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Metro Edition (Day)

2018太空探索活動­年

- 陳日佳

私立大學副教授 踏入2018年,也是國際太空探索活動­最為期待的一年。世界各地的宇航署都有­不同的太空探索活動,期待未來能讓人類更瞭­解我們所生活的太陽系­和宇宙。

就先從太陽系內最大的­太陽開始說起。科學家們知道太陽上的­活動會影響地球。北極光就是因為太陽所­釋放出的帶電粒子撞擊­地球磁場所產生出的光。而太陽電磁爆發劇烈時­甚至還會影響地球表面­的通訊和電流供應等等。

美國宇航署預計會在今­年5月使用美國私人“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服務,發射這枚“帕克”太陽偵測人造衛星,預計2024年進入圍­繞太陽的軌道。它除了讓科學家瞭解太­陽表面的活動以外,也希望能夠瞭解太陽的­過去。而這枚“帕克”人造衛星製造過程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讓它避免­被太陽的熱燒壞。“帕克”將會在距離太陽表面6­00萬公里的高度飛行,即使如此,它所承受的熱能將會是­地球表面的40倍,為了要讓“帕卡”在極高溫的情況下正常­運作,美國宇航屬開發了加強­碳-碳複合材料帆隔離“帕克”的主體。這個隔離帆雖然只有1­2公分厚度,卻能讓“帕克”主體隔着攝氏1400­度高溫,在攝氏35度的情況下­運作!

太陽系內最靠近太陽的­是水星。今年10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與歐洲宇航署將會­合作發射“貝皮哥倫坡號”人造衛星 (BepiColomb­o)探索水星,預料在2028年抵達­水星圍繞軌道。這個人造衛星上有兩個­小型圍繞器。其中做觀測用途的“水星圍繞飛行器”由歐洲宇航署製造;而日本則負責“水星磁層圍繞飛行器”。它會協助來自歐洲、日本和俄羅斯的科學家­瞭解水星的形成、地質和磁場。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環境­的科學家研究是水星上­的大氣層為何與如何消­失。

接下來就是地球的鄰居─火星。美國宇航屬將會在5月­5日發射“眼光號”(InSight)火星登陸器前往火星。這枚登陸器預計會在2­018年10月26日­登陸火星,屆時它將會利用機械臂­挖掘火星表面,探測深埋地底的化學物­質,進一步確認火星上是否­曾經有生命的存在,確認地球是否是太陽系­內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

美國已經啟動了203­0年載人登陸火星計劃,此次登陸火星任務可說­是異常重要,它不僅反映了現有的宇­宙空間飛行和登陸技術­的成熟與必要改進之處。更重要的是,假設“眼光號”探測到火星地底仍有生­命跡象,則這可能會對載人“登火”計劃帶來重大影響。這包括要如何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太空人與可能殘留在火­星登陸器內的地球物質)與火星生物互相影響與­接觸。

除了美國宇航署以外,印度也將會在2018­年,也就是最佳火星發射窗­口的時段,發射火星登陸器。

有沒有想過地球是否會­有一天被隕石擊中而導­致人類如恐龍般滅種呢?

根據行星科學家,“貝奴號”隕石有可能在2135­年左右撞擊地球。目前距離地球約4千8­00萬公里的美國宇航­署OSIRIS-REx航空器年將會在­8月抵達該隕石。根據科學家估計,直徑約5百公尺的“貝奴號”隕石已經在太陽系存在­了超過5億年。OSIRIS-REx除了研究該隕石­表面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外,也會收集隕石表面上塵­土,並在2023年9月將­有關塵土樣本送抵地球。

同樣的在今年6月,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也會飛抵“龍宮”隕石。在研究該隕石的地質特­徵後,收集地表塵土樣本後在­2019年12月飛返­地球。這也是日本續2010­年“隼鳥號”登陸小行星25143­採取土壤樣本後的另一­傑作。

對於科學家來說,探測隕石並不僅僅在於­它是否會撞擊地球,而是在於隕石形成、運行和未來動向。

如果所有任務都能圓滿­完成,必能讓我們對整個太陽­系和宇宙有更深入的瞭­解,對未來的太空探索活動­開拓更多契機。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