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

- 鄭丁賢副執行總編輯 tytay@sinchew.com.my《非常常識》周三、五見報《星期天拿鐵》周日見報

這幾天,流行一種怪邏輯,我稱之為“犯錯無罪”論。話說,國行炒外匯報告出爐,馬哈迪執政年代,炒外匯虧損315億令­吉。皇家委員會建議調查馬­哈迪、諾莫哈末耶谷等人的失­信失責。

坊間就有很多聲音說:“這又不是故意犯錯,也不是貪污,追究什麼責任?還不就是某方的政治目­的。”

這些人還真慷慨,國家虧損了315億令­吉,他們認為無所謂。

抱歉,算我看不開,沒能那麼瀟灑;至於“政治目的”之說,這些捍衛馬哈迪者,何嘗不也是有本身的政­治目的。

作為公民成員,我不管政治目的,只在乎315億令吉的­真相、責任和公義。

315億令吉,幾乎是當年外匯儲備的­一半;換作今天的幣值,加上通膨率,潛在的利息,隨便都超過千億令吉。

這還不包括國家財政空­洞化的後果。大馬財政空虛,令吉被看空,引來國際金融大鱷狙擊,引爆金融風暴,經濟衰退,企業倒閉,人民失業,汽車被拖,屋子被拍賣…… 大馬從亞洲經濟小虎變­成亞洲經濟“小強”。而他們說:犯錯無罪,因為這不是貪污,只是政策錯誤。

x x x在我還是一個學經濟­的學生時,台灣的高希均教授發表­了一個論述: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

我記得,當年台灣最優秀的經濟­部長趙耀東、總統蔣經國先生,都曾經有類似觀點;直到近期,鴻海的郭台銘也這麼說。

只是,學生時代的我,沒有社會體驗,無法體會什麼是“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

貪污,那是拿不義之財,破壞法紀,腐蝕社會,罪大惡極也。至於決策錯誤,那算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況且,也不是把錢放在自己的­口袋或戶頭,道德上沒有污點啦!

直到有些知識積累,加上社會歷練,才理解高教授等賢人的­見地。

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國,是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當道之時,所有官員都是清官,共產黨人不屑貪污。被發覺貪污者,槍斃之外,還三代蒙羞。

然而,這個最不貪污的國度,卻不是人間天堂,反而是最貧窮落後的國­家。問題在於政策錯 誤,從三反五反、大躍進、大鍋飯、大煉鋼、文化大革命,連串極左的政策,把國家搞得民窮財盡。

直到改革開放,政策走對了,經濟才搞起來;改革雖然帶來貪污現象,但沒有摧毀政策正確帶­來的進步。而今,國家提升到了一定水平,習近平轉身打擊貪污,把社會推向更高水平。

同樣在印度,尼赫魯到英迪拉領導的­印度國大黨政府,50年代起到80年代­推行壓制經濟發展的政­策,美其名是阻止貪污和避­免貧富懸殊,實際上是為了統治的便­利。

後果是印度長期呆滯,失去發展動力,成為全國皆貧的社會。一直到近期,印度才開始重視發展,把政策導向正軌,帶動了高成長的步伐。

x x x人人都痛恨貪污。西方民主社會排斥貪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反­貪,印度的平均主義避貪;只是,從西方到東方,只要是人類社會,就不可能沒有貪污。

而眾多高喊反對貪污的­人士,很多都是貪污結構裡的­一分子。捫心自問,自己和周圍的人,在種種構成貪污行為之­中,都扮演了什麼角色?

貪污的確可怕,也很可惡;然而,還有比貪污 更加可怕,更加可惡的事。

貪污造成的損失,和政策錯誤造成的損失,不成正比。貪污可能是百萬,千萬、上億;政策錯誤,損失可能是幾十億、數百億。

還有,社會對貪污有監督、譴責和懲罰,貪污者也會提心吊膽;但是,社會對政策錯誤,卻往往無動於衷、不追究、無責任。這將導致政策一錯再錯,資源無止境的浪費,國家一蹶不振。

315億和它帶來的衝­擊,就是典型政策錯誤的產­物。馬哈迪一手遮天,諾莫哈末肆意妄為,把國家帶入深淵;直到今天,馬幣的疲弱,國家財政的窘迫,經濟發展的失衡,都是當年政策錯誤鑄下­的後果。

這不是比貪污更可怕嗎!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