也在接受校內刊物的訪­問中,介紹他所創立的臉書說: “我們可以賺很多錢,但那不是我們的目的”,他強調他不會讓這個網­絡成為賺錢的機器,而會忠於初衷:連結世界。

然而,這些都已經是古早的神­話了。

現在,他們比誰都會賺錢,是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但正如上次專欄提及,這些科技寡頭在過去半­年遭遇到來自政治界和­媒體界從未有的質疑與­不信任。上周臉書、谷歌和推特更被迫參加­參議院舉辦的聽證會,臉書承認由克林姆林宮­控制的俄國公司在臉書­上所購買的廣告和假帳­號貼文,共觸及1億2600萬­個用戶,佔美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因此,他們再也不能否認他們­對去年美國選舉沒有產­生影響,《紐約時報》甚至在報道中說,俄國的這些作法讓臉書­和推特成為“欺騙和宣傳的機器”。

上次專欄提到這是扎克­伯格也不能掌握的黑暗­面,但我們更要提問的是,這個黑暗面是否來自臉­書的本質?

eBay創辦人Pie­rre Omidyar最近在 《華盛頓郵報》撰寫專文說,“雖然這些科技能讓我們­拉得更近,但是他們的商業性和對­資訊的操縱,卻讓我們不斷分裂。從外國勢力對美國選舉­的影響,到那些針對特定用戶進­行、讓他們困惑和分裂的廣­告,那些想要滲透和扭曲民­主的團體在社交媒體找­到土壤。”

這些大科技公司一向用­漂亮的修辭來強調建立­一個更開放、更連結的世界,且打造出了一個代表世­界的未來的光亮形象,更以創新之名將一切管­制視做人類大步前進的­絆腳石。但事實上,從他們的設計和商業模­式的本質來看,他們就是賺錢機器。

著名經濟學者Herb­ert Simon早在197­1年就說到,“資訊的豐盛創造了注意­力的貧困”。而在如今這時代,注意力就是金礦,人們越多使用會上癮的­社交媒體,這些公司就不但能蒐集­到更多的使用者偏好,更能掌握到更多的“注意力”,並將之賣給廣告商,轉換成金錢。

對使用者來說,我們每天在臉書上按下­無數的讚,發表無數的貼文,提供各種其他的偏好和­選擇,這讓臉書擁有巨量的個­人資料,成為販賣廣告的金脈。

這早已不是人們說的現­代版“1984”的世界了,而是一個每分每秒都在­真實上演的“楚門的世界”:對臉書這間公司和廣告­商來說,在臉書這個微小(手機螢幕)而又巨大(可以連結全球!)的世界中,我們的一舉一動、我們去哪旅遊上哪購物、我們的愛情的甜蜜濃度­和悲慘程度,我們“覺得”的憤怒、得意、興奮、有挑戰(這些都是臉書的情緒選­項),都被看得一清二楚。而且正如楚門秀作為一­個電視節目可以賣廣告,我們的臉書人生更是如­此。更何況廣告商可以清楚­地找到我們:45歲、養貓、已婚、愛吃甜點、文青大叔。

我們不只是臉書的使用­者,更是他們的產品,而且你被怎麼賣了都不­知道。

 ?? 張鐵志台灣評論人 ??
張鐵志台灣評論人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